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长治实践|我市多点发力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民生   2024-11-14 07:01   山西  

阔步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道上

——我市多点发力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初冬时节,行走在上党大地,田野里,一根根粗壮的潞党参在阳光下晾晒,一股股药香迎面扑来;工厂里,每一种中药材经过洗润、切片后在不同生产线上被炮制成各类中药饮片,一袋袋饮片打包待发,实现从“药材”到“药品”的蜕变。
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获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3亿元;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确定拥有600多种野生中药材,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上党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山水孕育、自然温养的长治大地,成就“神农故里、中药之乡”;矢志不渝、笃行不怠的长治儿女,激荡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顺应“天时”  锚定中医药发展高地
从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到晋代医学家王叔和整理《伤寒论》,再到明清鲍店药材大会享誉全国,作为华夏文明和中医药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几千年来,我市中医药文化在太行之巅薪火相传。
如何把握资源优势?革命老区如何通过中医药传承发展助力产业振兴?近年来,我市中医药发展的创新实践作出回答。
为加快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我市成立中医药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推进建设中医药强市工作机制和投入机制,出台《关于印发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揽子优惠举措,高规格、深层次、多维度推进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
2023年,我市被正式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市,制定出台《长治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杏林技术传承、太行英才培养、服务模式创优、数智技术赋能、岐黄文化弘扬、管理体系创新6大工程18个子项目撑起中医药发展“骨架”;“区域均衡、特色彰显、创新驱动、质优效高”一套成熟体系联结起高质量发展“脉络”;实施服务模式创优工程,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优质上党品牌。
目前,全市共有中医医疗机构13家、中医诊所(室)24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中医馆”,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建立省级名中医工作室22个。

依托“地利”  深耕中医药上党品牌
药材好,药才好。
我市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全市中药材600余种,人工种植100余种,种植面积150多万亩,其中大宗道地药材12种,连翘产量占全国25%,党参、苦参占全国20%,是全国著名中药材“北药”主产区、上党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誉为“神农故里、中药之乡”。
如何牢牢把握自然禀赋优势,把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做道地药材,开振兴良方。
在平顺县,“党参一条沟”声名远扬。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主产区优势,平顺县充分发挥平顺潞党参、连翘等道地药材资源禀赋,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全国中医药康养基地。
走进上党区精草灵根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浓郁的药香味扑鼻而来,工人们忙着筛选原料,将熬制好的药材进行过滤。这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和药茶及食品、保健用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
龙头舞动,集群发展。我市培育发展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105家、合作社304家,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市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37个,形成以中药饮片、中成药、药食同源、药茶、中药化妆品等为主的9大类500余种产品。上党党参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振东苦参注射液、正来潞党参口服液入选国家卫健委疗效独特中药名单,山西(长治)中药材商贸平台全面投入运行,上党中药材专业镇入选全省首批10个重点专业镇。
历史尘封中的淡淡药香正凝聚成浓郁芬芳,进一步擦亮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上党品牌。

善谋“人和”  建强中医药人才队伍
10月28日早上7时30分,60多岁的王佐明来到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名中医工作室。这时,等候的病人已经排起了长队。
来不及和大家一一打招呼,匆匆换上白大褂,王佐明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把脉、问诊、开药,他一刻没闲。到中午11时,已有30位病人进来就诊。
作为山西省名中医、中研附院心肾科创始人,王佐明创立出的“气、血、痰”三因同治成为上党独特的中医流派。
杏林传承,筑牢根基。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健全人才激励评价机制,创造更加有利于专业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条件,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柔性引进中医博士17名,成立以王琦院士为主任的长治市中医药传承创新治未病示范中心;建立中医基础研究室,深入研究当代晋东南地区师怀堂、刘绍武、李定明等 7 位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发展壮大上党中医学术流派;建立 2 个市级师承教育基地,以县区中医院为基础建立 11 个县区级师承教育基地,中医药人才队伍进一步提质。
天时、地利、人和,在打造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的道路上,长治恰逢其时,善作善成。



切实把我市中医药优势发挥好利用好
本报评论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这为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化中医药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步伐,奋力谱写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
近年来,我市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锻长补短,持续推进中医药强市战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势头强劲、生机勃勃。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以更大力度破难题、探新路,更好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
守正,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守正,即坚守中医药的本质和特色,传承中医药的经典理论和技术方法。中医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如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脏腑理论、辨证论治等。这些理论和方法是中医药的核心价值所在,是中医药区别于其他医学体系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医药的经典文献,传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让中医药的精华得以延续和发扬。同时,要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注重中医药教育的传承性和创新性,培养一批既精通中医药理论,又具备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医药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在守正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加强中医药科研创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深入研究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评价,开发出更多安全、有效、便捷的中医药产品和技术。另一方面,要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促进中医药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中医药产业集群,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中医药品牌。此外,还要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需要全盘布局、系统谋划、多方参与。政府要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完善中医药政策体系,加强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医疗机构要加强中医药科室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企业要积极参与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社会各界要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创中医药强市建设新局面的重要内容。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才能源远流长、清流激荡,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文字丨记者 马慧荣
本报评论员丨刘婷婷
摄影丨通讯员

编辑丨常思齐

监制丨张力云

版权声明

长治日报社旗下“长治日报”“上党晚报”“i长治”微信公众号刊发、登载的所有内容及i长治网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的内容,未经授权,一律谢绝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否则,我们将对侵权行为诉诸法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190012

目前5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长治日报
中共长治市委机关报 山西省一级报纸 主流媒体 权威声音 关注热点 服务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