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十几万都看不好的病,我却用这个方法治好了!病因你肯定没想到!

文摘   Health   2024-04-17 06:20   德国  


文 | 悠悠妈

公众号| 悠悠妈德国育儿


休息两周才发出来的原创文章,必须是有料的,才对得起大家。今天的文章希望你耐心看完,保证会收获满满,升级认知。

去年暑假,我在婆婆家端汤的时候,因为太烫了,不小心手一歪,刚刚煮好的半碗汤溢出到我手上,一瞬间皮肤感到锥心的刺痛。

在用冷水冲了半天后,为了防止起泡,我本来想擦点烫伤药的,结果婆婆给我盛了一大碗冷水,拿出含有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有效微生物)的小瓶子往大碗里一倒,说:“把手泡在里面,不需要烫伤药,这个比烫伤药有效。

一开始我有点半信半疑,微生物还有这效果?会不会是什么养生迷信啊?

那个晚上,我们坐在客厅,全家人一起吃饭喝茶玩桌游,我那只被烫伤的手只要从水里一拿出,就会立刻涌起钻心的灼烧感,所以我几乎是把手在水里泡了三个多小时。

到了睡觉时间,灼烧感已经减退了许多。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手已经好了,没有灼烧感,没有起泡。确实是有点效果呢!

我对EM产生了兴趣,以前只知道吃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没想到还能外用?

婆婆拿着含有EM的喷水壶对着植物浇水,喷完植物,还会大手一挥对着空气喷几下。

“你在干什么?” 我惊讶地问。

“让空气里充满好细菌,对健康有好处!” 她淡定地说。

我洗衣服,发现婆婆用的洗衣液也换成EM的了,擦地板的清洁液居然也是含有EM的。

花园的堆肥箱里每天把残羹剩饭倒进去后,要用含有EM的水喷一喷,说是多加点好的微生物,堆出来的肥更有营养!

公公婆婆自从10年前退休后,就一心专注于养生和养花种菜。家里摆着好多书,不是关于养生就是养花的😁,诸如《如何多活十年》、《长寿的生活方式》之类的,当然少不了关于EM的书。

别看他们整天过着乡村生活,却时刻关注着最新的医学健康理念,为了长寿也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了...😁

以前无肉不欢的公公,了解到近几年的研究显示吃肉太多会增加死亡风险,决心减少食用肉类。特别是德国人最爱吃的香肠、火腿和意大利腊肠,属于肉类里最不健康的加工肉,他们也控制在一个月只吃一两次的频率了。

那个时候我已经在吃益生菌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也了解过益生菌对提高免疫力的重要作用,还给全家都安排上了补充益生菌。

在婆婆的影响下,我又深入研究了一番EM的作用原理后,开始了外用益生菌来治疗困扰我多年的神经性皮炎

很多人都跟我一样,被湿疹/神经性皮炎困扰,一旦患上,很容易复发,非常影响生活质量!全身好多个部位都可能触发。

湿疹/神经性皮炎的常见发作部位 ↓↓

我妈妈也总是因为神经性皮炎导致的皮肤痒,除了全棉的衣服外,其他材质衣服都不敢穿...出去玩风大了,都能让她皮肤痒起来!

最近还看到一个读者留言说孩子看湿疹花了十几万,辗转好多大医院,都没有看好...真的让人糟心!

去年我在《治疗了3个月,我终于可以跟你们分享这件事了》文章里答应过大家会来汇报结果的。

很开心地说,我的神经性皮炎确实好多了,目前已经有5个月没有复发。

之所以间隔了9个月时间才来给大家汇报,就是怕看起来症状已经消失的神经性皮炎会再次复发。等了5个月没有复发,我才有底气分享给大家。

请你们慢慢往下阅读,因为这篇文章我做了很多研究才写出来,相信你将收获的,不仅仅是治疗皮炎/湿疹的方法,而是对健康的认知刷新!

我在德国看过两个皮肤科医生,都淡定得很,说神经性皮炎没有啥根治的方法,它是由环境因素、焦虑、压力大和免疫力低下等不太容易量化的因素导致的

两个医生都给我开同样的药,主要成分是他克莫司水合物↓↓说经常复发的话,就一直擦下去,永远不要停!😱

这个药效确实立竿见影,每次一擦,两三天就好了。可我没有听医生的话,每次坚持个两三周就懒得擦下去了。。。

结果停药两三个月后,就又复发了。就这么周而复始,持续了很多年。

直到去年我读到关于EM有效微生物的文章,了解到有效微生物的运用其实可以非常广泛!

神经性皮炎和湿疹通常是由于有害炎症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皮肤上大量定殖,导致皮肤上有益的微生物群多样性显着降低,皮肤的天然保护屏障被破坏,病原体趁机渗透。

简单的说,我们皮肤和体内都生存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有好的也有坏的。当好菌占上风时,就会遏制坏菌的繁殖,让它们无法造成破坏。

可是一旦坏菌占了上风,把好菌都弄死了,我们的皮肤/身体就会出现生病症状。

所以在治疗神经性皮炎/湿疹以及其他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时,可以使用含有活性益生菌成分的药涂抹在皮肤受损部位,刺激皮肤天然共生菌群的再生。

这将使有害细菌(病原体)的定殖变得更加困难,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发炎症的细菌被有益的皮肤共生菌所取代,天然的自愈能力被激活,皮肤屏障系统得到加强。

我用的是婆婆推荐的书里写的EM配方,是一种添加了益生菌的液体制剂,针对不同病状,有不同使用方法。

不过,我更想说的是,单独使用这种外用益生菌,只能缓解急性期症状和延长无症状期,不足以根治湿疹/神经性皮炎。

因为,皮炎是皮肤上的菌群失调导致的,而皮肤上的菌群失调其实是体内菌群失调的镜像。

只通过外用微生物改变皮肤上的菌群,难以保持长期的效果。要想实现根治,还是得从建立体内的肠道菌群平衡做起。

我妈妈吃了大半年的益生菌,之前只听她说胀气和便秘好多了。没听她反馈过皮肤好没好(当然,我妈妈也不知道吃益生菌和湿疹有什么关系...)

写这篇文章时,我专门问了她,没想到她说皮肤痒和妇科炎症都好些了。这个结果既让我开心,也在我意料之中。

我妈妈没有用外用药,只是吃了益生菌就能有这效果,也再次验证了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以及身体的其他炎症,关键在于有一个均衡多样的肠道菌群,从而增强免疫力,最终达到自愈。

这也是我婆婆推荐我看的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书名就叫《靠细菌达到天然自愈》(下图右:德语名《 Natürlich Heilen mit Bakterien》

我自己也是吃了一年多益生菌发现感冒生病少了,神经性皮炎也好了,才意识到我之前应该是肠道菌群失调(感染幽门螺杆菌、爱吃肉,原因后面会写),继而导致免疫力下降,所以经常感冒和皮炎不断啊!

小孩子容易湿疹,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肠道菌群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经常吃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继而免疫力下降而导致的。

不得不说,每个人都听说过肠道菌群的重要性,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低估了肠道菌群的重要性。

人人都知道肠道菌群对消化有重大帮助,但其实,肠道菌群影响的远远不止消化,还影响着我们的免疫系统、器官、大脑神经、新陈代谢、肿瘤治疗等等。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老年痴呆症、长期低度炎症都相关。保持健康平衡的肠道菌群可以说至关重要,牵一发动全身!

下面我来一一阐述。以下所有内容皆来自我查阅的文献,有英文也有中文的,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研究发现互相验证。文献链接我放在文末,大家可以自行阅读,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1. 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

之前的文章中我写过很多次,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80%的免疫细胞都位于肠道。

而免疫细胞需要肠道细菌的协同作战,才能发挥作用。没有肠道菌群,我们就没有免疫力。

免疫系统是由共生细菌,特别是肠道细菌“教育”并成熟的。 肠道细菌通过自身释放的代谢产物来与人体细胞实现复杂的“沟通”,从而影响免疫细胞。

来源:中华医学会
链接:https://rs.yiigle.com/CN121382201903/1155625.htm


肠道微生物可促进人体免疫器官与细胞的成熟和分化。

肠道微生物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免疫系统,诱发肠道免疫生成,使肠道黏膜里的相关淋巴组织得以激活,而分泌更多的SIgA,从而加强肠道黏膜的免疫功能。

人体肠道微生物还能产生多种酶类,对人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还能起到清除作用

比如,肠道内双歧杆菌可通过减低部分细菌的酶活性来降低各类致癌物的出现和停留,进而加快了各类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同时加强了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达到分解致癌物的作用。

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可抑制革兰阴性菌的增殖,减少其产生的内毒素,人体吸收也相对减少。

如脆弱类杆菌可调节辅助型T细胞的平衡,梭状芽孢杆菌可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等;乳杆菌与双歧杆菌等可抑制肠聚集性大肠杆菌的生长,阻止其黏附于肠道黏膜与形成生物被膜。

在对比实验中,无菌小鼠具有异常的免疫系统,包括全身性、特别是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结缺失或发育不全。因此,肠道微生物群的稳态对于调节宿主免疫力和控制炎症非常重要。

2. 肠道菌群与低度炎症、代谢疾病(糖尿病)和肥胖

虽然导致糖尿病的因素很多且目前无法明确,但肥胖是被大量的研究数据证明的,与糖尿病直接相关的因素。世界范围内,超过90%的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所以这里我把肥胖和糖尿病放在一起写。

大量针对研究小鼠和人类的研究表明,高热量饮食会导致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 。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饮食与肥胖之间的联系在于肠道微生物群

肥胖、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和低度炎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通常比较低。

来源:美国NIHAccess keysNCBI Homepage
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483960/
对小鼠的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60% 脂肪)会减少肠道微生物组中细菌种类的多样性。
肥胖小鼠和患有2型糖尿病的小鼠中 A. muciniphila(有益菌) 的数量下降,而补充 A. muciniphila 后可以使其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正常化并改善小鼠的代谢状况。
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失衡,如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数量比例与正常健康人群相比明显减少。
Turnbaugh等基于宏基因组学对粪便相关微生物研究观察到,肥胖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显著降低,拟杆菌门数量减少,而放线菌纲却增高。
因此,控制体重不仅靠减少摄入热量,还需依赖肠道菌群和免疫应答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
好菌代谢产物SCFA(乙酸盐、丁酸盐和丙酸盐)是肠道有益微生物代谢营养物质后的最终产物,不仅调节免疫细胞功能,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从而抑制炎症性T细胞的功能。
SCFA还能减少脂肪组织和肝脏中脂肪的储存;促进脂肪细胞中瘦素合成,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刺激肠道内分泌细胞产生GLP-1 和PYY,降低胃饥饿素的分泌,从而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
肥胖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LPS水平较健康人更多,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重要成分(大肠杆菌的一种,属致病菌)。LPS被认为会引起由免疫细胞和脂肪细胞诱导炎症细胞因子导致的炎症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构成与健康人群也具有显著差别。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中存在的硬壁菌门和梭菌的比例比正常人高很多,变形菌纲的比例亦显著升高;但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则变少,且与血糖的浓度呈显著相关。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肠道内坏菌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引发了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最后演变为糖尿病。
另有实验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影响1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即包括扰乱肠道免疫应答及破坏肠黏膜屏障(坏菌的影响)。
3、肠道微生物与肝脏疾病
肝脏与肠道有着紧密联系,肠道微生物通过肠道与人体相互作用,经肝肠循环,在肝脏炎性反应、肝损伤、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肝硬化患者会存在肠道菌群的明显失衡,实验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大肠杆菌属(坏菌)的数量存在显著升高;相反,乳酸杆菌属与双歧杆菌(好菌)会出现明显降低,这表明肠道微生物易位,感染概率会增加。
在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中可见拟杆菌属明显减少,微生物菌膜屏障受损,肠道屏障作用减退引起肠道微环境的改变,肠道菌群出现失衡。
在乙肝治疗中,研究发现,要彻底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需要先建立起多样化的肠道菌群才行。
上面写了这么多,我用简单的话翻译一下就是:病人和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组成非常不同,病人体内的坏菌比健康人多,好菌又比健康人少。坏菌占了上风,其产生的代谢物一开始导致不易引人重视的低度炎症,但最终会引发疾病。
4. 肠道微生物与大脑
近年来有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经多种途径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着大脑的活动、调节神经递质受体与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其不但影响机体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还参与了多种神经方面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发病进程,若给患者服用有益菌微生态制剂会明显改善患者的病症。
肠道菌群经免疫、神经系统内分泌与神经系统调节机制来作用于机体。肠道菌群生成的短链脂肪酸SCFA可促进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内巨噬细胞(即小胶质细胞)的成熟。
有研究结果显示,很多病原微生物如单纯疱疹病毒(HSV)、肺炎衣原体、HIV、弓形虫、HBV、人巨细胞病毒(HCMV)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肠道菌群参与人机体的各种物质代谢,如胆固醇代谢与对机体血糖的调节,高血糖与高血脂可加大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的可能性。
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老年人的粪便、结肠黏膜标本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体内的罗尔斯通菌属、普雷沃菌属数量增多,但粪球菌属与罗氏菌属则下降。
老年人肠道菌群的构成较年轻人有很大区别,表现为总体多样性降低、更加容易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因此,老人更应该补充益生菌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5. 肠道菌群还可以影响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给肠道菌群紊乱的小鼠使用抗肿瘤免疫治疗及化疗药物,药物的效果明显降低,而只有通过肠道细菌激活炎症反应后,抗肿瘤药物才能够最大地发挥效应。
另一项研究发现,细胞毒性药物环磷酰胺会使革兰氏阳性菌从肠道迁移至淋巴结及脾脏,在患肿瘤的小鼠治疗过程中,细菌迁移后可以使小鼠产生更多的TH17和记忆TH1细胞,从而获得针对肿瘤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如果抑制肠道革兰氏阳性球菌增殖则会使环磷酰胺的抗肿瘤效应减弱
不得不说,查阅的资料越多,我越想感叹,人体的运作机理真的是太复杂了!以上还只是介绍了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一部分。篇幅有限,没办法面面俱到。
容我深入浅出地总结一下:肠道菌群参与了人体的全部新陈代谢过程,与人体细胞发生互动。
好菌会产生对人体有利的影响(如刺激免疫反应、分解有害物质,产生有益的代谢物),而坏菌则相反,吸收有害物质,产生有害代谢物,引发炎症反应和导致疾病。
我也是做了一番研究后才发现,原来那么多疾病,归根结底都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只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一点点炎症,但时间拖长了搞不好会拖出癌症:
幽门螺杆菌→胃炎→胃癌
甲/乙肝病毒→慢性肝炎→肝癌
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炎→宫颈癌
慢性胰腺炎→胰腺癌
吸烟→肺炎→肺癌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

而预防和对抗坏菌及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莫过于提升自身免疫力了。要提升免疫力就绕不过去肠道菌群,让肠道充满丰富多样的好菌,逼得坏菌无用武之地,才能为我们的身体打造出一个最佳的免疫屏障!
哪些因素可影响肠道菌群?
个体之间的肠道微生物组成有很大的差别,饮食、母乳、药物、生活方式(包括作息和运动)、疾病、环境因素改变等,均可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
饮食结构与肠道菌群的差异有关。研究发现,当饮食在素食和肉食之间变化时,几天时间就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
高脂肪饮食会改变肠道菌群,促进会导致炎症性肠病的坏菌生长,引发肠道生态失调,最终导致疾病。这也是我公婆决定减少吃肉的原因。
富含纤维的饮食(如蔬菜水果)已被证明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丰富菌群多样性和好菌数量。
长期摄入酒精会抑制有益菌群生长,而使少数致病菌菌种过度繁殖,导致肠道生理功能受损,还会引起细菌及其内毒素移位,这些机制可能与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有关。
尽管没有血缘关系,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人肠道菌群构成高度相似。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每天一起吃饭生活,接触皮肤和家具用品等,都会交换彼此身体携带的微生物,最终也就形成了差不多的肠道菌群结构...
而药物,特别是抗生素药物,对肠道菌群的破坏非常大。抗生素不仅杀死了体内的坏菌,连带好菌也被无差别地杀死了,破坏了肠道菌群平衡。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抗生素副作用那么大,破坏肠道菌群,就是破坏整个新陈代谢过程。
大家应该注意到这样的情况:细菌感染刚刚治好了,马上又被病毒感染了;或者吃了几天的抗生素,皮肤上就出现了真菌感染。
都是因为抗生素杀死了大片肠道菌群后,人体免疫力下降,让病毒、真菌趁虚而入!这也是为什么吃抗生素的同时德国医生建议我补充益生菌,帮助肠道菌群尽快恢复平衡。
反过来,肠道微生物也可以影响食物对机体的影响,这是由于不同微生物产生不同的酶,从而将同一种食物分解成不同的产物,比如产粪甾醇真细菌可以将胆固醇分解成不能吸收的粪甾醇,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肠道菌群现在是医学界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医学技术的提升,我们对肠道细菌与人体互动的机理,以及引发特定疾病的原理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使用细菌靶向治疗特定疾病的运用,比如我去年向大家介绍的使用罗伊氏乳杆菌DSM 17648治疗幽门螺杆菌,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曾有人留言质问我,益生菌这病也能治,那病也能治,是不是智商税?

我相信大家认真看完今天的文章,了解了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工作机理后,会打消这样的疑问。

因为很多疾病都是由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的免疫力下降导致的,因此从根本上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抵御坏菌侵袭,夸张点说,确实能够达到预防和使许多疾病自愈的目的哦!

当然,仅仅补充益生菌是不够的,正如前面所写,生活方式、饮食、药物等环境因素都对肠道菌群平衡有影响。

在补充益生菌的同时,注意平衡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和酸奶(含有有益乳酸菌),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多运动,非必要不乱吃抗生素,保持心情愉悦,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综述:肠道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研究进展》https://rs.yiigle.com/CN121382201903/1155625.htm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Gut Microbiota, Inflamma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483960/

人体的另一大“器官”——肠道菌群》
https://www.cdstm.cn/gallery/media/mkjx/qcyjswx_6431/202008/t20200828_1033325.html

P.S. 想买益生菌的姐妹们可以点击查看我上一篇文章哦,我已经多次推荐,这周日截团,真心希望大家都能认识到肠道好菌的重要性,用每天一小瓶换来一副更健康的身体!

悠悠妈在德国
2024年4月17日

好文回顾:
治疗了3个月,我终于可以跟你们分享这件事了
国外生活10年发现:中国孩子卷成绩,欧美孩子卷社交、卷个人形象
德国学校和老师如何处理霸凌事件?这是目前被验证的最有效方法
忍了很久才决定写下这些大实话,目测我要被很多华人朋友拉黑了...

悠悠妈德国育儿
曾在沙特、荷兰、爱尔兰多国求学工作的武大学霸,长居德国的两枚混血女娃妈妈,分享第一手德国教育经验,及中西合璧家庭的文化碰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