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化写作”十六例
作者:莫眲Mone
老舍先生曾说:“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不是用了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词汇字汇。”
口语化写作,是一种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写作方式,打破了书面语的严肃与拘谨,文字充满生活的烟火气和人情味,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进读者的心田。正如叶圣陶所说:“写作就是说话。”口语化写作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能让作品更易理解、更具感染力。
口语化写作的基础就是运用日常词汇,每天都在使用的词汇是口语化的核心,可以创作出更贴近读者心灵的作品,传递出生活的酸甜苦辣、人间的真情实意。无论是回忆过去、描述现在还是展望未来,口语化写作都能成为表达内心世界的有力工具,在文学的长河中留下独特印记。今日,以此为题,仅供参考。
1.使用日常词汇
比如“吃饭”“睡觉”“走路”这些简单的词汇,它们构成了交流的基本元素。在写作中描述一个人疲惫的状态时,可以说“他累得连饭都不想吃,只想倒头就睡”,而不是用“他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食欲与睡眠需求呈现出极端化的倾向”这样文绉绉的表述。
就像朱自清在《背影》中,“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简单的日常话语,却将父子间的情感细腻地展现出来,那种不舍与关怀溢于言表。日常词汇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因为读者在阅读时就像在听身边人的讲述。
2.运用口头禅
口头禅是人们在日常说话中不自觉频繁使用的语句,在口语化写作中加入口头禅能增强真实感。例如“哎呀”“真是的”“你知道吗”等。比如写一个人对意外事件的惊讶:“哎呀,你看那事儿闹得,可真是吓人一跳啊!”这样的表达会让读者觉得自己仿佛就在现场,听到了说话者的惊叹。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就经常有类似的运用,他笔下的人物语言充满各种生动的口头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口头禅能赋予文字鲜明的个性,读者更深入地融入故事场景。
3.融入方言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瑰宝,在口语化写作中适当融入方言能增添浓厚的地方色彩。比如东北方言“唠嗑”“忽悠”,四川方言“巴适”“雄起”等。如果写一篇关于东北农村生活的文章:“冬天没啥事儿,大伙就聚在炕头上唠嗑,那场面可热闹了。”方言的使用让读者能感受到东北农村那种热闹、淳朴的氛围。
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就是一部对方言进行精彩运用的作品,通过一个个马桥的方言词汇,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但在使用方言时要注意适度,对于不熟悉该方言的读者,要考虑其理解的难易程度,可以适当加以解释。
4.多使用短句
短句简洁明快,符合口语的节奏。比如“他跑了。很快。”“太阳出来了,很亮。”这样的短句在表达上直接有力。在描述紧张的场景时,短句的优势更加明显:“他冲了过去,敌人开枪了,他倒下了。”读者在阅读短句时,能迅速获取信息,不会有拖沓冗长之感。
像海明威的作品就以简洁的短句著称,他的文字就像电报一样精炼,却能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使用短句要注意避免过于简单而使表达单调,可以通过巧妙的组合和变化来丰富内容。
5.适当重复词语
在口语中,常常会为了强调而重复某些词语。比如“我真的真的很开心”“那个地方,那个美丽的地方”。在写作中适当运用这种重复可以增强情感的表达。描述对故乡的思念时:“故乡啊,故乡,你是我心中永远无法忘怀的地方,那里的山水,那里的人情,都深深地刻在我的灵魂里。”
鲁迅在《祝福》中多次重复“我真傻,真的”,通过祥林嫂的反复诉说,深刻地表现出她内心的痛苦和麻木,这种重复让读者对人物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重复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使用而显得啰嗦。
6.使用省略句
省略句在口语中很常见,能让表达更简洁。比如“去超市?”(意思是“你要去超市吗?”)“好的。”(意思是“我知道了,我同意。”)在写作中使用省略句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随意的氛围。比如描写两个人的对话:“吃饭了?”“吃了。”“好吃不?”“还行。”这种简洁的交流方式能快速推动情节发展,也让读者感觉自然亲切。
7.模仿口语中的语序
口语的语序有时和书面语不同,可能会有倒装等情况。比如“书呢,你看到没?”“饭吃了,你?”在写作中模仿这种语序能增添口语化色彩。当写一个忙碌的家庭场景:“孩子呢,你接了没?衣服洗了,你?”这样的表达更符合口语的习惯,读者更容易代入场景。
8.使用语气词
语气词是口语化的重要标志,像“啊”“呢”“吧”“呀”等。“你来了呀!”“这花真美啊!”语气词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如惊讶、赞叹、疑问等。在描写一个温馨的场景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呢,那氛围可真好啊!”语气词让文字充满了情感温度。
9.描述具体的动作和细节
口语化写作要注重对具体动作和细节的描述,读者有画面感。比如“他拿起杯子,轻轻地抿了一口茶,然后皱了皱眉头,似乎这茶有点苦。”而不是简单地说“他喝茶,觉得茶苦”。具体的动作和细节能让读者更清晰地想象出场景,就像画家在画布上一笔一笔地勾勒出画面。
沈从文在《边城》中对湘西生活的描写充满了各种细致的动作和细节,如翠翠在河边等待傩送的场景,那些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湘西的山水之间,感受到那份纯真的爱情和质朴的生活。
10.讲述真实的故事
真实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心,在口语化写作中讲述自己或身边人的真实经历能增强可信度。比如“我有个朋友,他一直梦想着去旅行,后来他真的辞了工作,背上行囊就出发了,那一路他遇到了好多有趣的人和事。”这种基于真实的讲述会让读者产生共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故事,都能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相似的影子。
11.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到轻松愉快。比如“那家伙,胖得像个气球,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就怕一阵风把他吹跑了。”幽默可以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来实现。马克·吐温就是幽默大师,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各种让人忍俊不禁的语句,使读者在欢笑中领悟深刻的道理。
12.设置对话情境
对话是口语化写作的重要部分,通过设置对话情境能让故事更生动。比如:“‘你为啥要这么做?’‘我没办法啊,我是为了大家好。’‘你就别狡辩了,这事儿肯定有别的办法。’”这样的对话能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性格,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的矛盾冲突。
13.表达直接的情感
口语化写作不要含蓄,要直接表达情感。比如“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我讨厌那个人,他总是那么自私。”直接的情感表达能让读者迅速感受到作者的态度,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14.注意语言的节奏
口语化写作虽然自由,但也要注意语言的节奏。可以通过长短句结合、停顿等方式来营造节奏。比如“走在路上,阳光暖暖地照着,微风轻轻拂过脸庞,真舒服啊。可突然,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就要来了。”这种节奏的变化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起有伏,保持阅读的兴趣。
15.避免过于粗俗的语言
虽然口语化写作贴近生活,但也要避免使用过于粗俗的语言。因为作品是面向广大读者的,要保持一定的文化品味。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温和、通俗的表达方式来替代粗俗词汇。
16.结合时代背景
口语化写作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比如在现代社会,可以融入一些网络用语,像“点赞”“打卡”“给力”等。但也要注意网络用语的时效性和适用范围,不能滥用。
▼
【少儿写作课】
(适合8-16岁中小学生,可以永久回放)
▼
6位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
10+年一线少儿写作教学经验
30节PPT视频录播课,共计790+分钟
1100+页PPT讲义及思维导图
从文学创作素养到实用写作技巧
涵盖素材、语言、结构、思维4大板块
系统帮助孩子提升写作能力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