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是见证者,亦是参与者,更是“追光者”。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岷县娃,记者这份职业就像是我心中的一束光,从业7年,一直是着我前行的方向。当记者开门三件事:选题、现场和观众。如何用更快、更深、更带感的方式把岷县丰富且优秀的非遗文化传播出去,传承下来,让更多人知道,更多人记得,从而赢得大流量、传播率、点赞数,这是今年我与小伙伴们遇到的一个大选题。改说话的方式,改文稿的调性,改传播的视角!我们一改常态,这“三板斧”下去,降低了摄像机的视角,平行了观众的视角,节目有了模样,有了灵魂,也有了方向!为进一步提升官方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24年,岷县融媒精心打造了《人文岷州》《学良沉浸式体验》《寻岷记》《岷州记忆》《小吴带你浪岷县》《岷州“手艺人”》等八大“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特色“岷”栏目,全方位宣传展示了岷州儿女追赶发展的铿锵步伐,以及散落在岷州大地的粒粒“非遗明珠”。“见人见物见生活,多彩非遗闪耀岷州,大家好我是主持人锐敏!”栏目一经播出,收到了广泛好评,更多岷州儿女为之自豪,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铁粉”,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我想这就是媒体宣传的力量,这也是一名记者的价值所在。作为《人文岷州》《岷州“手艺人”》的栏目主创人员,我接触并深入了解到家乡的非遗文化和非遗技艺,从而也认识了不少非遗传承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守住那些慢慢变少的非遗,我也为他们“择一业而终老”的工匠精神所感动,并深深的感染和影响着。非遗节目不同于普通新闻报道!更新的讲述方式、更深的文化内涵、更动人的故事,才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停下来,静下来,坐下来,慢慢品析。
器物之美承载着我们对历史、文化和情感的传递与象征,古今匠心倾注其中,铜器,见证历史风云,独具气质。走进铜铝翻砂铸造工匠孙芳民的工作室,近距离接触、全流程参与。建模筛沙、手工雕模、内外模结合浇筑淬炼等三十余道工序,都是一次成型,全凭工匠的经验。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一件件模具被赋予了灵性,俨然是每一个手艺人活生生的再现,“活如其人”!日夜斗转,漫长等待迎来的一件件作品都是精美且与众不“铜”的,每件作品留有匠人的余温,都有匠人的指纹!采访过程中我又遇见了“匠二代”何小刚。32岁的何小刚,上过职业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从小的耳闻目染,长大后子承父业,理所应当成了一名铜铝翻砂铸造工匠,一干就是14年,渐渐更多像何小刚一样的年轻人开始从事铜铝铸造行业,增加了收入,名气越来越大。目前,清水村铜铝铸造作坊达180多家,小作坊和铜铝铸造专业合作社“强强联合”,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代购、代销,辐射带动农户生产铸造。清水村的“小铜锅”变身“致富锅”。
岷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郭成识字不多,但从小就喜欢唱“花儿”,刘老师常说“花儿”是当地群众的精神食粮和心灵港湾;“当归哥”於军强是央媒报道中的“电商领头人”,是“定西市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是岷县当归非遗传承人;一块块木板,在你我的眼中,可能只是枯燥乏味的木头,然而对于岷县木板窗花年画市级非遗传承人包秉乾来说,却是创作的“舞台”……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在岷县是一个个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青年返乡创业的故事,也是一个文化自信的故事,更是一个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每一次采访的经历,都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持这份初心与使命,时刻保持热爱,用敏锐的眼光和质朴的情感记录时代发展变革,讲述更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为守护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我们的力量。在文化的长河中,让我们用创意与热情,绘制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卷,让中华文化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最后,祝愿各位记者同仁以及此刻还坚守岗位、奔赴现场的每一位同仁,记者节快乐!作者简介:龚锐敏,岷县融媒体中心资深播音员主持人、全媒体记者。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7年,主持《岷县新闻》《人文岷州》《岷州“守”艺人》等县内优质栏目、多次担任历届县内大型文旅活动和晚会主持。荣获定西市首届主持人大赛二等奖;“融媒·新主播”甘肃省首届主持人大赛优秀奖;2021年度定西市广播电视奖一等奖;定西市追赶发展(新闻奖)优秀项目二等奖;2023年寻找“书香陇原·女性领读者”评为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