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发现没有,每次干部调整,得到提拔的,群众往往感到意外

职场   2024-11-28 09:35   山东  
体制内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最容易遭人诟病、被人议论的。

大家似乎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每次干部调整,群众认为该提的人,往往没提起来;提起来的,大都是意料之外的人。

于是有人说,体制内提拔的都是有关系、有背景的人;老实人、干活的人根本没有机会。

是这样吗?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假设一个职位出现空缺,让群众推荐人选,群众会怎么推荐?大概有三种观点:

第一,有人希望提拔最受累的人一个单位上,总有默默奉献的“老黄牛”式干部,这些人任劳任怨,苦活累活冲在前。

在有些人眼里,这样的干部最该提拔,也符合不让老实人吃亏的用人导向。

第二,有人希望提拔最优秀的人。所谓“最优秀”就是综合素质最高的,人品好、能力强,有成绩,发展潜力大。只有把这样的干部提拔起来,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第三,有人希望提拔最适合空缺岗位的人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还是要充分权衡一下,空缺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岗择人,人岗相适,这样才有利于今后的工作。

按照“最受累”、“最优秀”、“最适合”这三个标准,群众选出来的会不会是同样的三个人?

当然不是。

因为,就算群众都是公平公正、不掺杂私心杂念的,就算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看人认知水平不同,角度不同,每个人心目中的“最受累”、“最优秀”、“最适合”都会有不同的人选。

也就是说,群众心目中的理想人选,本来就是不统一的。

按照这三个标准,群众心目中符合条件的人有可能囊括了单位上的所有工作骨干,但空缺岗位只有一个。

也就是说,选谁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意外,或者说,选谁都不能让大多数人满意。

更何况,三个标准不会完美的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受累大的可能不适应担任领导职务,适应这个岗位的可能资历不行,最优秀的不一定适应空缺出来的岗位。

因此,作为领导、作为组织,要有不同于群众的眼光和标准,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个空缺职位的激励作用,而不能像群众那样仅仅纠结于”最受累“、”最优秀“、”最适合“。

领导者的作用就是要在这些标准、这些人选中统筹规划,综合平衡,选出最应该提拔的那一个。

这个最应该提拔,就是求取了上面三个标准的最大公约数,充分照顾各方面群众的意愿,全面考虑单位干部队伍状况,既要有利于工作,还要有利于干部成长,还要有利于鼓舞士气,甚至还会考虑到平衡照顾,维护外部关系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产生的。

这样的一个人选出来、提起来,无论哪方面的群众大概都会感到意料之外,但这也是情理之中的。

干部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人,就有主观性,一件事提出来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正像有人戏言的,每次干部调整,大概只有被提拔的人自己满意。他这次满意了,下次提拔没有他,就又不满意了。这就是人性的复杂之处。

不可能让每个人满意,不可能让每个人每次都满意。这就是干部调整屡屡遭人诟病的原因吧。

单位人夜读
在这里读懂体制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