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换脸技术,网约车司机就可实现“虚假接单”……近日,静安区检察院召开“护航清朗网络空间 助力民生民利保障”网络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数字经济新业态伴生犯罪手段“升级换代”,文章开头的案例就是用“AI 换脸”绕开人脸验证登录账号非法牟利的典型案例。
AI换脸绕开人脸识别虚假接单
2023年7月,被告人刘某某经网络联系,应张某某(另案处理)的要求,在手机内安装并修改“虚拟相机”应用程序,劫持手机内相机服务,实现无需真人认证即可通过人脸验证、登录他人的某网约车平台账号并获取网约车订单的功能。刘某某向张某某有偿提供装有上述“虚拟相机”应用程序的手机11部,违法所得人民币1万余元。上述手机被张某某等人用于绕开人脸验证,登录某网约车应用账号获取网约车订单。
2024年9月13日,静安区检察院以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向静安区法院提起公诉。同月24日,静安区法院以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判处刘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数字经济新业态伴生犯罪手段“升级换代”
白皮书显示,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静安检察院受理网络犯罪审查逮捕案件427件723人,审查起诉案件502件839人。网络犯罪数量上升趋势明显。
其中,数字经济新业态伴生犯罪手段“升级换代”是案件的主要特点之一。网络技术发展使网络犯罪手法翻新并催生新业态犯罪。如借虚拟币交易“跑分”“跑币”转赃款,搭建外呼平台助电信诈骗,用“AI 换脸”绕开人脸验证登录账号非法牟利等。
同时,网络犯罪黑灰产业链为网络犯罪 “输血供粮”网络犯罪呈现出链条化、组织化、产业化、跨境化等特点,形成黑灰产业链,分工细化,上游提供技术支持等诱导被害人至相关平台,变广撒网为精准诈骗,中游实施骗财,下游多形式转移赃款。
此外,网络犯罪与 “互联网 +” 融合进一步升级新概念网络诈骗多发,如借虚拟币投资、“区块链” 名义诱骗投资。部分帮信案中,犯罪团伙用 “错配” 模式转移资金,且 “猫池”“VPN”“虚拟币” 等网络技术多被应用,让犯罪手法更隐蔽。
白皮书还显示,网络犯罪与公民个人信息联系紧密,数据安全问题突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成网络犯罪关键环节,非法获取渠道多、手法杂,如利用黑客盗取、特定行业“内鬼”泄露、冒充电商骗取个人信息等。
为打击网络犯罪注入“检察动能”
记者了解到,静安检察院多措并举,为打击网络犯罪注入“检察动能”。
静安检察院坚持全链条惩治犯罪,突出打击跨境电诈及关联犯罪。2023年以来,跨境电诈案追诉 28人;配合公安制发红色通缉令,成功追逃到案 2人,另有1人在境外落网。
同时,依法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充分发挥检察一体优势,全面分析研判,准确厘清犯罪模式,成功办理“AI换脸”“机器人选股”等新类型案件。
此外,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推进办案监督融合 。办理的1案获评“两高一部”依法惩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通过大数据模型锁定监督线索5件6人,提升法律监督质效。
静安检察院还深化综合履职“一案多查”,聚焦全方位保护。对一起侮辱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分管检察长出庭,获评最高检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下一步,静安区检察院将持续立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结合辖区特色,依托“J・护网络空间站”,依法一体履职、综合履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网络犯罪,以“三个善于”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清朗网络空间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