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印边境传来一则消息,中印双方完成了脱离接触,士兵们不仅撤回了各自的阵地,还互赠糖果——这种甜蜜的交流瞬间被捕捉成照片上传网络,从象限无声地宣告着两国关系的“解冻”。但这甜,究竟是糖的味道,还是夹杂着别样的滋味,少有人能说得准。
就在边境士兵用糖果替代子弹、以礼物取代火器时,印度总理莫迪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大变脸”,一个就像川剧中的经典形象“变脸”的重演。中方送给印度士兵的盒子上,正是印有这样一种表情,这使得原本应该简单的礼物交换,也多了一层意味深长的解读。有种说法叫“笑里藏刀”,而这种隐藏,却在某种角度被解构为一种复杂的地缘政治舞台上的表演。
莫迪此举,也被印度国内学者称赞为“莫迪连任后第一个重大外交成就”。显然,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缓解,已经成为莫迪取得外交胜利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中印和解的消息传出,美国显然并不乐见这一幕友善的场景。
美国方面迅速做出了反应,它们的外交辞令中充满了一种“不满内藏”的调侃。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虽然表示“欢迎”,但随后的语气却显得暧昧不清:“美国并未参与相关谈判。”在国际政治的沙盘游戏中,这句看似轻盈的话语背后,更像是泄露了一种懊恼与无奈。
美国一直将印度视为其在印太地区战略的支点,希望通过与其拉近关系来对抗中国的影响力。当中印悄无声息地握手言和时,美国所设想的“亚太四角”机制就如同失去了一角的桌子,开始摇晃不稳。换言之,印度这种态度的转变,似乎在美国眼中成了自己的盟友“移情别恋”的初步表现。
回顾过去,印度曾数次高调参与美国主导的遏华行动,签署多个战略协议,并出席各种会议。而现在,这份亲密关系因何而动摇?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印度意识到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劣势地位:美国口头承诺虽多,但实际支持却不尽如人意,不仅如此,美军还在印度海域自由穿梭,让新德里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所以,印度开始慢慢调整方向,向中国示好。然而,这一举动显然触及到了美国的敏感神经。据悉,刚刚达成协议不久,美国便“巧妙”地在印度股市上动了手脚,一日之间,市值蒸发了近50亿美元。有分析认为,这是美国在警告印度,选择靠近中国将付出代价。同时,加拿大今年突然复提“锡克教”问题,也被看作是美国在背后施加压力,以此惩罚印度“背叛”盟友的行为。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印可以从此携手共进呢?恐怕未必。在印度很多人眼中,中印达成的协议更多是一种战术性调整,而非关系全面修复的信号。这种怀疑并非毫无根据。边境问题的历史积怨并不能轻易消除。尽管对话大门重新开启,但微妙的互动仍在继续,尤其是印军在达成协议后立即在德姆乔克启动巡逻活动,这种行为本身就蕴含着试探乃至挑衅的意味。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并未将所有筹码压在和平牌上。莫迪政府正在东边境加强武装力量,计划在11月8日举行军事演习。三军联动、空中战机齐飞、地面火炮轰鸣,显示出印度提升边境实际控制线防御能力的决心。虽然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在媒体的措辞上较为克制,但潜在意图依旧显露无遗——与中国谈判,不过是印度谋求更多地缘优势的另一种方式。
或许正如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所言:“中印是邻居,有分歧很正常,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分歧。”邻居之间的关系,向来是既要争斗也要合作,因为互相依存的地理位置和无法割裂的利益纠葛使得这种关系注定复杂。诚然,中印在边境局势上迈出了第一步,但未来的发展如何,还需静候其变。
在国际政治这盘棋局中,每个国家都是自己的棋手,既有棋权也有棋虑。印度已经在中美之间走了一步意欲平衡的险棋,接下来将如何走,则取决于其能否正确把握自身的位置和利益。中国则需要保持清醒,继续警惕并观察印度在边境和谈判桌上的每个举动。或许在这个过渡阶段,各方都不妨冷静下来看一看这出包含“变脸”艺术的外交戏剧,毕竟,戏里戏外,变化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