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集美区政协召开“推动环九天湖文旅核心圈建设”对口协商会,
(关于集美环九天湖文旅核心圈建设!听听委员与企业、台胞代表怎么说……)
笔者围绕《做好“融”字号文旅新篇章》做了发言,摘录如下——
环九天湖文旅核心圈地理位置优越,毗邻繁华城区中心,交通便利,系集美中央活力区的重要一环。建得好,必将成为厦门乃至全省的文旅新高地。建议在“融”字方面多做文章,打破不相隶属、不同层级、不同业态之间的藩篱,真正融合为圈,聚合发力。
【图文集美区政协组织委员在环九天湖文旅圈调研】
从整个集美讲:
首先是圈子的融合。
2022年,我向政协提交《关于做好集美区全域游后续文章的建议》;建议组建全域旅游发展共同体。最近,集美区已成立了文体与旅游发展办公室。建议不仅仅是作为协调作用的临时松散组织,而应进一步整合强化;成为拥有一定管理和运营权限的紧密型固定组织。
一是打破行政区域、隶属关系、身份和行业界限,整合资源,凝聚成全域旅游发展共同体,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方。集美区不仅有全市最大景区园博苑和全国著名景区集美学村,且系厦门古代两大文明流域之一的苎溪所在,可推出的有自然风光游、名胜古迹游、山地游、滨海游、乡村游、工业游、高校游等“满汉全席”。遗憾的是,虽然我区早就办起旅游开发公司,但区内两大景区是市属,高校是部署或市属。即便同属集美区,也分属不同部门。受限于旅游资源分散,管理权属不同,大多时候只能望景兴叹。迫切需要打破公私之分、部门之分、隶属之分,组建全域旅游发展共同体及其运营团队,聚合形成一个拳头发力。推动文旅+乡村、农田、水利、工业、商业、学校、科技等融合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统一运营管理团队。
不仅是环九天湖,要把全区旅游资源放在一起,在“文体与旅游发展办公室”或其他相关机构下面,组建一支强大运营管理团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把整个集美区看作一个大景区来营销。按照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深入开展全域旅游推广。派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接洽团队、推广旅游产品,变被动的“等客上门”为主动“请客上门”。
其次是文旅+的融合。
不管是从文旅的社会教化意义,或者是文旅市场效益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核心竞争力。没有特色区域文化支撑的所谓“现象级爆款”、昙花一现的“泼天富贵”,或者是粗制滥造,乃至空穴来风的所谓“网红酷绚”,事实证明是不长久的。尤其我们集美是以闽台研学总部自居,亟待融入文旅的教化作用。
2023年,受区文旅局吴吉堂局长委托,我们政协推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集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课题,主要就是围绕“文旅融合三问”展开,即:“以什么文化来塑造集美旅游、以什么旅游来彰显集美人文、以什么举措来推动集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实现文旅乃至工、农、学等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集美人文是什么?集美人文有哪些家底?集美人文怎么用?)
集美乃至厦门和整个闽南的文化精髓,我进一步概括为:
中原人向南移与百越族碰撞交融形成的闽南文化;
闽南人下南洋与东南亚碰撞交融形成的华侨文化;
集美人办学校与全世界碰撞交融形成的学村文化;
嘉庚精神,就是三种文化浸润的典范。
集美倡导的“一精神三文化”并非抽象的慨念,而是具象的存在。她的故事与内涵,以及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和教示作用,就存在于辖区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当中;可作为塑造集美旅游产品的丰富文化资源。
回到环九天湖文旅核心圈、环杏林湾文旅项目建议:
首先是在运营管理上,融为一体,互通有无,统一营销,相互成就。
其次是找准区域文化特色,文旅+真正融合发展。
鼓励以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和学村文化为内容、以最新技术手段塑造集美文旅项目;让集美文旅项目彰显集美人文基因,形成厦门文旅新质生产力。
集美位居厦门几何中心,也是闽南几何中心,厦门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全域游示范区。有些人一直在对标国外、强调国际范、追逐所谓的时代潮流,却忽视了属于自己的本来传统。来集美的游客,最想体验的肯定不是这些大众产品,而是你这个地方独有的文化风情。
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受众角度,我们厦门拿得出手的也是最具传奇的故事,主要是下南洋、过台湾。最突出的是收复台湾的战争,比如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及之后与清军的拉锯战;还有现当代国共两党因为台湾及金门诸岛的战争。这些历史故事很有教育意义,也很有看头,而且故事地点、核心人物与集美乃至厦门息息相关。比如明郑政权的核心人物陈永华,亦即影视小说中堂堂“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的原型,还有收复台湾的引路人陈昂等等,都是土生土长的集美人;清代为收台准备的姚启圣迁界、李率泰施琅筑霞城等等,也都有集美的份。可惜,这些故事在目前集美文旅项目中很少涉及。
【集美大明城千星港戏剧小镇意向图】
建议千星港、灵玲马戏城乃至其他旅游景区,在推出文旅项目,尤其是艺术表演、沉浸式剧场、剧本杀等等带有故事的文旅产品时,可以撷取上述历史题材创作。
关于九天湖畔大明城街巷店铺业态,2022年笔者曾提交《关于将集美大明广场办成南洋风情特色街区的建议》:
“集美”和“陈嘉庚”在南洋也就是东南亚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集美与南洋自古就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且大明广场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貌,简直就是现成版的“南洋风情村”。可因势利导,建成与集美侨乡特色相得益彰的“南洋风情街”。
【集美大明城实景图】
一是引进东南亚文创、美食和物产贸易,填补厦门乃至闽南在这个领域的空白。顾名思义,大明广场就是因从西滨迁建而来的“大明寺”而得名,以寺庙为中心的街区符合闽南和东南亚一带的风俗习惯。比如,新加坡的牛车水之所以著名,就因为汇集了一些著名的宗教地标建筑,最主要的就是有着壮观宏大的佛牙寺龙华院 (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and Museum) 。
二是引进集美乃至厦门的相关社团组织,驻点为今后文化活动交流开展提供长期的组织保证。
三是大胆创新,力争成为弘扬嘉庚精神,展示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学村文化的新时代综合体。
在集美,除了大家熟知的学村文化之外,我觉得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拓闽荒主题
利用集美古迹遗址和传统村落,让历史和文物说话,彰显闽越先民和中原南渡的迁徙文化和拓荒精神。
2.下南洋主题
利用集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与闯关东、走西口并称“中国史上三大移民潮”的下南洋精彩故事。
深挖海洋文化和海洋人物,讲好“勇立潮头,勇毅前行”的故事。
3.过台湾主题
利用集美涉台文物、明郑历史等,从民风民俗、宗教信仰、人口迁移、经贸交通、屯垦种植、人文历史等方面,探寻两岸历史与现实关联。讲述那可歌可泣的“三生六死一回头”故事,展现唐山过台湾的历史场景。
4.爱家国主题
以高浦古城、马銮卫城和深青、苎溪等抗倭史迹,讲述保家卫国的集美故事;以灌口九十九间、凤山祖庙等讲述小刀会和辛亥革命故事;以集美学村和后溪早期地下党交通点遗迹讲述集美的红色故事;以十里长堤、杏林工业区等遗址展现如火如荼的海堤精神和新中国建设热潮。
在集美,一年当中各级各单位举办的高空焰火、无人机表演、3D灯光秀、音乐节、演唱会等等不计其数,这些活动大多会配套推出一些高科技的盛宴。我们行业组织,尤其是项目方,还有参与设计和策划的专业人员,要鼓励他们多了解在地文化,多吸收闽南文化,多采用集美题材。
反过来,鼓励文化业界的学者、专家、从业人员,也要积极主动和旅游界、研学界人士广交朋友,了解旅游研学需求,使用创新手段,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动传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凭借文化让旅游增值进而成为核心竞争力;
凭借旅游让文化增强传播力进而提升影响力;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比翼双飞。
前面两个是出发点,后面一个是落脚点,也是吸引文化旅游结对子的利益导向和长久之计。
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由于种种历史客观原因,此前“文旅分家”。相对来说,玩文化的不一定精通旅游,尤其是具体的市场需求;搞旅游的不一定读懂文化;特别是深刻的精神内涵。必须让两者热情相拥,结好对子。搞文化的,必须知道有哪些旅游舞台可用;做旅游的,必须掌握舞台需要哪些角色。不是谁主导谁,而是平等互惠。切实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
让文化不仅仅是文化,而是推动旅游发展的内力;
让旅游不仅仅是旅游,而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