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时间差的竞赛。”
这几年,我遇到很多来咨询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身普通家庭,甚至是贫困家庭。每次谈心,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迷茫。
有人说,在这个社会里,穷人家的孩子就像站在起跑线后十米的地方。可实际上,不仅是起跑线的问题,更是一场漫长的时间差竞赛。
你会发现,在30岁之前,穷人家的孩子几乎都在“补课”,补的不是知识,而是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懂的人情世故和生存智慧。
01 贫穷剥夺的不只是物质
记得前几天,一个24岁的女孩来找我倾诉。她说自己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就被同事排挤,领导也总是挑她的毛病。
“我真的很努力在干活,为什么还是不行?”她红着眼圈问我。
通过交谈我才知道,她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很优秀,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不错的公司。
可是她不懂办公室潜规则,不知道该怎么跟同事相处,更不知道如何跟领导沟通。
这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那时候我也像她一样,以为只要努力工作就够了。直到吃了无数亏,才明白社会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
穷人家的孩子缺少的不只是物质条件,更缺少父母在身边的耳濡目染。
他们不知道该怎么穿着打扮去应付不同场合,不懂得人情世故中的试探与回应,甚至连最基本的社交礼仪都要现学现卖。
02 成长需要付出双倍时间
穷人家的孩子要经历两次成长。
第一次是在学校里跟别人拼学习,为了出人头地,他们比谁都努力。可等他们走出校门,才发现人生远没有那么简单。
于是开始了第二次成长,补上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的“人生课程”。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有个男生,211大学毕业,技术能力很强。可是他不懂得包装自己,面试时总是实话实说,结果薪资被人压得很低。
他说:“我爸妈从来没教过我这些,他们觉得老实本分就够了。”
这就是差距。有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带着见世面,教导如何社交,如何谈判;而有的孩子要等到踩了坑,摔了跤,才慢慢明白这些道理。
03 越快觉醒越能少走弯路
认清这个现实很残酷,但也是一种觉醒。
比起抱怨不公平,不如把精力放在弥补短板上。早一天觉醒,就能早一天开始追赶。
前段时间,有个95后女孩让我特别欣慰。她来自四川农村,但她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工作第一年,她就开始刻意观察领导和优秀同事的言行举止,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
她说:“我知道自己起步晚,但我不甘心认命。我要用几年时间把别人二十多年的经验补回来。”
现在她已经成了部门的业务骨干,说起话来也越来越有分寸和技巧。
所谓的成熟,就是明白这个世界的规则,并且学会利用规则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穷人家的孩子是否注定要比别人慢十年?
不是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直面现实,是否有勇气开始追赶。
人生本就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线的位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跑多快,能跑多远。
那些所谓的人情世故,职场规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只是需要时间去领悟,去实践。
别怕晚,但别再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