中正安舒是武当赵堡太极拳的标准,需要长时间的练习。练功先练神,至始至终全神贯注,心无旁骛,逐步去接近中正安舒的标准。中正是安舒的基础,中正代表中规中矩,符合太极拳的中正平圆的动作要求,这个阶段容易用意过多,造成动作不够流畅。安舒是中正的进一步,这个阶段动作熟练,用意较少,它安详舒适,动作协调,放松自如,自然而然。中正安舒需要熟练掌握招式要领,深刻理解每个动作的内在意义,以及不间断的练习和体悟。
一、总体要求
“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是指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标准。外在标准是中正平圆。内在标准是松静顺。
外在中正平圆。重心始终在两脚中间。身体从各个方向看都要正直立,才能达到“立木顶千斤”的功效。两肩、两胯、两膝、两肘平齐。手画圆、脚走圆。
内在松静通顺。放松全身,双肩松沉。大脑安静,专注行拳走架。背直通腰,腰直通腿。气息顺畅,百会冲天,命门前顶,腹部内收,气流涌泉。
全身浑然一体。根在丹田,气沉脚下,主宰在腰,运行于手。怀中抱球运转不离全身的力量。注意手臂的动作是靠全身的力量特别是后背部的力量支持。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要不断检查动作的正确性,以中、正、平、圆和松、静、顺为标准。不断修正细节,直到符合动作要求为止。每一个招式包含了眼神、步法、手法、身法,呼吸以及各个要素的配合,需要逐步掌握和定型。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促进能量內在循循环行,舒经活血,气血通畅透达四梢,练习的强度以全身舒适为宜。
二、身体的要求
“端正方向以立根基”。武当赵堡太极拳非常讲究卦位。一卦是45度,身体各个部分的动作要在一卦里同时完成,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比如斜行式,身体右转90度是两卦,手的右旋和交叉分别在两卦里完成,每一卦转半圈,分别配合双脚的转动。身体左转90度也是两卦,分掌和摸膝也分别在两卦里完成,同时配合脚的转动。赵堡太极拳24式身体右旋净8个卦位,转动30圈,刚好回到原位。每一招式里还包含了左旋和右旋的卦位。这种对卦位的精确要求类似于齿轮传动系统,每个部分都必须在正确的位置和节奏下运作,任何偏差都会影响整体的效果。
太极拳谚云:“机关在腰”。左右转腰带动转肩和转胯。身体的动作要和腰的动作配合。前进要一身皆进,退后要一身皆退。
身体的移动和脚的移动要协调,如果身体移动过快,就会造成一脚的受力过多,失去平衡。
手脚相合,手领脚随。例如野马分鬃,右手画圆,带动右脚画圆,两者同步。
动作和功用配合。比如43式里的金刚式,掤的动作是招架之意,往前往上抬手臂,后背要支持,有往前催逼和掤起对方手臂的意识。捋的动作是化开对方的攻势,好像是一手托着肘部,一手扣住手腕往回捋动。挤是由防守变进攻,身体左转,往前挤开对方。按是往下按,掌形相应要往下方。如果把这四个动作作用在一个球体上,掤使得球往上转动,捋使得球往右转动,挤使得球往左转动,按使得球往下转动。
眼神也应随着动作而变化。目光要注视对方,根据情况,调整步法和身体的位置。行拳走架要能够对手脚的位置了然于心,开始练习的时候要用余光检查双手,或者通过镜子检查。
三、头的要求
虛领顶劲,顶劲指的是百会穴冲天。不可垂头丧气。双目有神。镇头领气。头有威震四方的感觉。这是一种掌握全局之后的镇定自若。全局包含了最佳时间、最佳位置、最佳动作。这种镇定来自于对瞬息万变的情况能够迅速准确地应对;也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高度认知。如虎入狼群而不惧一般,是因为虎的实力。
头要正直,忌低头仰面,左右歪斜,更不许摇头晃脑。顶劲,百会穴轻轻上提之意,这样可使头部自然正直,提起精神,牵领周身。面部表情庄重平和,始终自然放松,不能瞪眼或咬牙切齿。
口唇轻闭,齿要轻合,舌尖轻顶上颚,连接任督二脉。用鼻自然呼吸,如感觉不通畅,可微开口,鼻吸口呼。等到呼吸顺畅,鼻窍自然通畅。下颌微收,两耳静听身后,头脑放空,排除杂念。
四、脚的要求
做马步站桩的时候,脚步按照第一种站位卡位(两脚尖方向成45度夹角,刚好是一卦)。避免出现第二种错误的站位方式。按照45度卡位可以获得最稳固的力学结构,后文称为侧马步。图中侧马步为左胯开,右胯合。在实际推手或实战中,保持脚尖45度夹角。
步法包括对脚跟、脚掌和脚趾的运用。脚趾的作用是抓地,在气沉双脚的同时,有意识地五趾抓地,恢复脚趾的功能。转体要求旋根运气,达到柔活沉稳。气沉脚底是一个总的原则,实际上可以沉于涌泉或脚跟,沉于涌泉,则以脚掌为轴,提脚跟转动;如果沉于脚跟,则以脚跟为轴,提起脚掌转动。站桩要求双脚同时落地站稳,而在移动或转动时,需要动左脚或右脚,有时需要同时动双脚。这取决于气的根在左胯或右胯。气根在左胯,则动左脚,气根在右胯,则动右脚,气根在双胯,则左右皆动。
步法和身体的转动和移动密切相关。一个重心指的是重心始终在双脚中间。左弓步看似重心偏到左脚,但是因为左脚外展,使得重心仍然在两脚涌泉连线中间。斜形式的前弓后箭步,看似重心放在了前面的右腿上,实际上因为左脚内扣,使得重心仍然在两脚涌泉连线中间。练习者在实践中可以通过站桩和慢练去调整步法,保持重心始终如一。
在身体移动时,如果一会儿重心偏在左脚,一会儿偏在右脚,就出现多个重心的现象。避免多个重心是非常重要的,多个重心会导致身体不稳定,容易摇摆,还会浪费能量。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我们追求动态的平稳,要避免双重心,甚至多重心的情况发生。我们需要做到平衡和全身协调,将重心和涌泉连线的中点处对齐。在太极拳论中,这种协调状态被描述为“秤准的平移”,其支点好比双脚,其重心落在支点上。秤砣在快速移动中仍然高度凝聚成一个整体,形成最大的力量。
无论何种步法,如正马步、侧马步、交叉步、仆步、左右弓步、前后弓步、虚步、丁虚步,都要保持重心在双脚中间。
五、手的要求
手指是末梢。不可以弯曲,不可软弱无力,力达指稍。手指伸直打开劳宫穴,才能让气血通达指梢。
手腕在全身关节中最为特殊,气力形于手腕。腕软弱无力,易被采、拿,折。整条手臂唯独腕是如钢铁般坚硬。不可坐腕,也不可以曲腕。和手臂直通平齐为宜。手腕处布满人体手三阴和手三阳的重要穴位,不可折弯,阻碍气血运行。
掌型要求五指自然伸直,靠拢舒展,大指打开,掌型如鹤翅,指尖既不能用力后翘,也不能过于弯曲前合。掌心要虚,力达指稍,双掌如刀,刀有三锋。
手腕极坚硬;手臂极柔软。两臂如蛇是阴柔,和手腕和手掌的阳刚相配合。
肘始终要微曲下沉,不要伸直,也不要过度弯曲,造成不必要的紧张。肘部不要紧贴肋骨,防碍肩关节的灵活性。动作定势时,双手掌心朝内垂挂身前,肘尖要与膝关节上下呼应相对。
四指并拢,握空心拳,拇指曲贴手二指和三指之间,三指中段。放松握拳,当拳到达终点的瞬间骤然握紧,后立刻松握。一般以拳面为击打的部位。赵堡24太极拳有搬拦捶、指裆锤。75式还有肘底锤、串锤等用法。
拇指贴住中指中节。四根手指自然撮拢,形状如蛇头。手腕和前臂平顺,不要弯曲,也不要翘起。通常为曲掌变勾,起刁、拿作用。钩的掌型在擒拿格斗中起到扣肘和扣臂的作用。
六、肩的要求
松肩是太极拳重要要领之一。现代生活和工作方式容易肩部紧张,造成驼背含胸的错误姿势,因此练习太极拳对于改善身体姿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松肩,即用意识放松两肩,肩能松才会有下沉之感,身体的重量会沉到脚底涌泉穴。肩不但要松,肩胛骨还要有微合之意,避免含胸和过度的挺胸。练拳时两肩要齐平,与腰胯相合,不能前后摇晃,但也不能僵硬。
太极拳练法说明:“轻摇之以松其肩”。意味着在练拳要动作轻柔,以帮助放松肩部肌肉,保持肩部的柔软状态。云手式是练习肩膀放松最好的招式之一,云手式可以反复做,每天练习30遍云手,会达到松肩的功效。每日反复练习,找到肩膀下沉放松的感觉。
赵堡24式太极拳有前后照的肩靠用法。
七、背部的要求
太极拳练法说明:“柔随之活其身”。这里的活其身包括身体各个部分,其中特别要注意背部的松活。太极拳讲求一动无有不动,这也包括了背部要随着腰部的转动而转动。练习者容易产生两种错误,一种是腰部和背部如同铁板一块,肌肉僵硬不灵活;一种是腰部转而背部不转,形成过度扭腰的现象。
正确的练法是放松背部,背部随着腰部自然转动。背部肌肉放松了,就能够将腰部的力量传到肩膀,也能够将两臂连成一体。练习的时候动作要保持动作轻柔松活。懒扎衣式是练习背部劲道最好的招式之一,每日反复练习,练到能够感觉到背部的力道将双臂连接成一个整体。另外金刚式对体会背部的力道也很有帮助,练习时体会力由脊发,后背部发力,举起双臂的牵引感。
八、腰的要求
“低头弯腰,艺终不高”。弯腰是大忌,压迫肾脏,会造成气血不畅。赵堡太极拳不要求腰有多余和附加动作,强调腰正直立,不偏倚。避免前俯后仰。在放松肩背的情况下,适当的扭腰是允许的,因为左右旋转转圆需要腰的正常扭动。如果过分强调不扭腰,就会造成后背像平板一块,造成紧张不放松。所有赵堡太极拳的站桩动作对养成直腰的习惯都非常有帮助。
九、目光的要求
在太极拳中,目光不仅仅是视线的聚焦,它还是精神的外在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统摄作用。正确的目光定位是保持身形中正的基准,当目光平正时,身体自然呈现出平衡与协调。
目光是内在精神状态的外在显现。在太极拳练习中,目光的方向对思维活动有直接影响:向上抬眼可激活思维,目光下垂则有助于思维的停歇。当目光平视时,可以根据需要在动与静之间自如转换。
目光所聚焦的点也是能量的聚集点,身体的每一个动作,无论是丹田的旋转还是手脚的协调运动,都应围绕目光的指引展开。在太极拳的实践中,遵循“一动无有不动”的原则,即使全身在动,神志和目光应保持静定不动。只有当目光凝视稳定时,能量才能得到有效的集中和利用。
练习太极拳时,需要将注意力和感知延伸到全方位。虽然目光前视,但通过周边视觉和听觉的配合,练习者也应留意到来自不同方向的信息。这不仅包括前后左右,还包括上下的方向,形成一种全方位的空间感知。
十、呼吸的要求
呼吸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横膈膜的运动来实现最有效的呼吸。太极拳的动作设计合理,一张一弛,促进横膈膜的上下运动,帮助呼吸的顺畅进行。在所有的运行过程中,不要憋气,也不要大口吸气或呼气。最好的状态是默息,就是达到细微无声而又充分的自然而然状态,同时呼吸和运动是高度协调的。整套拳练习完毕,心不跳,气不喘,这是衡量呼吸是否顺畅的标准。
赵堡太极拳太极起式阴阳平衡。起为阳,为开,为升,为扩大,为外,吸气;收为阴,为合,为降,为收缩,为内,呼气。赵堡太极拳其余各式以呼为主。吸包含在呼之间。呼和吸的比例完全根据需要来调整,不可强行要求。站桩练习呼吸是均匀的,最好的状态是深细匀长。
动作遵循“一息四至,定息五动”的中医原理,意思是说,一呼一吸心跳四次,再加上定息,就是呼与吸之间短暂的停顿,一共五次心跳,大约4~5秒钟一个动作。一个完整动作包含由静到动,由动回归静止。在两个动作之间有一个非常短暂的“定息”状态。这个间隔可以用来调息,比如补吸一口气,或者吐一口气,让呼吸在每一个动作都达到最平衡的状态。呼吸的过程由自然状态、到有意识的呼吸、最后逐渐转为无意识的自然而然呼吸。整套24式太极拳打完,大约在1分半到2分钟之间。
呼吸和动作的配合
赵堡太极拳每一式是都动中有静,动为运行,静为定式。两个招式之间有一个非常微小的静止。这个间隙是用来调整气息的。
有意识的呼吸阶段,每一个呼吸都与具体动作紧密配合。吸气时身体展开,呼气时动作完成。在动作的转换和完成阶段,利用呼气加深身体的沉稳和放松。在呼和吸两者之间,意识主要在呼气上,吸气自然而然。
基本指导原则是:逢桩必沉,逢转必沉。沉不仅代表身体的下沉,还代表气沉涌泉。气沉涌泉就是有意识地呼气。通过呼气,产生感觉上的“下沉”,也是实际上横膈膜的下降导致了重心的下降。不断去体会呼吸和身体感觉的练习,有助于培养气感。把意识集中在脚底上,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移动、转身和发力,增强立足的稳固性和整体的平衡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呼吸会转为自然而然的无声状态,这是就可以把注意力从呼吸解脱出来,专注在整体的协调和配合上。
丹田呼吸
丹田位于肚脐下三指的位置向内深入,对于女性而言,这一区域近似于子宫的位置。对于男性来说,这里并无子宫,因而主要是由小肠、膀胱等腹部器官所占据的空间。丹田不位于皮肤表面,而是深藏于体内。丹田与在中医中的气海穴(位于体表肚脐下二指)相关联,但两者并不相同。
丹田呼吸,也称为气沉丹田,是一种核心的太极拳呼吸技巧。这种呼吸方式的特点包括提肛和腹部内收,实际的呼吸动作是在腹内进行,在太极拳的练习中,特别是行拳和站桩时,练习者会自然地提肛和收腹,使气息沉稳。
丹田呼吸强调的是以腹部为意识焦点,肩部和胸部保持完全放松。在吸气时有意识地收腹提肛,有助于横膈膜的抬升,而呼气时放松肩膀,下沉横膈膜,增加了双脚涌泉处的压力,这种方式有助于形成气沉双脚的效果。通过持续的练习,丹田呼吸将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为太极拳的深入修炼和实战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一、松顺的要求
放松转圆,转圆顺气,顺气行拳。放松是为了行动自如,是在意念和身体的结合下完成的。意念能控制的部分,也是气所能达到的地方。反之,意念所不能达到的部分,也是气达不到的地方。为什么紧张僵硬为敌所用,原因是不放松,相应的关节必定是僵化的,就不可能灵活,也不可能转圆。如果不松,动作也不能做到左右协调一致,外形上看就不会圆,就没有整体感。
放松了身体的肌肉,关节才能恢复自然位置,外形看上去的感觉是顺而不僵。双手垂挂的松,不是松松垮垮,摇摇晃晃,而是手如同垂挂的双刀,有重量,重量都松沉到指梢,手指可以感觉到气的饱满。节节放松是从肩头一直松到指梢,每个关节都安放在应有的位置。这是以形导气为主的阶段,这时意念用的多。
身松的下一步是气顺,身体的旋转和起伏,手的旋转抱球,脚的移动和转动,都顺着经脉的运行路径,没有折断和扭曲。要达到气能贯彻始终通顺,需要意念不断检查动作和身体的姿势。
在气顺畅流动之后,能量达到四肢末端,个体对气的感知也更为清晰,精神状态更加充沛。当精神随气流动时,气便能有效聚集。气的聚集点可能是高或低,位于头部、小腹或丹田,这些都是能量集中和身体的关键部位。在这一阶段,练习太极的动作有了内在的依据,不再需要有意识地去检查外在形体的动作,行拳自然流畅,松活圆转,进入由精神内敛、气引导形的状态,这时意念用的少。
在进行身体内外部的持续自我检查、调整和协调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接近中正安舒的状态,从中体会到越来越多的乐趣。中正安舒不仅体现为外在的和谐,更是一种内心的平静与舒适。
监制:柯超
编辑制作:刘伟
电话:13593710050
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出品:武当杂志社
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老街五号楼
总第1550期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