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庄”又因为读音问题上热搜了,在央视频的视频中,著名主持人康辉盘点了全国易错难读地名。其中,“闵行”和“莘庄”就上榜了。这两个地名中都包含了多音字,给正确发音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前期,“今日闵行”就导航中“莘”的读音有误做了相关报道。(详见→莘(xīn)凌路or莘(shēn)凌路?这样的导航问题你碰到过吗?)今天,我们听听褚半农如何解读“莘”字~
“莘庄”的“莘”字读什么音?
莘庄是上海西南一个重镇,镇名在《崇祯松江府志》(1630年版)卷之三中就有记载:“莘庄镇。一名莘溪。”这是说,明代时,莘庄是以河流名为镇名的,或者说,它有两个镇名。这是上海现存地方旧志中,我看到最早记录到“莘庄镇”的志书。乐于助人的市地方志办公室杨杨博士帮我查到比“府志”早62年的资料,即初刻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的《江南经略》,此书中也有上海镇“西南至莘庄镇华亭县界三十六里”的记载。即使从1568年算起,莘庄镇名至今也已有456年,而实际出现的时间肯定还要更久远,这有待于以后继续查证。
莘溪是一条市河,由西向东贯穿莘庄镇中部,老镇各色店铺、居民住宅分布在市河两岸。据《莘庄镇志》记载,1960年3月15日,上海县委、上海县政府从闵行迁至莘庄镇莘建路。为适应市政发展需要,1964年11月起莘溪填河,一年后完工并建成一条路,就是现在的莘浜路。以后莘庄镇区内修筑的道路,均为“莘”字头,或带“莘”字。
前不久,闵行区莘庄地区路名中带“莘”字的读音,成了一个议论热点,起因是,这些路名在车载导航中出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读音,一读xīn音,一读shēn音。上海电视台新闻坊记者为此采访、制作、播放了一条专题新闻,这更引起了市民们的普遍关注。带“莘”字路名的读音问题,三四十年前就出现了,主要是在新上海人、新莘庄人中间。当然,现在的他们融入上海已久,加上地铁、公交日常“莘(xīn)庄”的准确报站,这个字的读音已经不成问题了,他们也不会读错音。只是这些地名现在进入导航后,因为主事者不了解地名读音特殊情况,播报时有的路名中的“莘”读xīn,有的却读成shēn音,如“前方红绿灯路口右转进入莘(xīn)松路,左转进入莘(shēn)北路。”而在另一条语音中,莘(shēn)北路”又读成“莘(xīn)北路。“正在前往莘(shēn)凌路莘(xīn)北路,右转进入莘(xīn)北路。”而在莘庄镇区南面,还恰恰真有一条申北路呢。导航使用者需要准确的信息,“莘”字读音问题就这样突出了出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康辉在“央视频”“咬文嚼字”小课堂视频中继续盘点全国易错难读的地名,他从上海开始,第一个便是闵行区和莘庄镇,他说“上海有一个闵行区,不要读成闵xíng区……闵行区有一个地方是莘庄镇,这个字就是‘莘莘学子’的‘莘’,可是在这里要读‘莘xīn庄镇’”。莘庄地区带“莘”字的路名共有18条,其中“莘”字头的有16条,如莘北路、莘南路、莘沥路、莘凌路、莘潭路等,路名带“莘”字的2条,是七莘路、虹莘路。这18条路名中的“莘”字,无一例外都要读成xīn的。这些带“莘”字的路名自然同“莘庄镇”地名有关。宋代按照汉字字音分韵编排的音韵学著作《集韵》(1039年完稿)中有“莘”字,义项之一是“音辛,细莘,药草”,(《康熙字典》1985年版,第1152页)“莘”是个形声字,按照形旁+声旁的造字原则,艹字头表示它是一种植物,“辛”是它的读音,“莘”字应读xīn。“莘”是一种药草,亦即细莘,亦可写作细辛。乍看“莘庄”之名似乎同药草“细莘”有关,有的进而认为因莘溪两岸长满了“莘”这种植物,所以称“莘庄”的。我在阅读明清文献时一直留意着,但并没有看到文献中有这类记载。据权威的《上海植物志》(1999年版)介绍,细辛“主要分布于欧洲……上海有1种”“佘山有分布,生于杂木林下”。(上卷第217页)而下卷“经济植物”中则是一字未提。原来“细辛(莘)”在上海是种少见的“稀有植物”,也不是生长在河岸边的,怪不得我从未看到过其真容。1970年5月版《上海常用中草药》一书,是特地为农村赤脚医生编写的,共收录了480多种药草。在介绍其他药草时,既有文字介绍,也有精细的插图,每种介绍的篇幅都要占两至三页,连大家十分熟悉的马兰,都配有插图,而对细辛(莘)的介绍,只有区区5行字,连学名也未列出,也根本没有插图。1980年代开始的上海第一轮修志中,老莘庄镇编修的《莘庄镇志》(1986年8月内部印刷),有“莘庄镇因跨莘溪而得名”的记载,《上海县志》(1993年版)也是这样记载的,都是先有“莘溪”之名,后来才名“莘庄”的,这同《崇祯松江府志》的记载相一致,都没有将莘庄镇名的来源同药草“细莘”之名联系起来的记载。如此看来,莘庄的“莘”字来自“细辛(莘)”的可能性可以排除掉了。那么,“莘”字的xīn音是怎么来的?不久前,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符强来办公室采访,要我谈谈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这个读音是老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不可能一会儿读这个音一会儿读那个音的,因为以前没有普通话,外部对这个读音的干预可以讲是没有的。当然,从什么时候的老祖宗开始传下来的,这要做深入的考证工作,也可能根本找不到其源头出处,但这不影响这个字的使用,“莘”(xīn)音还要一代代传下去。
“莘”字的xīn音,除了与“辛”字相通外,文献上没有更早,或过多的记载,从《集韵》推测,最晚在宋代就已出现xīn的读音,不然辞书不会记载到它。至晚宋起就读xīn音的“莘”字,通过口口相传,一直传承至今。这种方法保留古音的方言词语还有不少,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浦东有条河流,历史上一直称“王家浜”,五六十岁以上的原住民也都知道这个“王”不读wáng,而读yáng音,也是老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古音。宋初徐铉校定《说文解字》时,为“王”添加的反切是雨方切,亦即yáng,就是说,这个读音口口相传,流传至今至少有一千多年了。只是到现代出现了变异,现在“王家浜”已改名为“姚家浜”了。“莘”字另一个读音shēn,起源更早,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小雅》中就已经有书证了:“鱼在在藻,有莘其尾”(水藻丛中鱼儿藏,长长尾巴左右摇),《诗经》研究专家程俊英对“有莘”二字的释义为“有莘(shēn),莘莘,尾巴长长的样子。”(《诗经译注》1985年版,第460页)山东古代有个莘县,现在是山东省聊城市辖县,春秋时它是卫国的莘邑之地,以后名称多变,隋代时改为莘县,而“莘县”的“莘”就是要读shēn音的。我们熟知的“莘莘学子”中的“莘莘”二字,读音都是shēn音,它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其中“莘莘”二字,读音都是shēn,《辞源》对“莘莘”的释义是“众多貎”。这让我们知道了一个现实,“莘”字在北方是读shēn音的,熟悉shēn音的他们来到上海后,很自然地把shēn音带过来了。其实,我们到了外地,也经常有因不知道当地读音而读错的,如浙江的台州、安徽的六安等等。知道陌生的地名自己读错了,这就很好,如知道并改正,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