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艺术基金资助的
吴江七都木偶昆曲全国巡演
将于12月14日
在苏州湾大剧院开启首场演出
本次演出以“传承”为线索,分为“同乐”“传承”“坚守”三部分,串联《吹唢呐》《舞狮》《十五贯·访鼠测字、审鼠 》《白蛇传·盗仙草》《牡丹亭·游园惊梦》等7出小戏。戏中,演员与木偶心意相通,丝线牵动间,木偶口眼手足齐动,一颦一笑与专业昆曲演员不差分毫。配上对应角色的人偶,剧团仅五人就演遍了百千角儿。
七都木偶昆曲起源于何时?
又为何能流传至今?
且随我们揭开TA的神秘面纱
……
溯
源
七都木偶昆曲,又称木偶戏(七都提线木偶)。起源于七都镇吴越村姚家创建的《公记保和堂》戏班,始建于清道光(1820-1850)年间,传承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是全国唯一的一家木偶唱昆曲的祖传戏班。剧团当年盛极一时,据《南林丛刊正集》记载:“清道光年间,手技杂戏演剧无虚日。”即指此剧团的演出盛况。后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波折几近湮灭,2009年9月七都“洪福木偶昆剧团”复建,木偶昆曲得以复苏新生。
演
绎
七都木偶昆曲的艺术魅力在于人偶同台表演。演员表演时,一面手提十多根线操纵的木偶,以灵活的手法操纵木偶演绎动作神态,一面配唱昆曲,以婉转优美的唱腔传递戏曲魅力,缠绵婉转的昆曲唱腔与惟妙惟肖的木偶操作技艺完美结合,可为观众献上一场惊艳的艺术盛宴。
传
承
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2005年七都木偶昆曲被列为首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并在2016年1月以木偶戏(七都提线木偶)入选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孙菁、施锦芳、施晓明同时被认定为该项目的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木偶昆曲《牡丹亭·游园》节目进京作汇报演出,获得了由中国文化部颁发的全国“银穗奖”并得到了一致好评。剧团成立至今先后出访过法国、韩国、菲律宾、毛里求斯、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地区,共计演出1000多场次,观看人数20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