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最近有点烦。
5岁的儿子豆豆已经咳嗽了1个多月。尤其到了晚上,他咳得像个小老头一样,整夜整夜睡不好。
医院去了几次,药也吃了不少,却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
祸不单行,这一个星期,她自己也有些嗓子痛,并且也开始咳嗽——和豆豆的咳嗽声“此起彼伏”。
没办法,她再次去了医院。这一次,豆豆被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而她自己也在呼吸科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医生建议,李女士和豆豆都做一下“雾化”。
可能有的人早已听说甚至已经做过,而有的人还比较陌生——雾化,是一种将药液变成细微的雾状微粒,让患者通过鼻或口直接吸入的治疗方式[1]。
在临床上,对于长时间咳嗽(尤其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支原体肺炎、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的患者,医生往往会建议“雾化”治疗[2-3]。
很多时候,雾化不一定非要在医院里做。如果条件允许,患者可以购买一台家用雾化器,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医生开的药品,在家里进行雾化操作。
常见的雾化药物有两大类:
一类主要通过“抗炎”,来缓解咳嗽、哮喘的症状。代表药物有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等[4];
另一类通过扩张支气管,来缓解支气管痉挛、喘息等症状。代表药物有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4]。
很多家长只在家里给孩子做了几次,就立刻成为“雾化吸入”的铁杆粉丝。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起效快,效果好。
由于直接进入呼吸道这个“第一战场”,所以雾化治疗可以快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哮喘、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效果十分显著[5]。
第二,安全性良好。
打针、吃药时,药物往往需要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再发挥作用。
而雾化却不一样,只需要“局部作战”,可以降低总用药量,全身副作用更小,安全性较高,更适合长期使用[6]。
最后,无创无痛,配合度高。
不论对大人还是小朋友来说,雾化都是一种十分友好的用药方式,不用打针,无创无痛,患者(尤其是孩子)的配合度较高,也能保证治疗效果。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家里舒适的环境下做雾化,既节省了往来医院的时间,也不用担心交叉感染的风险。
(雾化和其他治疗方式的作用机制图)
在生活中,不少家长一旦看到孩子开始咳嗽,就坐不住了,想尽办法“止咳”。
但事实上,盲目使用下列药物都是不推荐的:
1.使用抗生素:儿童急性咳嗽可能是由病毒(而不是细菌)感染引起。此时使用抗生素不仅没什么用,反而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细菌耐药[7]。
2.使用祛痰药:痰液里包裹着灰尘、细菌、病毒和坏死的细胞等,咳嗽可以排出痰液。而使用祛痰药只能使痰液易排出,并不能有效缓解咳嗽,反而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咳痰增多[7-8]。
3.使用镇咳药:对于急性咳嗽伴咳痰的儿童来说,镇(止)咳药缓解咳嗽的证据不足,而且可能导致痰液不易排出,从而加重感染等多种不良反应[7]。
4.使用抗组胺(抗过敏)药:如果孩子咳嗽的原因不是过敏,那么抗组胺(抗过敏)药在缓解儿童咳嗽频率和严重程度等方面效果欠佳[7]。
虽然雾化吸入效果好、全身副作用小,但仍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听医生的话,规范用药。
比如,同样是雾化治疗,但不同疾病、不同症状和不同人群的使用剂量和频率可能不同。
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千万不要擅自加药、减药或停药。
第二,雾化时,密切观察。
患者应该平稳呼吸,呼吸过快可能影响药物吸收效果。同时并密切观察自身状况,出现不良反应时,应暂停用药并就医评估。
第三,雾化后,及时漱口和洗脸。
一次雾化可能需要十几到几十分钟。结束后,建议用清水漱口,缓解可能出现的声音嘶哑、咽痛等反应。而及时洗脸,也可以减少脸上的药粒沉积。
最后,每一次雾化后,一定要及时清洁雾化器、转接管、雾化杯、吸嘴(或面罩)等,避免细菌滋生或交叉感染。
通过在家里雾化,李女士和儿子豆豆的症状都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希望每个人都能远离咳嗽的困扰,每个家庭都能平安健康度过这个冬季!
(科普文章仅供疾病教育参考,不用于推广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哪些宝宝可以使用雾化治疗?
常见的雾化治疗药物有哪些?
雾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
关于“雾化”的更多疑问
“雾化”小课堂 · 帮你详细解答👇👇👇
审核专家:陆海雯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相关阅读
想第一时间了解更多健康内容,记得把腾讯医典设为星标🌟哦,我们每天都等待着与你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