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IF YOU SEND FOR ME
你充满爱的目光
给我智慧和力量
七月份去看了一场电影《抓娃娃》。这部电影以夸张搞笑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为培养孩子,马成钢和春兰将万贯家财掩藏,营造家徒四壁的环境为孩子逆天改命,激励儿子马继业成才的故事。影片通过抓娃娃这个小小的游戏机,引发了对人性和爱的深刻思考:人性不应该被操纵,即使是以爱之名。
我是和发小还有她即将进入重点高中的弟弟去看的,观影途中笑声不断,我的心情却是沉重不堪。由沈腾和马丽主演的影片一如既往的笑点密集,让人捧腹大笑,同时在令人发笑的同时,寓言式地探讨了现代人对于人生的追求和理解,这无疑揭示了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我是为你好”,“你没想我们当年如何……”。这一长达十年的连环“骗局”和“穷养”思想不得不让深陷家庭囹圄的我深思社会现象背后的真相。
家庭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情感需求,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抓娃娃”刨析开来,“抓”是主语,主体是抓的人;“娃娃”是被动的,是次体。教育的本质出发点落脚点都应当是孩子,而这个抓的过程无疑让孩子变成家长自我感动的木偶,要想破局则需要家长去改变思想和方法,从孩子角度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一来,要达到理想目标,“放手”也许是打破这场闹剧的关键。放手让孩子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而不是我们希望他们成为的人。
“你以为是我们操控了你的人生,你也操控了我们的人生。”影片结尾沈腾一句话揭示亲子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真相:孩子并非父母的附属品,他们同样在塑造着父母的人生。这种相互影响是如此深刻,你以为自己在操控孩子的一生,为他铺陈好所有的路,不知不觉中,自己的人生也被这种期望所束缚。大多数家庭教育都是善意的谎言包裹住一个尖锐的内核,看似给了孩子选择,实际上早已将选择上限封死,让孩子窒息的同时,又让孩子因为父母的爱而感到自责,在长时间的自责与自我怀疑中演变成家庭关系的僵局。如若付出能换回预期的回报,阖家欢喜;若不能,父母和孩子都将在道德绑架囹圄中难逃。
可是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家庭能够得偿所愿?有多少家长有放手的勇气?有多少孩子这一生都在追求父母的肯定?又有多少家长真正的理解孩子的需求?
孩子因父母而来,却不是为父母而来,他们有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尊重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学会放手是我们真正需要实现的家庭教育的本质!
文字 | 陈柳含
编辑 | 葛冰洁
一审 | 葛冰洁 王浩然
二审 | 黄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