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推动时代前行的引擎。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青年一代以其独特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勇攀高峰,探索未知,引领着社会进步的新潮流。数字公司始终把青年作为创新的生力军,深入钻研新科技、新技术,打造了一批优秀青年创新工作室,今天走进——中建三局贾锐奇青年创新工作室。
奋进,是青春向上的力量
团队以创新精神深耕前沿技术
立足轨交站后、水务环保及医疗建筑三大产品线
以工业化思路革新生产力发展
赋能一线高质量履约
......
他们是中建三局贾锐奇青年创新工作室
团队介绍
接续奋进,永攀高峰——贾锐奇青年创新工作室核心团队现有8名青年员工,工作室成立以来,锚定轨道交通、水务环保、智慧医疗等重点攻坚方向,助力公司创新业务品牌打造。截止目前,工作室团队立项局级科研课题1项、编著行业标准1项、获得科技进步奖1项,取得专利15项、工法3项、中文核心论文1篇,获全国BIM竞赛奖25项,累计科技成果50余项。
以“创”为首,刷新城轨建设新速度
为解决成都地铁27号线站后工程
施工环境复杂、建设规模大
专业穿插多、工期紧任务重等难题
贾锐奇创新工作室
结合项目实际,决定采取信息化技术解决问题
与公司信息技术研究院对接
成立专门项目组,分析项目需求
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上线了
国内首个测试版
“轨道交通站后工程智慧管理平台”
并经历三次版本迭代
此外,项目还自主开发
地铁数字建造指挥信息平台、
轨行区调度指挥系统等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
将人员、材料、场地、空间等施工资源进行整体调配
实现施工作业的线上化、数字化
升级轨行区联合作业车
将打孔、支架安装、电缆敷设等作业内容
整合到同一个作业平台上
实现轨行区流水化、精细化、自动化作业
开展混凝土智能作业机器人
的模型设计和作业场景模拟
实现在无砟轨道的道床混凝土施工自行走、连续作业
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施工作业效率和施工质量
以工装设备研发为基础
夯实轨道交通施工技术,引领行业技术革新
贾锐奇创新工作室成员
分析地铁站后工程施工特点发现
各站点机电构件相似的同时,又存在一定差异
这样既影响施工进度和标化管理
又不利于后续维保的便捷
团队经过多次设计研讨及实施打样
提出数字装配的建设思路
将BIM技术、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
与机电部品部件、预制加工互相融合
策划实施12大项,36小项的全专业预制装配施工方案
探索施工全过程、全专业智慧装配技术
整体提升装配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
打造地铁站后机电领域预制率超85%的标杆项目
总结出一套地铁站后机电工业化施工的经验
以“新”作答,探索智慧水务新技术
“绿色中国”是国家重要战略之一
2024年,公司承接到宜宾五粮液污水处理厂项目
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污水处理
成为工作室的新课题
团队深度调研总结同类污水厂项目建设经验
开展电子束、芬顿、活性炭、臭氧等工艺比选
综合考虑效益及技术先进性
达成最优方案
通过高可靠、自动化、智能化的水厂自动控制系统
实现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巡检管理
达到“按需调节、稳定工艺、节能降耗”效果
为污水处理厂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构建污水厂大数据分析及科学化决策平台
依托云计算优势
识别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薄弱环节
形成智能化、科学化决策
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优化
提供丰富的数据展示门户和决策支持
以“实”为要,打造智慧医疗新标杆
近年来,西南大区先后承接了
成都亚心医院、三峡医学中心、南充中医院等
多个智慧医疗产品线项目
医疗建筑因其功能的特殊性
对医用气体、物流系统、纯水系统、手术室等
医疗专项有着高精度、高标准的要求
团队成员分析项目设计图纸
现场实际勘察项目改扩建外部条件
发现项目交叉作业多、工期紧张、质量要求高
预制装配可有效缓解施工压力
随即启动项目BIM深化与预制装配策划工作
在项目较复杂的冷水机房方面
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12台水泵
6个预制模块的生产安装
节省人力 30%,节约工期 20 天
得到了业主好评,助力项目高品质履约
搭建数字孪生的能源机房群控可视化运维平台
实时掌握各设备运行状态及系统能耗情况
致力于项目形象、品质的整体提升
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项目,基于IoT物联网设备
助力项目打造医院项目全过程数智化管理平台
挖掘建设工程信息管理价值,建立智慧仓库
优化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未来,贾锐奇青年创新工作室
将大力弘扬创新精神
持续布局“六大创新赛道”
聚焦轨交站后、医疗建筑、水务环保领域
研究轨交站后智能少人化成套作业装备
深化机电工程智慧工厂等新技术研发
以青春智慧推进产业升级
来 源 | 公司团委 西南大区
图 文 | 贾锐奇 山悦
编 辑 | 邓浩 胥曌闻
审 核 | 谢定军
【相关推荐】
青创先锋 | 从传统到数字,“青年工匠”的向“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