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共饮一泉真情水,同浇民族团结花

政务   2024-11-28 07:43   青海  

地处平安区西南部山梁、海拔2800米的洪水泉派出所,辖区面积近77.91平方公里,所内共有民辅警4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因为离城区距离远,民警、辅警基本以派出所为家。
“位于洪水泉回族乡的平安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已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吸引着游客前来参观。"日前,洪水泉派出所所长李志春向记者介绍道。
因地制宜,传唱民族团结“好声音”
依托辖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优势,洪水泉派出所将党建与民族团结工作有机结合,组织民警参观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展馆,并了解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果,为发挥好榜样示范带动作用,以“百万警进千万家”“我为群众办实事”“普法宣讲进乡村”等主题活动为载体,用好参观游客集中点、宗教活动、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民族团结政策真正在洪水泉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开展政策宣讲、警民共讲民族团结故事的同时运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集中普法,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以群众参与为落脚点,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法律知识匮乏、语言沟通不畅等难题,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创建、群众法治思维提升、爱国主题教育宣传影响力。今年以来,开展普法活动12场次,解读群众法律疑惑253次,受教育群众达500余人
多元调解,描绘平安建设“好枫景”
“这个事,如果你们觉得按照刚才谈的条件可以和解,那咱们就握个手,以后就以此为界限。”说话间,村民马某某和韩某某已互相握起了手,刚才还面红耳赤的两个大男人,此刻倒像是两个做错事的小孩子,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
10月27日,洪水泉派出所接到辖区村民马某某报警称,自己与同村韩某发生纠纷。民警到达现场后,及时安抚双方情绪,经详细询问得知双方因土地地界归属权问题产生矛盾后,主动联系乡政府、村委会等相关负责人,组成调解组开展周边走访调查,结合当事人双方提供的证据,民警深入田间地头,化身“测绘员”,对地界位置进行反复确认,最终使得纠纷双方认可并达成一致。
在李所长看来,矛盾不上交,是洪水泉派出所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原则。今年,洪水泉派出所为发挥好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情感纽带作用,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契机,将化解矛盾纠纷作为促进民族团结、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环节,主动融入全乡矛盾纠纷化解综治工作,联合乡党委政府、司法所、村委会等职能部门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对辖区内的邻村、邻里、家庭、个人等矛盾纠纷进行大量摸排、提前干预,通过串百家门、解百家事,积极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形成齐抓共管、联合管控的矛盾纠纷化解大格局,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法举措。
为民解忧,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前段时间,我们在走访入户过程中,发现某回族村孤寡老人因残疾一直未办理身份证”户籍辅警刘翔向记者介绍说。了解孩子情况后,洪水泉派出所户籍民辅警立即主动上门,为老人照相,并快速办理了二代身份证。
“警官,碰见你们真好,不然今天真的就回不去城里了,谢谢!”民警在入户走访时发现一辆轿车因故障堵在村道斜坡上,便赶紧过去帮助该车主将车辆推离道路,并联系拖车进行维修,车主非常感激地说道。
李所长听闻大家聊起日常小事,便笑笑说道:“我们日常走村入户时,经常会看见有需要的群众,碰到了就上前帮一把,远亲不如近邻,老百姓已经把我们当做了自家人。”
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也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有的只有平凡地闪烁警灯来回巡逻,平凡地走村入户调解纠纷,平凡地热心接待办证办事,平凡地翻山越岭灭火救援,平凡地寒冬酷暑坚守岗位,但洪水泉乡派出所的民辅警在这里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民族团结一家亲,在多民族群众居住的洪水泉乡,居民们常把“团结力量大,大山也搬家”这句话挂在嘴上。也正因如此,洪水泉派出所的每位民警秉承着“忠诚可靠的本色永不变,爱民奉献的宗旨永不变”的铮铮誓言,绘就了警民之间、各民族之间情同手足、休戚与共的民族团结画卷。

海东·公安

来源|青海法治报

排版|政 治 部 金振文




海东公安
贴近社会关切,发布权威信息,讲述警营故事,沟通警民关系,服务人民群众,传递公安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