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持续收缩、权益大幅缩水,银行信用卡入冬
财富
2024-11-05 21:39
上海
从取消或降级旗下信用卡权益,到停发联名信用卡,再到裁撤或调整信用卡业务部门,今年年内,多家银行调整信用卡发展战略。
其背后,是作为商业银行零售的引擎业务——信用卡业务持续收缩。根据A股上市银行三季报,第一财经注意到,多家银行出现流通卡量缩减、交易规模缩水,以及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情形。与此同时,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中的信用卡透支占比快速增长。截至三季度末,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合计规模达546.6亿元,同比增长96.27%,环比增长56.7%,其中,信用卡透支为262.2亿元,占比48%,较二季度末上升14.5个百分点。信用卡业务大退潮,已影响到了使用者的体验,有关信用卡服务的投诉也在增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信用卡市场接近饱和,该项业务已进入存量时代,这要求信用卡经营由广度向深度转移,相比之前的以量取胜,目前更看重高质量发展,在权益的经营上偏谨慎,整体更追求经营的长效性。日前,中信银行银联i白金信用卡“白金专属36+1新生活”交易权益规则进行调整优化,调整后获取交易权益点除要求满足每月交易金额外,还新增了其中银联渠道交易金额的限制。平安银行发行的悠悦白金信用卡此前可以使用积分直接兑换年费,但就在本月初,该项优惠政策被取消,调整后需满足一定的最低消费额。其中,“悠悦白-乐行版”信用卡的年费要“当年消费满5万元”才可免次年年费。此外,光大银行近期暂停部分信用卡增值服务。10月31日,光大银行信用卡增值服务中的机场接送机服务、租车免一日租金服务、健康洁牙服务因合约到期,服务统一终止。从积分兑换到生活消费优惠等权益,记者注意到,尤其是进入下半年,银行信用卡业务中的权益出现频频调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上海银行、广发银行等先后调整或取消部分信用卡权益。相较于股份行频繁调整规则,国有行的调整形式更为简单。此前,农业银行下线五倍积分包活动;调整VISA全球支付白金卡境外消费积分规则,由“消费1美元获12积分”变更为“消费1美元获6积分”。交通银行也对信用卡权益服务进行调整,如沃尔玛商户的普通买单折扣由9.85折调整为9.9折;银联惠购业务不再提供超级权益VIP月卡、季卡购买服务。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当前银行收缩权益服务的主要原因是要降低成本,以应对信用卡交易金额缩水的挑战。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表示,降低费用的途径往往有两种,其一是提高获得权益的门槛,比如增加刷卡金额、次数的限制等;其二就是直接削减权益范围。而降低成本是银行普遍调整信用卡权益的主要原因。信用卡权益遭调整或取消的背后,是信用卡业务正遭遇瓶颈。
在2024年上半年,信用卡行业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信用卡流通数量减少、交易总额下降以及不良贷款比例增加。这些变化反映出信用卡业务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进入下半年,从上市银行披露的三季报来看,信用卡业务整体收缩趋势仍在持续。例如,截至2024年9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4530.8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1.9%,信用卡业务双位数下滑拖累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增速滑坡。中信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为4985.2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27.36亿元,降幅为4.36%。招商银行也透露,截至三季度末,零售贷款3.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5%,增量不及上年同期。其中,该行信用卡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为9269.31亿元、1.37万亿元,较上年末合计减少144.17亿元。在今年上半年,这一趋势就已凸显,多家银行信用卡流通卡数量减少。半年报显示,中国银行上半年累计发卡量减少了200万张,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分别减少约100万张。交通银行境内行信用卡在册卡较去年末减少了643万张,邮储银行结存卡量减少约280万张。信用卡收入方面,各家银行也普遍出现下滑迹象。半年报显示,上半年部分银行因信用卡业务交易下滑而导致其非利息收入中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滑严重。交通银行在半年报中提及,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中,银行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9.77%,主要是消费额同比下降叠加主动清退高风险客户等因素影响,信用卡回佣收入及违约金收入有所下降。中信银行情形类似,截至上半年末,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63.53亿元,同比下降27.10亿元,其中银行卡手续费79.50亿元,同比下降2.50亿元,主要是全市场信用卡交易量整体下降,影响信用卡回佣收入。更早前,根据央行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亿张,环比下降0.85%;较2023年同期减少大约700万张;较2022年同期减少大约3800万张。董峥认为,信用卡业务收缩影响了银行的营业收入,高投入的获客、营销策略不再能有效提升银行的利润,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而且已经难以实现预期的市场推广效果。信用卡业务收缩的同时,是信用卡类不良资产数量攀升。根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中,信用卡透支类资产增速尤为迅猛,前三个季度的规模分别为5.3亿元、93.3亿元、262.2亿元,在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资产中的占比分别为12.2%、33.5%、48.0%。这从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的数据可见一斑。披露信用卡不良率情况的16家银行中,有13家不良率较去年底有所上升,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均超过3%,分别为3.03%、3.88%、3.24%。信用卡业务不断收缩,使得多家银行调整信用卡发展战略。不止取消或调整旗下信用卡权益,还有银行宣布停发旗下信用卡产品,主要集中在联名信用卡、主题信用卡等。中信银行停止发行“中信银行锦江WeHotel联名信用卡”等13款产品;农业银行停发“兔年生肖卡”“教师白金卡”“漂亮星辰信用卡”等27款产品;邮储银行停发“河南牧原联名卡”“Visa奥运卡”等6款产品。部分银行调整或裁撤信用卡分支机构,比如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上海农商行、蒙商银行等。例如,华夏银行今年上半年同时关闭天津信用卡中心和广州信用卡中心。记者还注意到,多家银行信用卡App活跃度数据此前出现下降。例如招商银行信用卡App“掌上生活”,其日活用户在2019年时曾达到903万,到了2023年末下降至679万;月活数据从2023年末的4197万,下降至2024年中期的3907万。平安银行半年报披露,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信用卡App月活用户为4338万,较2023年末的5193万减少约800万,而今年三季度这一数据继续降至4181万。有股份行人士对记者表示,面对信用卡业务不断收缩,提升用户活跃度对各家银行信用卡中心来说显得“力不从心”,相较于提升线上流量,银行当下更为重视的是通过线下渠道留住信用卡客户,今年行内更注重线下获客渠道。银行频频调整信用卡发展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但影响到了不少用户的使用体验。记者注意到,此前有消费者因银行单方面调整信用卡权益,将银行告上法庭。在黑猫投诉平台,以“信用卡权益”为关键词,有近万条相关投诉,涉及权益降级、失效以及诱导开卡等方面。一位资深信用卡使用者对记者表示,手头有十余张信用卡,活跃权益逐渐减少,还有部分信用卡积分或奖励政策变动未及时告知,十分影响体验,“‘薅羊毛’机会变少,从前热衷于使用信用卡,现在兴趣寥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银行信用卡业务需提升服务质量,重视性价比,放弃粗放式增长,通过服务吸引和维护客户。某国有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策略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核心领域:首先,银行需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深入挖掘并专注于关键的消费场景和目标客户群体;其次,应持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提高服务水平和便捷性,同时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增强客户满意度;最后,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提高整体业务效率和降低成本。易观分析金融行业分析师王玺认为,在当前信用卡市场竞争中,银行正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提升,强调可持续发展。在权益管理上更谨慎,优先满足核心客户的基本需求,确保吸引力持久;同时,将权益与客户价值紧密关联,防止客户仅因短期优惠而使用,确保权益投入的可持续性。值班编辑: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