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定县志·大事记》中曾清晰记录了1944年4月初发生在正定县完民庄村的一次伏击战,我晋察冀军区四分区30团二连一举歼敌近百人,取得了一场胜利。
长久以来,关于此战更多的细节并不为人所熟知,在完民庄本地村民中知道者也不是很多。近日,笔者联系到了直接指挥此次战斗的马瑛(又名马英贤,即当时的二连指导员)的儿子马彦军,从他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并结合64军战史等资料,对此战进行了还原。
无衔将领马瑛
【此战系1944年晋察冀反攻作战的组成部分】
1944年,抗战进入后期。当年日军从华北、华中抽调大批兵力南下,华北的敌人只得收缩防线。晋察冀军区代理司令员兼代理政委程子华依照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部署,指挥军区部队对敌人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打击。
晋察冀军区四分区30团从1944年2月开始开始了一系列作战。二连战士多数16-19岁,具有初小到初中文化,可谓是一支青年连队。部队朝气蓬勃,成长速度快,是反攻作战的主力之一。
完民庄伏击战开始前,晋察冀四分区30团在行唐、新乐连战连捷,大家士气高涨。4月1日,团长马龙来到二连,命令连长李春堂、指导员马瑛再接再厉,带部队来到行唐县东部、新乐县一带活动,争取再歼灭一部分敌人。
【二连准备在完民庄进行伏击战】
二连在4月3日来到长寿镇(今新乐市区)附近,打算敌人出据点时在中途埋伏。但是等了许久,敌人一点动静都没有。3日晚上,连队回到东阳村,恰好碰到了新乐三区区委书记李之良。他说近期敌人活动不多,但化皮镇的敌人每天早晨出炮楼,来到完民庄村做早操。李春堂、马瑛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战机。
东阳村、化皮镇和完民庄(左侧虚线凸起部位)三地的相对位置
这个炮楼的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完民庄村顺平街南头儿的供销社一带,距离化皮镇非常近,是1941年初日军在推行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时修建。化皮到长寿镇和化皮到正定县城还有大道,敌人妄图以路为封锁线,以炮楼、要塞为点,切断八路军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完民庄村的供销社旧址正在进行保护性修复
完民庄的老人儿对这座炮楼和驻守的敌人颇有印象。60多岁的村民郭立秋很早就听长辈讲抗战故事。鬼子在完民庄抓壮丁到日本国干活,故意把老百姓家的家具劈开,朝村民的粮仓里撒尿。有的村民为躲避鬼子迫害,被迫装了三年哑巴。笔者的姥爷刘明儒当年亲眼见过鬼子拿刺刀挑着中国人的人头哈哈大笑。侵略者的暴行令人发指。
马瑛在得知完民庄村东的土岗子距离炮楼只有二三百米时,他就决定在完民庄村埋伏,打敌人个出其不意。李春堂请李书记带区小队配合,李之良欣然同意。
【歼灭92名敌人,战果辉煌】
6日拂晓,大家秘密进入到了完民庄村,部署好兵力。但是干等到中午,炮楼里的伪军也一直没动静。
中午时分,侦察员报告,从正定城方向来了100多敌人,有10多辆大车,这股敌人是来换防的。李春堂让一个50多岁的大妈在公路口纺棉花,一个60多岁的大爷假装拔草,秘密观察敌人动向。
下午三点多,一伙敌人从炮楼里出来,在伪军连长王志祥带领下往南走。才走了200多米,或许是意识到了不对,伪军又调头朝完民庄方向走来。两路敌人摇摇晃晃,恰好进入了八路军布置的伏击圈。
大家放过尖兵班,伪军刚来到公路边,八路军就发起了进攻。二连战术也很明确,一排打最前边敌人,二排拦腰作战,三排打最后边的伪军。
敌人的三挺机枪架到了村东的小土岗,炮手吴明打出三发炮弹,多名伪军机枪手负伤。三名战士迅速冲向土岗,缴获机枪,10多名敌人被俘虏。此时炮楼的敌人听到枪声,想要出来支援,早就埋伏好的新乐县第三区小队开枪,敌人赶紧又缩了回去。
图片来自马瑛《征途》一书
土岗这边激战正酣,战士们把手榴弹扔向了敌群。爆炸声后,双方短兵相接,二班长王金堂刺死两名伪军,开枪击毙一人,自己就缴获了三支步枪。伪军们或被击毙,或跪下投降,迅速失去了战斗力。
王志祥想要向北逃窜,被特等射手杜连生一枪击毙。
此战,战士孙树山壮烈牺牲,班长管计束中弹负伤。我军以一人牺牲、一人负伤的代价击毙伪军27人、俘虏65人,缴获机枪3挺、步枪70多支(64军军史记录为71支),可谓是一场大胜。第二天,结束战斗的二连回到驻地行唐县南庄,30团政委方国华等人来到村口迎接凯旋的勇士。
南庄村在行唐县的大致位置
此战也激发了完民庄村民众的革命热情。当年8月,16岁的青年郭恒儒(离休前曾任空军兰州医院传染科主任,正师级待遇)和几名同伴一块报名参加革命。化皮的炮楼在1944年夏天被攻克,我军最终拔掉了这颗根据地的“钉子”。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偶然打的一仗,有点“搂草打兔子”的意思。李春堂、马瑛等指挥员沉着等待战机,体现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和极佳的心理素质。而一个连队能在距驻地数十里外单独执行活动,在和敌人兵力几乎1比1的情况下,依然取得辉煌战果,可见我军在抗战后期装备水平的提升。
【战斗被写入《正定县志·大事记》】
多年后,方国华将军的夫人李佩卿(河北蔚县人,曾任育英学校校长)在给马瑛的信中,回顾了他们在结束了完民庄之战回到行唐南庄驻地时的情景。战士们精神抖擞,扛着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机枪和三八式步枪,明晃晃的刺刀夺人眼目。驻地战士们喊出了“向二连致敬”“向二连学习”的口号,人们的喜悦心情和欢迎勇士的意义,不亚于后来的入城仪式。后来方国华在回顾这段经历时曾说,30团是巧打,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
方国华(左三)和李佩卿(左二)及其家人
四分区政委李志民(开国上将)给方国华政委打来电话,向二连指战员致意的同时还指示要做好宣传工作。新华社记者辛毅来二连写了通讯报道《万民庄之战》,刊登在《晋察冀日报》上。
李志民上将是湖南浏阳人
5月中旬,四分区在南庄召开祝捷大会,二连获得了“战斗模范连”的荣誉称号。1944年年底,在正定县西叩村,30团又打了一次漂亮仗:马家坟伏击战。此战战术依然是选在敌人运兵时在中途截击。根据《正定古今》一书中的数据统计,我县抗战八年计击毙敌人468人,俘虏430人,伤敌501人。从这个数据角度来说,完民庄村的这一次伏击战即毙伤俘敌92人,此战战果在正定抗战历史上值得大书一笔,是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无怪乎此战会进入后来的《正定县志.大事记》了。
【如能竖碑纪念对于教育民众大有意义】
30团的团长马龙(湖北大冶人)和政委方国华(安徽贵池人)都是老红军出身,都在1955年获得少将军衔。不同的是,马龙在建国后转向海军任职,1977年因车祸殉职,时年65岁。他是少数因事故去世的开国将领之一。而方国华曾任河北省军区副政委等职,1984年逝世时享年80岁。
二连长李春堂是河北蠡县人。1947年,时任营长的他牺牲于正太战役中的测石驿战斗,年仅26岁。马瑛是河北定州人,1920年出生,1955年获上校军衔(后晋升为大校)。他是老64军的干部,担任过64军政委、辽宁省军区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马老能写善画,还有回忆革命生涯的著作《征途》。
参战的30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第190师第568团的前身。在1955年,这个190师被改编为新中国第一个机械化步兵师,由“20后”少将吴忠担任师长。在共和国的战史上,他们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光辉一笔。
吴忠有忠
同为八路军的胜利,发生时间稍晚的马家坟伏击战遗址在1982年竖碑纪念,还成为县级文保单位。与之比较,完民庄村伏击战如能立碑纪念,对于教育民众、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是非常有意义的。不知道这件事未来能不能实现?
本文相关参考及引用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四军征战纪实》《马家坟伏击战遗址》《八路军表册》《正定古今》《正定县志》(1990年版)《征程·向敌出击 连连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