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峨边】破土凌云节节高

政务   2024-12-01 16:29   四川  

       今年是峨边彝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峨边文联组织本土作家,对全县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进行了集中采写。通过访谈的方式,讲述峨边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的人生故事,反映四十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生动再现峨边的发展历程,热情讴歌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对峨边的热爱之情、对党的感恩之心。峨边在线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破土凌云节节高

 苏砻颉


峨边,这片被誉为“竹笋之乡”的宝地,坐拥着广袤无垠的原始林区与浩瀚竹海。这里山高水远,云雾缭绕,为竹笋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每年春夏更迭或立秋之后,几十万吨鲜美的三月笋、八月笋竞相破土而出,一根根鲜脆的竹笋成了民众餐桌上的珍馐,成了享誉四方的山珍,成了传递情谊的佳品。

峨边的竹林文化历史悠久,从唐代起,这片土地便已被郁郁葱葱的竹林所覆盖,竹笋自然而然地成了当地民众餐桌上的山珍美味。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千百年来,一片片竹林不仅滋养了峨边人的味蕾,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与习俗。在峨边人民的心中,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饱含着吉祥与美好的寓意;而竹笋,则如同春天的信使,携带着新生与希望的讯息。


国宴上的“梦笋”

峨边竹笋之所以能名扬四海,除了其独特的鲜美风味让人回味无穷外,还因其背后隐藏着一段与国宴紧密相连的传奇故事,为这“山珍”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光辉的面纱。这段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已年近百岁的老人——冉拉鲁举,他以其亲身经历,为我们缓缓揭开了那段尘封的记忆。

故事发生在1972年初春的二月,春寒料峭,大地尚未完全从冬日的沉睡中苏醒。一日清晨,时任杨河公社党委书记的冉拉鲁举,被县委书记办公室的一通紧急电话从平静中唤醒。电话那头,简短而坚定的声音传来:“请鲁书记立刻前往县委参加紧急会议。”这突如其来的召唤,让冉拉鲁举心中升起一股不安,但他深知县委的指令不容迟疑。

尽管心中充满疑惑,冉拉鲁举还是毅然踏上了前往县城的路。幸运的是,他在路上遇到了为粘土矿运送物资的货车,得以搭顺风车,大大节省了时间。抵达县委后,他直接被带到了县委书记的面前。书记的神色异常严肃,他向冉拉鲁举下达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级要求我们在三天内筹集到一百斤带壳保鲜并包装好的竹笋。县委考虑到杨河是竹笋的主产区,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我们给你两天时间,必须完成任务,并且必须严格保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挑战,冉拉鲁举没有退缩,他立即返程,回到公社时已是凌晨三点。尽管身心俱疲,但他知道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恢复体力,以应对接下来的艰巨任务。然而,焦虑与不解让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心中充满了疑惑:这竹笋究竟有何特别之处,竟能引得县委如此重视与保密?

次日天未亮,冉拉鲁举便悄悄召集了本村的民兵连长冉拉哈古和牟家村的民兵连长贝史志中,带上工具,向牟加原始竹林区进发。牟加竹林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成为每年最早出产竹笋的地方。他们心怀希望,踏上了这场“寻宝之旅”。

经过数小时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牟加村龙洞子原始竹林区。他们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挖笋工作中。他们弯下腰,满怀希望地用弯刀仔细探刨竹根周围的土壤,用锄头一点点挖开厚厚的白雪和腐殖土层。然而,一次又一次地弯腰,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面对困境,冉拉鲁举鼓励大家不要放弃,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找到竹笋。

终于,在冉拉哈古的带领下,他们在灰山区域向阳山坡挖到了第一根鲜竹笋。虽然笋子还有点短,但笋根粗壮,外壳色泽鲜亮,一眼就让人看到了竹笋的鲜嫩、脆爽。这根竹笋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三人的士气。他们继续在这片区域不知疲倦地寻找、挖掘,直到夜幕降临,每个人都收获了满满当当的毛壳笋。

为了确保竹笋的新鲜与完整,他们就地取材,用竹子编织了两个精美的篾筐。他们在筐底铺上了鲜嫩的竹叶,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竹笋一层层地摆放进去。最后用鲜竹叶封顶,并用竹篾片紧紧封装好,一筐精致的鲜竹笋就包装好了。经过从凌晨到夜晚的忙碌,他们身心都已经疲惫不堪,但还是强打精神,背着沉甸甸的竹筐摸黑赶回了家中。经过称重满满当当有一百多斤,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完成了县委交托的任务。

为了保守秘密并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冉拉鲁举在第二天清晨便秘密地将竹笋送到了县委。一个月后冉拉鲁举才得知,他们挖的这些竹笋登上了国宴,招待了访华的美国领导,峨边竹笋也从此闻名遐迩。民间后来有个说法,那笋子,在梦中担负着一个民族的光荣使命,春雷未始,在睡梦中便被一位有着特殊经历的人挖掘出来,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梦笋”。峨边“梦笋”,参与了中国外交绽放在世界舞台上的缤纷烟花。


生活的赞歌

峨边的竹笋品种繁多,包括毛尾竹、箭竹、苦竹等,每一种竹笋都独具特色,风味各异。其中,毛竹,也就是俗称的“三月竹”,是四川省乃至我国独有的竹类资源,其竹笋在春季采摘。三月笋肉质肥厚,口感鲜美,富含糖类、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被誉为“寒士山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三月笋因其有助于减肥、降血脂、抗衰老等保健功能而备受市场热捧,产品已远销东亚、东南亚以及北美地区,成为峨边的一张特色名片。


除了三月笋,峨边还有数量众多的牛尾笋、八月笋等优质竹笋品种。牛尾笋以其品质优良、口感独特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八月笋则在特定季节内采摘,以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此外,峨边还有苦笋等独具风味的特色品种,这种苦笋带有一定的苦味,只要经过巧妙地烹饪,就能够激发出鲜美的滋味。


在峨边,一年累计有五个多月的时间出产不同种类的竹笋,它们被勤劳淳朴的峨边人民烹制成一盘盘美味佳肴,装点着幸福的日常生活。从清晨的第一缕炊烟升起,到夜幕降临时分,竹笋以千变万化的姿态,无论是清炒的简约,还是炖汤的醇厚,抑或是凉拌的清爽,都能以其独特的风味触动每一位食客的味蕾,让人回味无穷。在峨边,竹笋已超越了普通食材的范畴,它成了一种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峨边人民对自然馈赠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


然而,竹笋对峨边人民的意义远不止于此。随着时代的进步,峨边人民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竹笋这一自然资源的巨大价值,于是采笋、卖笋日渐兴盛。人们利用世代传承的技艺,将鲜嫩的竹笋精心加工成笋干、腌笋、竹笋罐头等多样化产品,既保留了竹笋的原汁原味与丰富营养,又大大延长了其保存期限,使得这份来自大山的美味能够跨越千山万水,远销至全国各地乃至国际市场。这些竹笋制品的畅销,不仅为峨边人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让“峨边竹笋”这一品牌名声大噪,成了连接峨边与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生活在峨边的人们,世代遵循着“靠山吃山”的古老智慧,与竹林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竹林不仅是他们抵御风雨的屏障,更是他们心灵的栖息地。每当春夏之交至秋末时节,整个峨边便沉浸在一片忙碌而又喜悦的“打笋”氛围中。这不仅仅是一项农事活动,更是一次次对自然的亲近与感恩之旅。


在本土诗集《梦幻的土地》中,有首名为《打笋子》的诗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彝族人民通过打笋改善生活的温馨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美好愿景。


“我的心有一些宽松,我还了人家的钱
虽然你有完全的积蓄,你赚了很多钱
今天,我那村人自满地去赶场
把那名字的所属和衣服的所属连接起来
把那容光的所属和说话的所属连接起来
我那乡人一翘一翘地走在街上
我那乡人有眼睛的明亮
“我要买镜子”“我要买绣花边”
“我要买西服”“我要买影碟机”
我那乡人在明亮里穿过白花花的日子
我那乡人的梦幻也是那样地醇美哟
在平日里谨持,在现时又有另一样的轻松
而我见着他们便看见那根笋子
那他们心上的那些心事”

诗歌中,“我那村人自满地去赶场”,他们的步伐中带着自信与满足,那是峨边竹笋产业的发展给人民带来的经济独立与生活改善的直接体现。从“我要买镜子”到“我要买影碟机”,这些简单而质朴的愿望背后,是峨边人民对更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竹笋产业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更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希望。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根根竹笋背后,是他们用勤劳与智慧编织的梦想与希望。


 绿海深处的黄金梦


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峨边天然竹林面积如今已达到近三十九万亩。其竹笋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堪称绿色革命的典范。

峨边地理位置坐落于横断山脉的东缘,享有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恩赐,年平均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之境内水系发达,土壤肥沃,共同构成了竹笋生长的绝佳环境。适宜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广阔的竹林资源,为竹笋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峨边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竹笋种植和采摘经验,他们遵循自然规律,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确保了竹笋的品质和产量。近年来,峨边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将竹笋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加强品牌建设,使得竹笋产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峨边不仅守护着这片绿海,更积极拓荒造林,新增竹林面积六万多亩,为竹笋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全县竹笋年产量已年年跃升,年销售收入更是突破两亿元大关,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为加速竹笋产业的转型升级,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将林竹产业纳入“3+3+3”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重点培育八月竹、牛尾竹、油竹及“峨优一号”等优质竹种。同时,通过建设“特有笋用竹”培育中心和“产业中环线”,峨边正逐步构建起省级现代化林竹产业基地的宏伟蓝图,推动林竹产业园区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科技创新是峨边竹笋产业腾飞的翅膀。通过设立“专家小院”,引入高端科技人才,峨边成功研发出了一系列竹笋高附加值产品,并成功注册为地方地理标志产品,极大地提升了峨边竹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此外,每年一度的“采笋节”不仅成为当地的文化盛宴,更促进了峨边笋旅融合,为乡村特色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峨边竹笋产业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推广有机种植模式、提倡循环农业等措施,峨边有效地保护了竹林生态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确保了竹笋产品的绿色健康品质。将近四十二万亩的竹笋绿海不仅是峨边人民的致富基地,还是众多珍禽异兽的乐园,其中就包括以竹笋为食的国宝大熊猫,它们的憨态可掬,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生动与可爱。这种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发展模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谋划远景,峨边竹笋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全球绿色发展的浪潮涌动,峨边竹笋产业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同时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此外,峨边还将积极探索竹林碳汇交易机制等创新模式,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绿色力量。

回顾过去,峨边竹笋产业的发展历程是一部生动的绿色革命史。它不仅见证了峨边从资源禀赋到竞争优势的华丽转身,更展示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坚定步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峨边竹笋产业定能续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峨边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苏砻颉
一审 :唐英
二审:李剑
三审:贾首健

峨边在线
讲述峨边好故事 传递峨边好声音 弘扬峨边正能量 展示峨边好生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7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