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答案如下(ID:theanswer163),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冬日的大街上,在羽绒服和棉袄扎堆的人群里,总少不了几个显眼包——穿着短袖的小哥、下半身失踪的小姐姐,与肿成“米其林轮胎”的你擦肩而过。
你戴着帽子、围巾、手套全副武装,严重怀疑自己和对方过的不是同一个季节。
难道他们天生就不怕冷吗?
其实,对大部分人而言,相比起高温,身体是更怕冷的。
人体内部的冷觉感受器数量比热觉感受器多出整整10倍,且分布的部位也更加贴近皮肤表面[1]。也就是说,人天生会对寒冷更加敏感。
如果身体局部的温度过低,还会触发冷-痛觉感受器,让人感到疼痛难耐 / 图虫创意
当一阵阵冷风直呼你的面颊,钻入你衣服里的时候,体表热量不断散发出去,你的身体就开始为抵抗寒冷积极地行动起来了。体表温度下降到36°C后,人便会冷得直打哆嗦,这是骨骼肌在通过颤抖的方式增加身体的代谢产热量[2]。一般而言,颤抖的产热量相当于人日常代谢产热量的4倍[3]。
但对于不同地区的人来说,光就打哆嗦这一点,就已有高下之分了。
研究表明,来自温带和北极地区的人天生就更会哆嗦。与非洲人相比,他们的骨骼肌对寒冷的颤抖反应要高很多[4]。
而且,长期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也会让他们产生代谢型冷适应,拥有体表温度更高的皮肤[5]。有研究者对比了高加索人和亚洲人的冷适应情况后发现,前者的基础代谢率更高[6]。
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种比黄种人有更高挺的鼻梁,能让冷空气在入肺前得到充分加热[7] / 图虫创意
也就是说,不论是平时还是在打颤的时候,他们都能够更高效地为身体提供热量,而你只能靠对着手哈气、频繁跺脚和多套几层衣服来御寒。
除此之外,和骨骼肌相关的一个缺陷,也能让一部分人的抗冻能力异于常人。
组成人体骨骼肌的肌纤维主要分为快速抽动肌纤维、慢速抽动肌纤维两种。前者更多参与如短跑、举重等需要爆发力、高效耗能的行为,后者则主要在马拉松等需要耐力的运动中发挥作用[7]。
2021年瑞典的研究团队发现,当他们让不同的志愿者反复接触冷水后,快速抽动肌纤维中缺乏“α-辅肌动蛋白-3”蛋白质的志愿者,体温下降更慢[8]。其中,有69%的人能持续将体温维持在35.5℃以上;而在没有缺陷的志愿者中,只有30%的人能做到这点[8]。
普通人的两种肌纤维的比例接近1:1,而需要爆发力的短跑运动员的快速抽动肌纤维占比更大 / 图虫创意
不过,通过骨骼肌产热并不是人体对抗寒冷的唯一方法,毕竟体内的糖原消耗量是有限的[9]。在冷刺激的诱导下,身体还有非颤抖式产热大法——消耗棕色脂肪。
和大量存在于腹部、臀部等部位让人显胖的白色脂肪相比,棕色脂肪主要集中在颈部、锁骨和脊柱周围,富含线粒体,可以通过脂质的氧化作用产热[10][11]。
一般而言,瘦子比胖子有更高比例的棕色脂肪,但它的含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让人越来越不抗冻[12]。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在高中能靠短袖过冬的“电线杆”,成年后也只能加入“米其林轮胎”大军。
当然,胖子身上那一堆堆的白色脂肪也并非一无是处。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内的部分白色脂肪就会转化为棕色脂肪,为抗寒增添火力[13]。
强度适宜、时间较短的运动可以促进棕色脂肪的转化量和转化速率 / 图虫创意
同时,它还是上乘的绝热材料。解剖学的研究表明,皮下脂肪的厚度是真皮组织的17倍。虽然不直接参与代谢产热,但白色脂肪能够很好地隔离肌肉组织,防止热量传导到外部皮肤[14][15]。
所以说,那些向来不怕冷的人,有胖也有瘦,只不过瘦子一贯靠“自燃”,胖子主要靠“隔热”而已。
不过,如果你平时并不是抗冻的类型,但饭后和同事摸鱼散步时觉得浑身燥热,那可能单纯是因为你吃多了。
当你在大口咀嚼、吞咽和消化食物的时候,身体需要额外的能量消耗,从而导致你的体温升高。这一过程,在营养学中被称为“食物热效应”[16]。在进餐后的0.5-1.5小时内,你的体温会达到一个顶点,而后才慢慢恢复如初[17]。
不同的营养物质能引发的效应程度还不尽相同。比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热效应只占它们热能的5%-15%,而摄入、消化、代谢蛋白质的过程,却能让人体消耗掉它总热能的20%-35%[18]。
相比少食多餐,一次性吃顿大餐的食物热效应要更高[16] / 图虫创意
可见,想要在冬夜里暖暖身子,大口吃肉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可比在冰天雪地里通过打哆嗦耗能要舒服太多。
况且要是真的冻习惯了,身体为了适应冷还可能会出一些让你后悔莫及的损招。
研究表明,在极寒地区生活的人比常人有更多的白色脂肪和更高的BMI值(身体质量指数)[19]。另一项核磁共振成像的研究也显示,相比穿着更有包裹感的长裙过冬,穿迷你裙的人在冬季结束时会累积更多的腿部脂肪[20]。
也就是说,如果你为了时尚硬拗造型,也就只能维持一个冬天。到了来年肌肤裸露度更高的春夏,你反而会收获一双略显臃肿的腿。
何况,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受得住寒风的考验。上下半身不在同一个季节的穿搭,时不时尚另说,风寒感冒和“老寒腿”倒是离你不远了。
版权说明:本公众号仅用于长春市图书馆公益服务推广,无任何商业用途。转载内容版权均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阅读推荐
书名:《给全家人的健康金典: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科普文章精选》
作者:国家卫生健康委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馆藏地点:中文文学图书自助借阅区205室
索书号:R19/294
书名:《运动与健康》
作者:王卫明 敖英芳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馆藏地点:第一中文图书借阅库
索书号:G8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