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大同· 关注
近年来,老山头乡牢牢牵住产业发展“牛鼻子”,聚力聚焦移动棚室果蔬复种、盐碱地水稻、无籽西瓜等特色优势富民产业,不断扩宽百姓增收致富的新业态、新路径,让乡村发展绿色化、农业种植多元化、村民增收持续化,将产业发展打造成农民增收的“助推器”,开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在老山头乡永龙村脱贫户孙健家新建的移动冷棚中,棚室户孙健正在调整铺完棚膜的滴灌带,满是汗水的脸上禁不住洋溢着笑意。
据了解,“移动冷棚瓜菜复种粮食”项目,每栋冷棚占地约1.5亩,制作成本低、安装便捷、维护管理简单,是可在田地里灵活移动的农业设施。同时,在保证土地非粮化的情况下,用移动冷棚能多增加一茬作物种植,减少病虫害,增加地温,不仅丰富了百姓的“果篮子”、充盈了农户的“钱袋子”,也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新动能”,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产业发展,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老山头乡还持续在盐碱地开发利用上做文章,让碱地生“金”。2017年,永龙村打响了老山头乡盐碱地改良的第一枪,开创了我区盐碱地改良种植水稻先河。经过几年的发展,排水渠、蓄水池等相关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乡盐碱地改良达3000亩。今年依托永龙村盐碱地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引进稻田虾养殖项目,努力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近年来,老山头乡还依托地理优势,通过典型带动、示范种植、技术帮扶等方式,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无籽西瓜特色种植,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发展愿景,不仅推动了农民增收,也为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确保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老山头乡加强政策引导,培育产业集群,续建高标准农田、打造月见草中药材产业带,建成集种植、收储、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条;依托子赫牧业大鹅孵化基地,全乡放养总量突破38万只;以金开元为中心,持续提升屠宰加工能力,带动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全年生猪出栏2.5万头,带动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责编:佟庆会
编辑:邢曼宁 王忠涛
审核:姜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