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峨边彝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峨边文联组织本土作家,对全县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进行了集中采写。通过访谈的方式,讲述峨边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的人生故事,反映四十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生动再现峨边的发展历程,热情讴歌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对峨边的热爱之情、对党的感恩之心。峨边在线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破土凌云节节高
苏砻颉
国宴上的“梦笋”
生活的赞歌
峨边的竹笋品种繁多,包括毛尾竹、箭竹、苦竹等,每一种竹笋都独具特色,风味各异。其中,毛竹,也就是俗称的“三月竹”,是四川省乃至我国独有的竹类资源,其竹笋在春季采摘。三月笋肉质肥厚,口感鲜美,富含糖类、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被誉为“寒士山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三月笋因其有助于减肥、降血脂、抗衰老等保健功能而备受市场热捧,产品已远销东亚、东南亚以及北美地区,成为峨边的一张特色名片。
除了三月笋,峨边还有数量众多的牛尾笋、八月笋等优质竹笋品种。牛尾笋以其品质优良、口感独特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八月笋则在特定季节内采摘,以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此外,峨边还有苦笋等独具风味的特色品种,这种苦笋带有一定的苦味,只要经过巧妙地烹饪,就能够激发出鲜美的滋味。
在峨边,一年累计有五个多月的时间出产不同种类的竹笋,它们被勤劳淳朴的峨边人民烹制成一盘盘美味佳肴,装点着幸福的日常生活。从清晨的第一缕炊烟升起,到夜幕降临时分,竹笋以千变万化的姿态,无论是清炒的简约,还是炖汤的醇厚,抑或是凉拌的清爽,都能以其独特的风味触动每一位食客的味蕾,让人回味无穷。在峨边,竹笋已超越了普通食材的范畴,它成了一种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峨边人民对自然馈赠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
然而,竹笋对峨边人民的意义远不止于此。随着时代的进步,峨边人民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竹笋这一自然资源的巨大价值,于是采笋、卖笋日渐兴盛。人们利用世代传承的技艺,将鲜嫩的竹笋精心加工成笋干、腌笋、竹笋罐头等多样化产品,既保留了竹笋的原汁原味与丰富营养,又大大延长了其保存期限,使得这份来自大山的美味能够跨越千山万水,远销至全国各地乃至国际市场。这些竹笋制品的畅销,不仅为峨边人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让“峨边竹笋”这一品牌名声大噪,成了连接峨边与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生活在峨边的人们,世代遵循着“靠山吃山”的古老智慧,与竹林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竹林不仅是他们抵御风雨的屏障,更是他们心灵的栖息地。每当春夏之交至秋末时节,整个峨边便沉浸在一片忙碌而又喜悦的“打笋”氛围中。这不仅仅是一项农事活动,更是一次次对自然的亲近与感恩之旅。
在本土诗集《梦幻的土地》中,有首名为《打笋子》的诗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彝族人民通过打笋改善生活的温馨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美好愿景。
诗歌中,“我那村人自满地去赶场”,他们的步伐中带着自信与满足,那是峨边竹笋产业的发展给人民带来的经济独立与生活改善的直接体现。从“我要买镜子”到“我要买影碟机”,这些简单而质朴的愿望背后,是峨边人民对更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竹笋产业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更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希望。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根根竹笋背后,是他们用勤劳与智慧编织的梦想与希望。
绿海深处的黄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