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不会错过,更多精彩内容啦~
"又一个同事提离职了,这次是去卖保险。"小林坐在工位上,看着朋友圈里前同事晒出的业绩截图,陷入沉思。作为一名34岁的国企90后,他最近常常发现自己与同龄人都在经历相似的困惑:曾经那个意气风发要在体制内大展拳脚的自己,何时变成了每天按部就班坐等退休的"躺平客"?
这一代国央企90后,仿佛成了中国版的"失去的一代"。他们含着改革开放的金钥匙出生,却在职场之路上屡屡遭遇"断崖式"打击。2012年前后,第一批90后满怀憧憬地走进体制内大门时,却恰逢GDP增速"破八",此后十余年更是经历了经济持续下行、机构改革深化、人事收紧等重重考验。这个时代给了他们最好的起点,却在半路上收回了最宝贵的机遇。
一、体制内的"寒气":从GDP到KPI的双重挤压
回望2012年,谁能想到那个"破八"的转折点,会成为90后职业生涯的分水岭?当年刚入职的小林,还在为能挤进央企这艘"大船"而沾沾自喜。可GDP增速的持续下行,就像一场漫长的寒潮,悄然改变着每个人的工作生态。
"以前领导还会说'多锻炼年轻人',现在的口风都变成了'要稳妥''别出事'。"一位央企处室里的90后苦笑道。保守稳健成了主旋律,创新尝试变成了奢望。内卷的程度?您瞧瞧:周报月报季报,一份材料反复修改二十遍;为了一个"重要会议",全科室加班三天三夜只为了完美复制往年的"经典套路"。
更让90后们焦虑的是深化改革带来的震荡。"改革"这个词,对80后来说或许是机遇,对90后而言更像是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整合、重组、优化、瘦身,每一轮改革大潮都会掀起一阵人心浮动,而90后这些"新人"往往首当其冲。就在去年,某央企的改革中就有超过15%的90后被"优化"至子公司或地方分支。
有意思的是,经营压力越大,内部的考核反而越发严苛。各种KPI指标像紧箍咒一样越勒越紧,听说现在有的部门连每天喝几杯水都要写进周报。说白了,这届90后,不是在应付考核,就是在准备应付考核的路上。
看看小林的日程表就知道了:早上8点半到岗,打开电脑先填写"早到情况统计表";中午吃饭前要交"上午工作完成情况";下午6点前要提交"日清日结表";晚上加班前要在"加班统计群"报备。这还不算各种随机安排的"专项工作"和"临时任务"。
有人说:"现在的国央企,正在用最严格的管理方式,做着最保守的事情。"这句话道出了90后们的无奈 - 他们既要承受外部经济下行的压力,又要面对内部管理愈发僵化的困局。
二、职业发展的"三座大山":上不去、富不了、忙不完
"说实话,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升职是什么时候了。"这是小林和朋友聚会时的感慨。作为90后,他们正面临着职业发展的"三座大山":晋升无门、薪酬止步、压力剧增。
先说晋升问题。您瞧瞧这个"天花板":高层被70后稳稳把控,中层让80后占得盆满钵圆,等到90后,只能在基层岗位上"比内卷"。有个段子很形象:**"领导们退二进三,中层们退一进二,到了基层,除了退无路可走。"**这话虽然扎心,但说出了真相。
某央企的人力资源数据显示:90后员工平均在同一职级停留时间已经达到7.2年,而80后当年的这个数字仅为4.5年。这届90后,不是不够优秀,而是赶上了最难的上升期。
再说薪酬福利。记得小林入职时,前辈们还在传颂"干满十年,工资翻三倍"的传说。可现实是:工作8年,除了每年微不足道的普调,收入基本原地踏步。以前国央企被戏称为"温水煮青蛙",现在怕是连温水都快凉了。
不只是钱变少了,事情却变多了。一位央企90后苦笑着说:"现在的工作就像'套娃':一个任务套一个任务,一个材料催一个材料,忙得像陀螺一样转,但好像什么都没干成。"
最让人无奈的是,这种状况还在持续恶化。经济下行期,各单位都在"节支增效",直接后果就是用更少的人干更多的活。有个部门去年"优化"掉三个岗位后,剩下的90后们不得不"一专多能":既要写材料又要跑项目,白天开会晚上加班已成常态。
所谓的"体制内躺平",其实是无奈之下的自我保护。不是不想进取,而是看不到希望;不是不愿努力,而是看不到回报。正如一位90后在职场社区感慨:"我们这代人,既赶不上前浪的红利,又挡不住后浪的冲击,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三、资产困局:高位接盘,深度套牢
如果说职场发展是90后的"软困境",那么资产缩水就是实打实的"硬伤"。一位央企90后自嘲:"工作时躺不平,买房时站不稳。"
看看小林的经历就知道有多扎心了。2019年,他用全部积蓄加上父母支援,又背上120万房贷,在北京六环外买了个90平米的小两居。"那时候只要有房就是赢家",他苦笑道,"谁能想到这个'人生大事'会变成'终身大债'。"
三年后,同小区二手房挂牌价直接跌去80万,每月还着两万多的房贷,看着缩水的资产,他只能自我安慰:"好歹是个央企员工,饿不死。"
这样的故事在90后群体中比比皆是。有数据显示,2018-2020年期间购房的90后群体,平均资产缩水幅度超过30%。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一个刚需家庭辛苦打拼3-5年的积蓄,在房市调整中可能一夜清零。
更让人心酸的是,许多90后为了供房,不得不放弃一切"额外支出"。小林的一位同事总结了个"供房四部曲":"早上骑车上班省油钱,中午带饭省餐费,晚上加班蹭夜宵,周末宅家省路费。"
有人说90后是"最爱抱怨的一代",可您仔细想想:当上有70/80后"堵死"晋升通道,下有00后"虎视眈眈",手里的资产又在不断缩水,这种夹心现状让谁能轻松?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年轻时我们以为国央企是'终身制饭票',现在才发现是'终身还债证'。"这话虽然偏激,但道出了许多90后的心声。
四、从"追光者"到"躺平客":90后的自我救赎
"与其说是选择躺平,不如说是被现实逼成了躺平。"小林最近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感慨。从当年的"追光者"到如今的"躺平客",90后们用自己的方式在进行着无声的反抗。
您瞧瞧现在90后们流行什么?"佛系工作"、"降级打怪"、"向下兼容"。有人辞去央企中层去开网约车,有人从总部主动申请去基层,更多的人选择了 "能摸鱼就不多管,能推就不主动,走一步看一步" 。
表面上看是"摆烂",实则是无奈之下的理性选择。一位央企90后道出了心声:"我们这代人,不是不想往上冲,而是冲不动了。与其把自己逼到崩溃,不如早点接受现实。"
但也不是所有90后都选择了躺平。有的人开始探索副业:"工作是为了混资历,副业才是为了赚钱";有的人转战新赛道,把能量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能力不能放在一个笼子里"成了他们的共识。
您说,这样的选择对不对?也许没有标准答案。就像钟摆,过度内卷和彻底躺平都是极端,90后们正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结语
回看十年前,那个刚入职时意气风发的90后,也许怎么都想不到今天的光景。但请记住: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境,每一代人也都有突围的可能。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学会与时代和解。也许未来的出路不在体制内的一亩三分地,而在于如何在坚守与突破之间找到平衡,在稳定与创新之间开辟新路。
毕竟,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熬过了这个寒冬,我们依然有机会遇见属于自己的春天。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