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宋昕倩
函谷关对岸,山西黄河台塬上,有一座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的村庄。
11月11日,已是深秋时节,三晋大地已有萧瑟之感。“万里山河路”山西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调研团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来到运城市芮城县陌南镇庄上村,即发现这座黄河岸边的小村庄,整洁宁静,充满了现代质感和勃勃生机。
庄上村人口不足千人,却有着丰富的变迁史。这里是下洞八仙之首王乔故里,曾因盐运古渡口而辉煌,也曾因水土流失被迫弃置世代赖以栖身的窑洞。
芮城县庄上村新能源科普馆充满现代感,是游客游览庄上村的第一个景点。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如今,站在庄上村的高崖之上远眺,崤山的苍茫、函谷关的雄浑依旧可感,而与这份历史感交相辉映的,是现代科技的光芒——村里的民房屋顶、长廊上方一片片光伏发电板闪闪发光,制造着清洁电能,也给村民带来了收入,庄上村也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农业农村部等授予“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的荣誉称号。
从荒山僻壤到“零碳示范村”
走进村里,一座闪烁着白色光芒的建筑映入眼帘,整洁、现代化的感觉扑面而来,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一个荒山僻壤之地。
庄上村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明代以前,村里90%的人都住窑洞。而从晚清民国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持续的水土流失使得传统窑洞不再适合居住,村民陆陆续续搬到坡上盖房子居住,窑洞也就渐渐被废弃。因为久无人居,坡下的老窑洞逐渐成了垃圾沟。
站在现代科学的角度,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总归会减轻水土流失。
2017年,庄上村迎来了转变的契机。这一年,山西省提出要“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着重推进能源的低碳绿色化发展。
这让在黄河边长大的陈文波看到了机会。
陈文波是土生土长的庄上村人,近年来,他在南京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创业,一直想把技术带回到村里,当时感觉好机会来了,便立马行动起来。
2019年初,在多方支持下,陈文波率领其公司团队,为庄上坟27户村民免费安装了“屋顶光伏+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些家庭利用自家屋顶进行光伏发电,不仅自给自足,实现了烹饪、清洁取暖及交通出行等方面的零碳排放,还将余电输送到周边村庄,带动周边节能减排。
就在这一年的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山西省也提出“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这让陈文波感叹自己没有选错路,随后又不断加大在庄上村的投入。
2023 年 4 月 24 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农业农村部等授予庄上村“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荣誉称号。
11月11日拍摄的庄上村,干净整洁,很多民宅上方架着光伏发电板,村民可以赚取租金。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说实话,当时没敢说是示范,因为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成功。”如今回看庄上村的“零碳”成绩单,让人不禁怀疑陈文波是否在“凡尔赛”。但实际上,这条路确实没有想象的平坦。
陈文波说,项目刚开始实施时,是在一片质疑声和怀疑声中进村的。当时,一是技术不成熟,二是村民的认知还不到位。
后来,技术团队果断推翻原有技术,开展新的技术试验推广;村民也在接触中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节能效果,认可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一项目通过“技术革命”,解决了分布式光伏无法在农村大规模安装的问题,让农村屋顶成为双碳的战略资源,让农村成为双碳战略的主战场。
他介绍,目前项目开展了两期,一期选择27户作为试点先行;二期则进一步扩大范围至71户。按照规划,三期将实现全村的全面覆盖。“现在还没覆盖的村民经常来问我们,什么时候开展第三期。”
陈文波说,经过5年的建设发展,村民对相关技术已经从5年前的质疑变成了现在的认可,对“零碳”的理念也越来越了解,“只有让这项技术实现全村覆盖,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零碳村。”
庄上村人心暖了发展旺了
在乡村开展的项目好不好,一个简单直白的指标就是看能为村民增收多少。
陈文波介绍,二期项目采用的是两兆瓦光储直流技术,一年的发电量可达270万度到280万度,而庄上村现在全村村民一年的用电量仅为60万度,因此剩下的200多万度电就可以输送给周边的村子或者城镇。
11月11日拍摄的庄上村,光伏发电板几乎占了全村建筑一半以上。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除了向外输送“赚外快”,村民还能靠出租屋顶空间建设光伏发电板而获得租金,仅二期工程就可以为每户增加1200元的屋顶租金。同时,二期可实现全年发电约280万度电,除去庄上村自用的约40万度电,向周边城镇供电约240万度,实现了“农村供给城市”的能源革命新模式,同时带动农民增收及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每年发电收益约96万元/年,税收约10万元,每年降低燃煤耗费800吨,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约2500吨。
在“开源”的同时,光伏作为新能源的节流效应自是不用多说。
陈文波介绍,光伏发电推动村民的生产生活从煤油气向电气化转变,可以节省煤、油等传统能源的支出。例如庄上村老百姓家里有10亩果园,通过电气化转化,每年可以节省2000元的浇灌、照明等原本要消耗使用的油钱。
他说,虽然光伏板随处可见,但庄上村乃至芮城全县的大多数农村都以农业为主,其他设施或者村级工业相对较少,很多时候,农村第一产业用能的增长比例是超过第二、第三产业的。
他举例道,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收割完成后需要加热烘干,因此会大量消耗能源。“菊花加工也是,这需要大量用电,过去电力公司由于变压器容量不足,经常会影响老百姓用电。”
随着“开源”“节流”双管齐下,庄上村的村风村貌有了大变化,村民们也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能力发展新的业态。
破落的窑洞经过修缮保护,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光伏庭院,既是了解“光储直柔”技术的“样板间”,还是村里的旅游景点;村里还建起了村镇能源服务站,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站,促进老百姓从油车转向电车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来村休闲度假,既带来了车流、客流,也带来了价值流。
庄上村光伏长廊既能发电、挡雨,又是科普教育的好地方,两边支柱上挂着很多光伏发电小知识的牌子。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光伏发电还给庄上村带来了文明上的变化。村里利用长廊、展厅,进行电力科普知识展示,用科普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如今的村子干净而整洁。
同时,芮城县和庄上村发展挖掘村里的渡口文化、道教文化、窑洞文化和黄河文化,建起以古村落为中心的‘零碳文旅景区’、以居民住宅为中心的零碳村示范区,建设“天空之境”等网红打卡地,实现光伏+文旅融合。
因为有了“光”,庄上村的人心暖了,发展旺了。陈文波和庄上村都希望,这套靠实践摸索出的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能源革命与双碳目标集一身的模式,能推广、复制到更多地方。
庄上村“天空之境”网红打卡点,下方就是滚滚黄河,对面则是函谷关。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责任编辑:原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