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身上有这2种特质,说明过得很好,晚年大幸
情感
心灵鸡汤
2024-11-22 19:00
四川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年轻的面孔,新闻更关注“史上最年轻的XXX”,职场也更偏爱35岁以下的年轻人。再加上中年人往往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家庭、生活、工作带来的压力让很多人不得不唯唯诺诺、谨小慎微。
好像网上段子里说的: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因为他们会立刻辞职。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因为他们才是这世界上最好欺负的。其实不尽然,只是人到中年,渐渐看开了很多事情,知道应该关注什么,其他对自己不重要的就随他去吧。成熟的中年人,知道要在寂静中修行,能够在孤独中成长。在寂静中修行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修行”的:佛教徒或道教徒虔诚地学习教义,并照着教义去实行。即借助对世俗物的外在放弃,最终内在放弃对它的欲望,达到心念绝对止息,从而完全证悟真理。对于普通人来说,修行的重点在于修心,而修心的最终状态在行中表现,也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表现。当我们遇到人生的苦难和挫败,有勇气承担,并重新站起来;因为寂静中容易清净心灵,让你感悟和懂得很多事情。而真正的寂静却要从自己内心找。年轻人更容易受到名誉、地位、金钱等外界诱惑的吸引,而骚动不安,沉浮波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中年人更有可能丢开杂念,在喧闹的环境中体会到内心的平静,真正控制和引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实现灵魂的成熟。但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电影项目拍摄,在家赋闲6年。这6年尽管他也初心不改,坚持阅读、看片、写剧本,但最后也有些支持不住。好在1990年他所写的剧本《推手》获得了台湾“新闻局”的优秀剧本奖金,并在随后的拍摄中担任导演,从而开启了他辉煌的下半生。这6年“失去的时间”让李安懂得了隐忍、懂得了藏、懂得了气韵、懂得了人性,而这些都表现在了他后来的作品中。成名后,李安是这样回顾自己这6年的:“当年我没办法跟命运抗衡,但我死皮赖脸地待在电影圈,继续从事这一行。是呀,面对无法改变的不幸和自己无能为力的事,一味地怨恨和抱怨都是无济于事的。这时不妨提醒自己忘掉忧伤,因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这一切都将过去。唯有积极的心态,把不公看成修行,你才能够披荆斩棘,把生活过得如意。在孤独中成长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成功,普通人也通常会将金钱、地位、名望等作为成功的标志。但倘若都以此为标准,很多中年人回顾自己的过去,只能慨叹自己很失败,没有取得成功。可是成功只是一个名词,不同的人对成功需要有自己的定义,就好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成功更多是从结果出发,当实现了自己的既定目标,就可以认为取得了成功。成长则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加深的圆满和成熟,它前进的脚步永无止境。成长意味着自身的不断强大,意味着对情绪、时间、人生的管理;意味着对世事更宽广的容纳,对迷途更睿智的眼光,对责任更坚定地固守。这样的成长固然可以依靠他人获得,但更多仍需自己努力。更需要对欲望的把控、对人性的理解和不断地自我反思。成熟的中年人就是在人生道路的孤独前行中,发现人生的真正境界。也只有能够坚持自我成长,才能日臻圆满,而这远比成功更重要。
就好像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屠呦呦,她在1972年42岁时就提取出了青蒿素,并被广泛用于治疗疟疾。但直到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才为广大国人所知,此时,她已85岁高龄。而获奖并没有改变她的生活,她仍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在2016年又开发出青蒿素的新用途——治疗红斑狼疮。更好是沉淀自我,是汲取营养,是享受改变,是不断地去探索。无论你的更好是什么,从做更好的自己开始。成熟的中年人就是在孤独中不断成长。人生有苦又有乐,丰富多彩而又艰难曲折,就像白天与黑夜的互相交替一般。人总是避苦求乐的,都希望快乐度过每一天,但生活本身就充满酸甜苦辣,快乐和痛苦本是同根生。一个人的快乐不依赖于外物,如果我们能够尽可能缩小欲望,减少对外物的依赖,我们也可以把生命活得安静美丽。把你追求物质的脚步放慢,你就能听到林间的风声,感觉到海洋起伏的呼吸,就能回答宇宙中所有美丽生命的呼唤。心灵的平静是智慧美丽的珍宝,它来自于长期耐心的自我控制。想要闯荡出自己的天地,就得先能静下心来,找到存在于内心的自我。
看完《心静的力量三部曲:静下来,一切都会好+静下来,找回初心+静下心来,找回自己》:你将能从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里体会到寂静和孤独带来的力量。佛家说,“禅从静中来”,参禅悟道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寂静中积聚的力量能够为你打败所有敌人,战胜所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