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利大厦往事,《基金黑幕》封面“人物”今何在?

职场   2024-08-21 23:07   北京  

“昨晚,我爱人的金融圈老友聚会,席间提到了你那篇文章……”

今天上午,前证券报领导发来微信,告诉我这篇文章“火”了。

多年以前,她也曾在泛利大厦工作,与联办几位老人一起共事过,参与过多篇脍炙人口的策划,想想一晃二十年过去了。

还有,我去年写过的《从57岁到67岁,刘纪鹏的浮沉十年》,她也和刘本人熟悉得很,在他三十岁上下、未成名前就认识了。

上周五,北京突降暴雨,在即将奔赴东四环,与望京博格&喜胖不胖录制节目的“碎片时间”,我匆匆写就王波明退休,追忆“泛利大厦”三两事》,想不到,竟引发了财经圈很多人的共鸣。

有位离开联办多年的创业者,给我说:她已经转发前同事群了。顺便问了句:你还有什么段子?尽管抛出来,来一波回忆杀!

……………………………………

在北京财经媒体圈,东二环外、外交部旁的泛利大厦,可谓神一般的存在,也可以说是市场化财经媒体的黄埔军校。

与《经济日报》、《金融时报》、《经济参考报》等体制内财经媒体相比,由联办创刊的《财经》、《财经时报》(停刊)、《证券市场周刊》、和讯网等,都是十多年前如雷贯耳的市场化财经媒体。

2007年的一天,《南方周末》资深记者吴阿仑辗转找到了我。

在此之前,他曾在《财经》、《中国企业家》、《环球企业家》等媒体工作过,并出版过一本书《黄光裕,105亿传奇》。

那年夏天,安踏在香港上市,他决定去福建晋江,写一篇深度调查。

当时,我在经济日报集团旗下一家“中字头”的服装报做编辑,半年前,花了半个月,完成了“福建运动装”的8000字调查,采访了安踏、特步、鸿星尔克、乔丹、361、匹克等十几个品牌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

认识阿伦的那一天,我事无巨细把我掌握的所有线索、联系方式全部交给他。因为,我想看一下,一位经过市场化财经媒体熔炉锻炼的资深记者,写出来的东西有何不同?

后来,阿仑给我讲述了早年在《财经》的往事。

《基金黑幕》那一期封面,编辑部苦思冥想用什么做封面图片。有人提议,让同事们戴上黑墨镜,看谁更像那么回事。

于是,阿仑就成为了这期封面文章的饰演者之一。

说到这件事,刚才我和阿仑又核实了下。

他回忆说,当年摄影老师找了好几位试镜,一开始确实定下了他,后来因为发质原因,编辑部换成了另一位。

就这样,阿仑错过了一次“成名机会”。

…………………………………………

我和阿仑的交往,始自2007年,源远流长到2024年。

阿仑比我年长两三岁,也是名校新闻系毕业的,上学时就表现出不俗的才华。毕业后来到北京,辗转多家财经媒体。

就在今天晚上,我路过家门口的报摊,看到了《财经》、《中国企业家》、《中国慈善家》三本杂志。

我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发给阿仑:“你待过的三家杂志还在出刊……”

他秒回了几个嬉皮表情:“我也还健在!”

在我十多年的财经媒体生涯里,阿仑是我见过为数不多、个性鲜明的媒体人,这种特质,与生俱来,刻在骨子里。

对了,在离开北京、离开财经职场前,阿仑待过的最后一家媒体是《中国慈善家》,职位是执行主编。

或许,因为他接触了太多功成名就、江湖隐退的大佬,让他开始厌倦职场的循规蹈矩,转而追求更本真、更自我的生活方式。

…………………………………………

今年3月,我行将结束“粤港澳之旅”,下一步可能路过福建,于是和隐居福建乡村的阿仑发了个信息:发我个位置吧,我想去看看你!

几年前,阿仑离开北京,选择远离一线城市,也远离湖北老家,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山村,开书店、卖咖啡、写自媒体,活出来一个中国版的《瓦尔登湖》,这是我的好奇心。

随即,阿仑给我发了个定位——距离最近的城市,开车都要三个小时。

后来,因为行程安排,我抵达中国香榧之乡——浙江诸暨,于是和阿仑的见面,只能等待来日了。

这些年,我对阿仑的近况,主要来自于他那个坚持日更的公众号(报大人),他置顶的一篇文章标题是:《每天不停更,持续30年会怎样》。

截至目前,他原创了1100篇,每篇平均阅读量三四百,甚至也有不少不到200的。尽管如此,他也不标题党,每篇文章的标题,几乎都不超过5个字,摆出一种你爱看不看的样子。

如果你认为,他不懂新媒体?那就大错特错了。

阿仑的“老粉”都知道,他无论是博客时代、微博时代,还是公众号时代,都是一把玩转新媒体的“老手”。

话说,“报大人”的前身,曾经有过一篇后台阅读量百万的超级爆款,讲的是一对社会底层的小夫妻在城市打拼的暖心故事。

后来,不知道触碰了什么xx话题,这个承载了阿仑数年心血的号,就再也打不开了,但他的表达欲却丝毫未减,只是从记录别人,关注外界,开始转向记录自己,关照内心了。

…………………………………………

关于写作和表达,如何让自己的文字更柔顺和丝滑?

阿仑曾说过一个“方法论”——喷发式写作。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想太多复杂的逻辑和语法,把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就好。

写这篇文章,行文至此,我竟然也无意中了阿仑的“喷发式的毒”——原本准备记录一群泛利大厦走出来的人,最后竟写成了阿伦的小传。

好吧,我所在的麦当劳已打烊,那就在此搁笔吧。

最后,小小悬念一下,我计划邀请阿仑做客“深聊投资人”的播客节目,他刚刚给我发来一个信息:请给我一个理由!


深聊投资人&老陈聊资管相关文章——

从57岁到67岁,刘纪鹏的浮沉十年

十年之前,“政协四人组”;十年之后,基金圈旧人

《中国建材报》休刊!工作人员:正逐一打电话“退费”

北漂18年,你的“北京梦”还在吗?

王波明退休,追忆“泛利大厦”三两事

(陈俊岭,深聊投资人创始人、主笔,曾担任证券报资深记者、公募资管营销策划总监、C联社基金副主编,中基协首任媒体监督员)


老陈聊资管
又名“深聊投资人”。代表作:《基金圈饭局:赌赢了,就收手》、《量化道歉:动了凡心去抱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