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
膏满黄肥的螃蟹继续大量上市。
近日,
记者走访巢湖的螃蟹销售市场了解到,
目前市场上螃蟹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升,
而且水产市场上最便宜的母蟹
单价已降至5-6元/只,
但个头大且品质好的螃蟹
单只价格仍在30-45元之间。
眼下正是吃螃蟹的“好时节”,
但是如果饮食不当可能会引起一些疾病。
近日,
记者在合肥市三院消化内科采访时了解到,
每年到这个时候,
都会有人因为吃蟹不当进了医院,
甚至有人中招重症胰腺炎。
七八只螃蟹“下肚”
结果被送进医院
刘冬介绍,食蟹后发生腹痛、呕吐、腹泻等胃肠炎表现是消化科最常见的情况。这一方面是因为螃蟹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菌、病毒,其中就包括一些生腌蟹没有清理干净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另一方面,螃蟹含有生物蛋白,这些蛋白可能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如胃肠道黏膜水肿会引起呕吐、腹泻。
除了胃肠炎外,更严重的情况是引起急性胰腺炎。“因为螃蟹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胆固醇,大量进食后胰腺会分泌大量的胰液来消化这些物质,当胰液分泌过多过快时,可能会引起胰管堵塞,引发胰腺炎。”据了解,轻症胰腺炎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呕吐、腹胀,但是需要警惕的是,它可能会进展为重症胰腺炎,引起胰腺的出血、坏死,并发其他器官的衰竭,在ICU里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约在30%—40%。此外,螃蟹、海蟹本身也可能会携带一些病菌、病毒,这些可能会引起脑膜炎、脊髓炎,同时,它身上含有的一些寄生虫可能会引起肺吸虫病。
一周最好别超过2次
这几类人尤其当心
如何更健康更安全地吃蟹?采访中,刘冬提醒,首先要控制量,一般来说,成人一顿螃蟹尽量不要超过2只,一周不要超过2次。吃蟹的时候要注意把蟹腮、蟹嘴、蟹心、蟹肠等去除,这些部位含有的细菌病毒相对较多。在吃蟹时可以配合蟹醋或者生姜。
“另外,生腌蟹和隔夜蟹尽量还是少吃。因为即使是用酒精、各种调料泡过也还是不能完全消毒杀菌,存在感染的风险。而隔夜蟹随着时间的流逝蛋白质可能会发生变性,会产生一些组胺等炎性物质,影响胃肠道功能。”医生提醒,在吃蟹过程中如果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下几类人群应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螃蟹:
第一类是孕妇、老年人和青少年,这些人群消化道功能相对较弱,吃螃蟹后可能会增加消化道负担,从而产生腹泻腹痛的症状。 第二类是患有高血糖、高血脂、肝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不当吃蟹后容易诱发胰腺炎,或者使疾病复发、加重。 第三类是过敏反应人群如过敏性鼻炎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这类人群本身是过敏体质,吃了螃蟹后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 第四类是痛风患者,因为螃蟹中含有大量嘌呤,过多食用后可能会加重痛风。
文:唐萌、周晓梅等
来源:合肥日报
编辑:蹇倩雯
审核:王蕾、章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