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地震学 | 人为失误引发的灾难(2)

文摘   2024-11-29 08:15   安徽  

qu

wei

di

zhen

xue

中国地震学会—地球科学科普栏目

地震科普—人为失误引发的灾难





看天上的星星尽显光辉

赏地下的河水肆意奔流




10、人为失误引发的灾难

10.2  灾难临头

10.3  地震与滑坡


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

——牛顿(英)

10.2 灾难临头



1963 年10 月9 日22:39,随着阵阵撕心裂肺的轰鸣,2.7 亿m3 的滑坡体以110km的时速冲入水库,历时仅20s,排出了5 000 万m3(近1.69 亿m3 库容的一半)的水量,以高度250m 而非30m 的滔天巨浪向对岸推进了140m,席卷了卡索村、埃托村,又以高于坝顶110m 的水头冲出水库,从天而降,荡涤了下游村镇(图10-12)。

图10-12 瓦依昂特大型滑坡和溢库过程示意图

这次特大型滑坡体完全填满了库区, 体积大约是2003 年三峡千将坪滑坡体的11 倍,2008 年汶川地震时唐家山滑坡体的14 倍(图10-13)。

正在大坝工作的人员, 除1 人外,其余60 名全部死亡。巨浪吞噬了地震台和电站的所有设备,4 分钟冲到龙加罗镇,70m 深、80m 宽的沙石泥浆流倾泻而下,把下游的5 个村庄全部掩埋,1 925 人遇难。峡谷里的冲击波强度高达广岛核爆气流的两倍,破坏了钢梁、铁轨和钢门。计入掩埋者,约2 600 多人死亡,仅空运的伤员就有4000 余名[5]

瓦依昂水库在1959 年建成后的4 年里没有发出一度电,却酿成了欧洲的最大灾难(图10-14)。

图10-13  滑坡体塞满了库区,右下弧形建筑是大坝(alamy 图片)

图10-14 Piave 河谷的龙加罗镇在灾前(左)和灾后(右)



10.3 地震与滑坡



现场的技术人员都已殉难,但灾后的50 年人们仍在不断地挖掘存留的资料,分析地震与滑坡的关系是重点研究内容之一[6]



◆ 特大滑坡的地震记录

瓦依昂地震台于1959 年架设,和其他3 个大区域的台站组成了简单台网;台网在1977 年升级换代。

1963 年10 月9 日的滑坡被欧洲地震台网测到。从信号良好的Pieve 台的记录图看,整个过程由连续蠕动和多次破碎组成(图10-15 标号2)。因不存在特征性的天然地震的震相,从而认定:没有发现“是地震引发滑坡”的证据。最早出现的震相是微震颤动(Micro-Tremors,标号1),极可能是滑坡体内部的初始位移引起的。最后的大波幅震相(图中标号3)为洪水撞击河谷的震荡运动。粗估强度不会超过5级地震。

图10-15 瓦依昂滑坡在Pieve 台的地震记录图[6]



◆ 地震活动

水库诱发的地震出现在库水位骤然升高之时(图10-16),如1960 年5 月和10月、1961 年10 月、1962 年4 月和1963 年8 月的地震。蓄水后第3 年所诱发的3 次水库地震(1962 年4 月)最强,卡索和埃托的居民均有感,距大坝的最小震中距为6km,估计在萨塔山区、震级为4 级左右,烈度约为V 度。

1959 年12 月—1960 年12 月,曾经在托克山坡的中间部位做过波速复测,蓄水引起P 波速度从5 ~ 6km/s 的正常值逐渐下降到2.5 ~ 3km/s,数值范围高于密实黏土的标定数值,应该反映着泥灰岩和灰岩层的持续弱化,滑动面上的孔隙压已经加大,有效正应力已随之降低。

图10-16 地震事件与水位的时间变化[6]

地震与山体下滑速率是否有关,现有结果尚提不出意见。

位于大坝处的水库地震台曾经利用单台法粗估过50 多个表面震源的微震(即微震颤),震级在-1 级以下,主要分布在滑坡区域内(图10-17),距离大坝500 ~2500m,深度在滑坡面附近,最多几百米深。据此揭示,山体的微破裂存在一个逐渐集中的过程:

图10-17 表面震源的震颤分布[6]

1960 年第1 蓄水期——微震颤主要在峡谷南岸,即浸水最快、剪切形变最集中的库区边缘。

1962 年第2 蓄水期——大量微震颤集中到滑坡区域内,且明显向高处扩展。灰岩层吸水后孔隙压升高,黏土层吸水后变成泥浆,互层结构的整体抗剪能力都被弱化。既容易出现下行的韧性蠕动,也容易发生脆性破裂(地震),二者存在相互恶性的作用。

1963 年第3 蓄水期——微震颤已经扩展到大坝附近。9 月2 日开始的微震颤活动持续约两周。也有人认为,这些活动对滑脱构造中断层泥的孔隙扩散也可能会起到延缓作用。

就现今的技术而言,监测库区的微震活动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位错机制、速度分布成像、破裂面定位等来监测滑坡的动态过程,可惜50 多年前还做不到。事后的钻探还发现,托克山的石灰岩中存在一个厚5 ~ 10cm 的绿色黏土互层,总厚度为10 ~ 40m,是史前山体或冰川滑坡的一个古老滑动面,1960 年后被库水和山体蠕动激活。这个滑动平面光滑如镜,其裸露部分至今仍在闪闪发亮[7]



◆ 尾声

灾后4 年,11 名承包商和政府官员被判刑,1 名工程师自杀。迟至34 年后的1997 年,数千名受害者才得到国家赔偿。

2002 年,干涸的水库区改造成旅游区。2013 年举行了灾难50 周年悼念活动,整修了墓地(图10-18)、在Pirago 钟楼放置了一顶王冠、建了新教堂、发行了邮票和电影《瓦依昂的悲剧》,成立了国家滑坡防治委员会,建立了研究和试验中心,制定了凡阿尔卑斯山区水电等项目必须经过当地议会批准等项法律。

图10-18 瓦依昂灾难50 周年纪念墓地和邮票(getty 图片)

参加过该项工程的奥地利地质学家L Müller 沉重地讲[2]

这是人类的错误、科学的错误,也是缺乏知识的结果。

50 多年前一位记者的呐喊再次醒目于报刊上:

今天,人们不能只哭泣,是该学点东西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http://en.lswn.it/press-releases/international-year-of-planet-earth-globallaunch-event-12-13-february-2008/

[2] Müller L. The rock slide in the Vajontvalley[J]. Rock Mechanics Engineering Geology,1964,2(2/3):148-212.

[3] Semenza E,Ghirotti N. History of the 1963 Vaiont slide:the importance of geological factors[J].Bull. Engineering Geology Environment,2000:87-97.

[4] Alonso E E,Pinyol N M,Puzrin A M. Geomechanics of Failures,Advanced Topca[M].Springer,2010:277.

[5] Ward S N,Day S. The 1963 Landslide and Flood at VajontReserviorIdaly,A tsunami ball simulation[J].Ital. J. Geosci.,2011,130(1):16-26.

[6] Rose M D. Some insights about the relation among seismic activity,tectonic structures androckslide Kinematics at the Vajont Dam site[DB/OL],2012.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3811529.

[7] Paronuzzi P,Bolla A,Rigo E. Brittle and Ductile Behavior in Deep-Seated Landslides:Learningfrom the VajontExperience[J]. Rock Mech. Rock Engineering,2016(49):2389-2411.




图文来源:《趣味地震学》


-END-


蚌埠市应急管理局
负责发布蚌埠市应急管理方面的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