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国】赵建刚:寻根黄帝陵

文化   2024-11-09 05:01   天津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我们是炎黄子孙。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我们的根在哪里。对于我们的祖先,我的内心始终有一种情结,一定要去寻根、祭拜,满足心中的愿望。终于,不久前如愿所致。


10月16日,我和妻子及两位姐姐随旅行团抵达陕西黄帝陵,进行了寻根、祭祖和祈福活动。走进黄帝陵景区,举着不同旅行社标志旗的导游,带着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络绎不绝,成群结队,有条不紊地进入景区。景区干净整洁,绿植盆栽别有特色,伟岸高大的翠柏欢迎着远方的客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呈弧形的建筑物,上方写有“中华始祖堂”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据说,中华始祖堂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的匠心之作,以五千年前的“玉龙”为构思之源,建筑为地下两层覆土式,总面积2.2万平方米。进入室内,顿时有一种神秘感由然而生。设计的构思与或明或暗的光线融合在一起,仿佛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走进远古的黄帝时代。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时代,那一幅幅装帧精美的插图和文字,向我们诉说着黄帝动人的传说以及他领导部落成员在农业生产、制钱币、定律历、造文字等多方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对这些丰功伟绩,怎能不使人感叹,在愚昧落后的远古时代,黄帝该是具有多么伟大朴素的情怀以及远大理想。



黄帝作为中华儿女共同的始祖,虽有万家千姓,但终究都能追溯至黄帝这位共同的祖先。我们随着导游的脚步,进到祭祀黄帝的大厅。厅内正前方摆放着黄帝雕像,但见衣着简陋,身材高大,目视前方,似乎在思虑着什么。雕像前的长条桌上摆放着塑制的牲畜之类的祭品,丰盛且带有原始野蛮气息。导游给我们示范动作,并教怎么做。我们热血澎湃,心情激动,按照导游示范的步骤,虔诚敬拜创造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


祭祀完毕,来到了祈福堂。屋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挂着无数的福禄寿牌,这数不清的红牌象征着到此祭祀的游人对亲人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望。我们每人领到一块系着红丝绸的红色方形牌,并在牌上写上家人的姓名,按照五行学说,双手郑重地把它悬挂在合适的位置,永久地存放在祈福堂。这也许带有迷信色彩,可是人们祝福美好愿望,渴望美好生活的思想观念是不会改变的。正如习主席所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从中华始祖堂出来,我们随导游徒步前往轩辕庙。轩辕庙,也称黄帝庙,名冠天下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有“华夏第一陵”之美称。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轩辕庙,呈现于面前,但见正门眉额上书“轩辕庙”三个大字,系民国时期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于1938年清明节祭陵时所题。我们怀着沉重、敬仰的心情,沿台阶缓缓而上步入庙内。


进入庙院山门,轩辕黄帝手植柏高大的围挡首先映入眼帘。黄帝手植柏,传说是黄帝亲手栽植。古柏苍翠健旺,树干略向南倾,树高19.3米,胸径11米。当地谚语称“七搂八半,疙里疙瘩不上算”,意思是七个人手拉手搂不住,还剩八半,况且有疙瘩的地方尚未计算在内。实为群柏之冠。古老的柏树,历经数千年的沧桑,见证着朝代的更迭,国家的兴盛与衰弱。看着这棵古老而又高大的柏树,真的惊叹“世界柏树之父”、“中华第一树”名不虚传。


继续前行,一条长廊出现在面前,名曰“诚心亭”。诚心亭,即原来的过亭,为历代祭祖之人整理衣冠、平静心情、致备祭品之处。过了诚心亭,即为碑亭。碑亭前柱子上写有一副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三万里”。碑亭内有孙中山、蒋中正、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的诗文、题字和祭文,以及董建华、何厚铧亲笔题写的“香港回归纪念碑”和“澳门回归纪念碑”也赫然立于庙内,给这座千年古庙增添了时代气息。这些历史名人以及国家及地区领导人的题词,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包括港、澳、台的同胞,作为龙的传人,都有一颗中国心,无论何时何地,心中一样亲。


越过碑亭,便是轩辕庙正殿。在其西南侧,有一块传说中的黄帝脚印石。整块大青石约一平方米,上镌刻有黄帝脚印一双,长0.52米,深约2厘米。用玻璃把脚印石围成了圆形,里面散乱地扔有游客投入的硬币和纸币,以示祈福吉祥。



正殿前左侧有两棵柏树,其中一棵名曰“挂甲柏”,又称“将军柏”。传说汉武帝北征朔方凯旋,路过黄帝陵,便上山拜祭黄帝。在祭拜之前,汉武帝将其战袍挂在这棵柏树上,以示庄重肃穆,故后人称其为“挂甲柏”。这棵柏树属柏树中稀有的品种。树干上斑痕累累,遍布洞孔,纵横成行,仿佛甲钉状。每年清明节前后,树干中的汁液从洞孔溢出,凝结成球状,就像镶满珍珠宝石般晶莹闪烁。目睹古柏,不得不叹服这真是一棵奇树。


进入写有“人文初祖”的正殿,我们照例虔诚敬拜。大殿正中木质壁龛内供放着一尊轩辕黄帝全身浮雕像。黄帝浮雕像沉稳站立,抬臂扬手,显轩辕黄帝雄才大略之气概;雕像冠带简朴,着装无华,显示出远古之神韵。看着浮雕,不由得对工匠高超精湛的技艺,由衷赞叹,更为活灵活现的黄帝形象而热血沸腾。


轩辕庙大殿之北,便是新建的祭祀大殿。走在偌大的祭祀广场,但见两侧竖立有悬挂着黄色且中心为红色图案的旗杆,在微风的吹拂下,迎风飘扬。雄伟、庄严的正前方大殿上挂着“甲辰年重阳民祭轩辕黄帝”横幅。看来,重阳节民祭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定是热血沸腾,热闹非凡,高潮不断。进入殿内顶中央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反映出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理念,真的大开脑洞。地面采用青、红、白、黑、黄五种彩色石材铺砌,隐喻传统的“五色土”,以象征黄帝恩泽普润祖国大地。左边陈列着仿制出土的“天子长安”编钟,这套编钟荣获吉尼斯世界最大编钟称号。古人能够制作出如此大规模的编钟,不仅体现出当时的乐器水准,更体现出古人的高超冶炼技术,不由得使人惊叹不已。


参观完毕,我们缓缓走下长长的台阶。踩在选用直径60至80厘米的5000块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的广场地面,再一次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而灿烂历史,而引以为自豪,更为炎黄子孙而倍感骄傲。习主席曾说,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我想,寻根黄帝陵就是不忘自己的根在哪里,我们怎么去做,才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呢?



作者简介:赵建刚,男,1969年生,天津铁厂职工,爱好文学。

清漳两岸投稿邮箱


3973962@163.com    1057399240@qq.com


稿件要求: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人物通讯、新闻消息等均可,字数最好控制在300---2000字之内,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请附上作者简介、照片、电话、微信、通信地址。照片以附件发送。7天内没发出又没接到回复的稿件请另投。

清漳两岸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