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内容也很有料↓↓↓
今年,扬州围绕“力夺秋粮再获丰收、全年粮食稳产增效”目标,不断强化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当前,农业部门科学调配的近5000台收割机齐上阵,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在广陵区沙头镇的粮食新质生产力工程扬大广陵共建基地,种植着近30种的示范水稻,目前这些水稻已经全部成熟,基地的科研人员在田间穿梭采样,准确记录每个品种的产量、生长性状等一系列数据,便于后期对这些品种进行定性和改良。
扬大7号是去年刚刚培育审定的水稻新品种,属于迟熟中粳类型的香软米品种。扬州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朱金燕介绍,该品种适合在江苏沿江和丘陵地区种植,它的特性就是品质比较优秀,株高比较协调而且粗壮有弹性,今年经历了台风天气,这个品种的抗倒性经受住了考验。
除了扬大7号,试验田里还种植了扬产糯1号、扬农香28、扬大3号、扬大4号等8个已经经过审定的水稻新品种。朱金燕介绍,因为老百姓追求口感兼顾高产,所以他们的研究把品质和高产作为首要目标。
据了解,这个基地一期主要是水稻育种示范,二期是开展稻麦无人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今年水稻种植期间,水稻的插秧、施肥、植保以及收割都采用无人化操作,让农业生产从“体力活”变成了“脑力活”。
扬州大学农学院副教授郭保卫介绍,无人化农机设备有无人化插秧机、无人拖拉机、无人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等,既可以施肥也可以播种,水稻和小麦全程实现无人化生产,只需要一个操作员在田岸上操作,环境也比较舒服。
确保技术落地,让农民用上这些无人化农机设备,才是示范引领的最终目的。今年,扬州大学以基地为依托,开展了近百场无人机械操作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授课。
郭保卫介绍,经过这几年无人化技术的引领示范,周边的大户基本上都使用了无人机,有些大户使用了无人插秧机,今后他们要在提高它的精确度作业效率继续研究,如何把它更高效的试验示范好。
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加持,为秋粮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今年,扬州紧盯产能提升,突出品种布局、高效栽培、病虫绿色防控等关键环节,确保水稻收获、小麦播种稳步推进。
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农机装备处处长马勇介绍,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主要从机具调度、协同保障和技术服务三个方面做好“三秋”农机化生产准备,全市有近5000台联合收割机,4900多台大中型拖拉机投入“三秋“作业,粮食批次烘干能力达到5.5万吨,能够满足作业需求。他们还加强与中石化、气象等部门协同配合,做好农用柴供应和气象预报工作。
目前,扬州20多万亩大豆、3万多亩玉米已基本收获完毕,全市291.6万亩水稻收获进度超过三成,小麦播种已全面启动。全市农业部门已成立6个包片工作指导组,21个技术服务组、78支应急农机作业服务队和10支农机科技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各地指导“三秋”工作,确保“丰收在望”成为“丰收到手”。
来源:扬州新闻
记者:张宏远、陈雨濛
新媒体责任编辑:龙娟、孔秋婷
点击下方在看+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