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起源
排队看似是一件小事,可最近孩子们的队伍里总会传出这样的声音......
梓耀:老师,他总是挤我。
国超:没有,他们走得太慢了。
梓涵:老师,他们故意不走,然后往前跑。
当然,除了拖拉拥挤,排队还有其他问题。
预设课程思维导图
针对排队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讨论交流,围绕排队开展系列活动,并预设课程思维导图。
我们从孩子生活中真实的“拥挤拖拉”现象出发,通过班级讨论,让孩子们进行自我评价或对他人行为展开评价,主动表达自身对这一行为的看法。排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看似是一件小事却蕴含着大大的价值。引发幼儿对生活中排队的关注和探究欲望,愿意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排队问题,逐渐形成排队规则,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
教师的思考
什么是排队?
关于排队,孩子们讨论了起来。
排队就是跟前面的小朋友对整齐。
排队就是放学的时候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拖拉……
不排队会怎么样?
孩子们通过召开儿童议事会,进行了讨论:
幼:不排队就会发生拥挤,会摔倒。
幼:过马路时不排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很危险。
幼:不排队会让人觉得乱七八糟的……
孩子们纷纷用绘画的形式将问题记录了下来。
游戏体验
为了让孩子们更生动的了解排队的作用,我们开展了一个小游戏——小球逃生。
第一次游戏
第二次游戏
游戏中,孩子们发现,如果小球和毛条能一个一个排好队,就能快速又顺利地从瓶口“逃”出来,如果一起抢着“逃”出来,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生活中的排队
生活中有哪些排队的地方?学会排队这么重要,那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排队呢?周末,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到生活中找了找,并用手机拍照、绘画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让我们一起跟着镜头来看看孩子们的发现吧。
活动中,教师借助儿童议事会和小游戏让孩子们重新唤醒了排队的意识。其次,通过继续迁移幼儿的经验,幼儿也主动积极的去发现生活中的排队现象,知道有很多时候是需要排队的,使幼儿有初步的社会秩序感。幼儿与实际生活不断联系,更加懂得秩序的重要性。
教师的思考
怎样才能排好队呢?我们带孩子们一起欣赏解放军叔叔是怎么排队的,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队伍意识。
孩子们在每日的户外体操活动中,进行队列队形练习,从站姿、动作、等方面规范自己。
随着孩子们对排队意识增强,同时将规则内化于心,对他人的行为更有约束感,这时,新的任务出现了——管理排队秩序。
孩子们通过自荐、民主投票的方式推选体育小班长,在一日活动中,来协助老师进行管理、监督幼儿有序排队。
为了鼓励所有小朋友都能好好排队,孩子们用画笔制定了属于自己的排队公约并放在醒目的位置上(如教室、饮水柜等)。经过标识的呈现,可以鼓励幼儿每一次的良好行为,或者是教师有目的去推动,还可以为儿童提供进一步的机会。
评选“排队小达人”
针对能坚持排好队的小朋友,我们会选出每日的“排队小达人”、“每周排队之星”,通过小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们自觉排队,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排队这件小事出发,孩子们通过在生活中积累排队经验,从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到分析原因,再到解决问题的每一进程中师幼共同发现新的评价关注点,共建新指标,将排队活动中的指标体系细化,明确化,可视化,在充分尊重幼儿地位的同时,不断深入课程,帮助幼儿深度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
教师的思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我们紧抓“排队”问题,引导孩子们从“无序”到“有序”,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孩子们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发现排队是有趣的、排队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有序排队的过程中学会了等待,为做一名讲规则的小公民而努力。
供稿 | 大七班
编辑 | 董峰琴
审核 | 文鹏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