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家跨国巨头数据大透视,中国工厂进化出新版本

健康   2024-11-10 08:01   重庆  


一年一度的进博会今日落幕。

回顾展会,各大跨国巨头的全球首创产品、首展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呈现出药品、器械各细分领域的创新趋势。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多家公司展出的“中国造”高端产品,如美敦力的脊柱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 Mazor XC、飞利浦的先瞳5500和声瞳5300超声系统、直观复星的国产达芬奇Xi手术系统、泰尔茂的国产冠脉球囊扩张导管和国产膜肺……

进博会展出的部分本土生产产品,资料来源:公开报道

本土化,早已是大型跨国药械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战略。其中,本土生产是连接产品研发与商业化的关键一环,因此,投资建厂成为本土化的重要内容。过去30多年里,正是由于MNC陆续在中国建设生产基地,推动产品线的引入,才得以让众多中国制造的创新产品在进博会上大放异彩。

进博会上MNC落地本土的器械受到关注

在中国持续开放外商投资的大背景下,药械MNC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并落地本土工厂,这些工厂为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国医疗产业创新带来了深远影响。

动脉网解析近40家MNC的公开数据和信息发现,巨头们在中国建厂,从最初的就近生产、加快上市,逐步演进至针对中国市场个性化生产;如今,甚至进化到3.0版本,注重与中国医疗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带动上下游及区域产业升级,将中国生产基地作为世界工厂。


01

建厂1.0:就近生产,产品上市加速


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中国市场成为MNC的必争之地,本土建厂则是布局中国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有拜耳、GE医疗、罗氏、诺和诺德、诺华等一批跨国公司在北京、上海、无锡等地建厂;此后,进入中国市场并开办工厂的MNC队伍逐步壮大。

近年来,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市场前景更是不容小觑;加之国家政策鼓励跨国企业将原研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和高端医疗装备等转移到国内生产。这些都为MNC在中国投入生产提供了更足的动力。

因此,加速本土化生产、进一步缩短与中国市场的距离,成为MNC的一大工作重心。

部分MNC在中国建设的主要工厂,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官微

以本届进博会为MNC为例,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其中已有近40多家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其中,大多数企业在不同城市建立了2家或以上生产基地或工厂,多则达到六七家工厂。

从布局区域来看,MNC的中国工厂主要选址在北京、上海及其他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少数拓展至中西部。

对MNC来说,一线城市及其他经济发达城市拥有更完备的生产要素,诸如上游供应商、产业人才等;这些区域还拥有全国顶级医院和优秀科研机构,为产学研交流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

随着中西部地区招商力度加大、产业资源的丰富,部分中西部城市凭借更低的用地用人成本,也吸引了MNC落户。例如,2023年GE医疗在成都建设了精准医疗产业化基地,此前美敦力在成都布局了便携式血液透析系统和胰岛素泵系统的生产基地,费森尤斯卡比、勃林格殷格翰分别在南昌建立了生产基地。

一个显著现象是,MNC在中国的生产项目建设迅速,从立项、官宣到生产线建成、试生产、样机下线,再到量产,时间就是生产力。

2023年第六届进博会期间,卡尔史托斯宣布将在上海松江建设亚太地区首个本土化制造基地。2024年,该基地在5月加速产线落成后,于11月的第七届进博会就首次展出了本土生产的首批样机。

2024年10月,波士顿科学在中国的首个生产制造基地在上海临港开业,这一项目从签约到竣工仅用了一年时间。

此前,GE医疗在成都的精准医疗产业化项目也实现了2023年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首批次产品下线。

生产项目的快速建成投产,固然是已有基础设施、行政审批、企业推进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这一结果仍能直接反映出MNC投资中国的决心。

缩短产品上市周期,让医患更快用上好产品,也是MNC中国工厂1.0版的本土化价值。尤其是在已有国内仿制药、相似产品在研或上市的情况下,本土化生产、缩短交付周期,有利于提升竞争力。

波士顿科学的上海临港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后,这里生产的产品有望加速注册并上市,无需再经历海外生产、海运、制作本土化说明书等一系列流程,能够极大缩短入院时间。

2024年,罗氏制药的流感创新药速福达(玛巴洛沙韦)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可大幅缩短其全球供应链周期,更好地满足中国患者流感高发季的需求。

为了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高发疾病治疗需求,武田制药追加投资,将其重要产品——富马酸伏诺拉生片的生产线从日本转移到天津工厂,产品的全工艺本地化生产项目预计于2026年完成,届时将大幅缩短交付周期,更快地惠及中国患者。


02

2.0版多元建厂模式,产品为中国量身定制


MNC在中国积极建厂,有助于更高效地开拓规模庞大的中国市场,提升来自中国区域的业绩。当然,这需要基于一个大前提:这些工厂能针对中国市场特性,切实满足中国医患的临床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医保采购、医保目录谈判、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招标采购等政策的推进,以及中国创新药械产品的快速崛起,MNC在中国面临的市场因素更为复杂,急需与本土市场更贴近。

因此,进入2.0阶段,MNC在中国建厂的模式日趋多元化,包括收购、合资、买地等。

在加速本土化战略的进程中,美敦力先后收购了康辉医疗、康迪医械,基于两家企业在常州形成两大生产基地。

2019年,安科锐与中国同辐下属子公司合资成立了中核安科锐,在天津生产放疗设备。2023年,GE医疗与国药器械在深圳成立合资企业,并借此布局了深圳生产基地。达芬奇机器人的本土化生产,也是由直观医疗与复星医药合资成立直观复星来落地。

2024年4月,士卓曼上海闵行工厂竣工,这是士卓曼集团第20家工厂,也是其首次在海外买地建厂,主要用于高端种植体的产业化。7月,同样是买地建厂的蔡司苏州研发制造基地开业,是蔡司集团投资中国的首个购地自建项目。

多元化的建厂模式,使得MNC能够更充分和灵活运用本地生产要素,借助本土资源进一步融入产业体系。

从产品角度看,2.0版的MNC中国制造能更好地“量体裁衣”,产出中国版产品,以应对特定的市场需求。

从医疗资源特征来看,中国与全球大多数国家一样,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中国拥有广大且分散的基层医疗市场,而优质资源集中在发达地区,供需失衡的状况更为显著。从人口结构和疾病特征来看,老龄化进程加速,由老龄化带来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增长。因此,兼顾普惠和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助力医护人员提质提效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需求迫切。

本届进博会上,GE医疗全新一代Versana Premier华耀超声在中国首展,这是由中国团队主导、联合全球研发资源共同创新,并在GE医疗无锡基地生产的产品;该产品搭载了自动化工作流、AI工具、全新的Vision Boost成像平台和高质量探头,其易用、易学和易诊的特点尤其适合广大县域或基层医疗机构的大范围应用和质控。

作为首次参展企业,万益特在本届进博会展出了新一代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PrisMax,是根据中国临床所需定制、且在国内生产的本土血净系统,具有高达成、少中断、上机快的优势特点;为急性肾损伤患者带来个性化治疗的同时,还能简化医护工作流程、提升ICU运营效率。

从市场角度看,在中国各项医改政策的推进中,MNC的中国工厂也发挥了2.0版的实际作用,尤其是随着药耗集采实施,自建工厂可更灵活地满足中标产品供应。

目前,国家药品和耗材集采步入常态化,各类型的省级联盟集采也高频次进行。整体上看,参与集采的企业中,MNC在数量上并不占多数,但集采产品涉及部分MNC的重点产品线,甚至在一些细分领域内,MNC的产品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因此,MNC仍是集采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在胰岛素、冠脉支架、人工晶体和运动医学等产品的国家集采中,已有雅培、礼来、美敦力、赛诺菲等公司的产品中选。

部分MNC在近期集采中的中标情况,资料来源:各集采办官网

集采的本质在于以量换价,具备集采报量所需的产能,中标后能保障产品供应,是参与集采的基本要求。此时,MNC的中国工厂在集采中标产品按时、按量、保质的供应,以及成本控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4年,赛诺菲的甘精胰岛素U300在北京生产基地实现了全本土灌装生产,自2021年胰岛素专项集采工作开展以来,为超300万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胰岛素产品。同时,赛诺菲的杭州工厂也可为集采中标产品实施生产。

在第六批国家药品集采(胰岛素专项)陆续执行后,礼来苏州工厂成为支持本轮集采的“供货大本营”。自1996年成立以来,礼来苏州工厂逐步建立起胰岛素配液、灌装、检测直到包装的全套生产线,为保证全国集采的高品质稳定供应打下了产能基础。

2024年1月,波士顿科学在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省际联盟集采中中标,其中国工厂开业后,将首先生产用于血管内超声(IVUS)产品的耗材。尽管此前波士顿科学已借助MAH制度实现了IVUS产品的本土生产,但从长远看,自建工厂能从质量、产能、成本等层面进一步满足集采需求。


03

3.0共生时代,中国成为MNC的世界工厂


随着本土化程度加深,中国工厂在大多MNC的全球战略中占据关键地位,3.0版价值呈现,即:产自中国的产品除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供应全球;同时,这些工厂与本土产业链上下游高度协同。

部分MNC中国工厂产品供应全球的情况,资料来源:企业官网官微

药品方面,阿斯利康在中国的全球生产供应网络可向70多个全球市场输送药品;诺和诺德的天津生产厂是公司在全球的五大战略性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公司在全球唯一的胰岛素耐用注射器械生产基地,产品可供应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器械方面,GE医疗北京、上海、天津等生产基地的大量产品出口;西门子上海工厂已向全球发货量超4万台,产品出口至海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瓦里安北京生产基地的产品82%出口,销往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

过去,中国是劳力密集型行业的世界工厂;而今,中国已成为药械制造这类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世界工厂。在中国成为药械MNC的世界工厂过程中,双方也进行着一场“双向奔赴”。

一方面,中国在创新药械的上游供应链生态逐步丰富、制造能力提升,中高端人才数量增长,足以支撑MNC中国工厂供应全球的产能,甚至基于全球市场的增长持续扩大产能。另一方面,MNC引入高端制造技术、高标准的质量和管理体系,促进了高端设备制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突破。二者形成良性循环。

据了解,截至目前,瓦里安已拥有50多家中国本土供应商,并持续支持国内优秀供应商技术升级,攻克直线加速器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瓶颈。北京一家钨钢片供应商在瓦里安医疗引领下,从最基本的原料供应商逐步成为高端医疗器械供应商,目前已是世界领先的双层多叶光栅生产企业。

GE医疗已在本土采购近百亿人民币,带动京津冀、成渝、长三角、大湾区四大产业链集群、上下游1000多家供应商伙伴在中国发展。分开来看,GE医疗在北京、上海、无锡、天津等的生产基地,都与当地的产业体系形成了深度互动。

GE医疗各大生产基地与当地产业体系融合情况,资料来源:公开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MNC在中国建厂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以更大的产能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动脉网梳理发现,仅仅是2024年以来,至少就已有7家MNC宣布了对中国工厂追加大额投资的项目,或新项目竣工投产。

2024年部分MNC的增资生产项目,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官微

诺和诺德于2024年宣布,在天津追加投资约40亿元,用于无菌制剂扩建项目;而就在2023年,诺和诺德刚刚在天津投资了11.8亿元用于成品车间扩建项目,引进预填充注射笔生产线。

2024年,礼来则投资15亿元升级苏州工厂,在此次增资的基础上,礼来在苏州的计划累计投资总额已接近15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一批引入前沿技术产品的新工厂也陆续开建或投产。

2024年7月,诺华中国放射性药品生产项目在浙江海盐县开工建设,这是诺华在中国的首个放射配体疗法生产基地,将应用同位素镥-177,生产全球首款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创新药物。

放射配体疗法必须具备精密的制造技术,才能确保药物在生产完成数小时后就能抵达患者,该基地建厂后,将能为中国患者及时、批量供应肿瘤精准治疗所需药物。同时,放射配体疗法需要完善的产业链结构,包括从核素原料药的制备到最终的临床应用,基地所在的盐县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将打造同位素产业集群,这可为药物生产提供产业链保障。

在第七届进博会上,碧迪医疗宣布PosiFlush福徕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落地江苏宜兴生产,将在该工厂引入全球顶尖的全自动生产线。美纳则与包括西湖大学在内的首批本土客户现场签约,并宣布将加速驱动全球首展新品MiSeq i100的本土生产制造计划。

不断追加的投资金额、新建或扩建生产线,直观体现了MNC对投资中国以及中国制造产品的信心。与中国产业体系深度融入,尤其是与工厂所在地的上下游合作方并肩同行,是MNC们投资中国的一大双赢局面。


04

写在最后


纵览MNC产品的本土化格局,大型设备已有较高的本土化生产程度,临床需求不断增长的其他药械产品也在持续扩大本土生产率;不过,一些眼科精密制造等类型的产品本土生产程度仍较低,诸如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人工晶体等。

一年一度的MNC集中展示盛会落幕后,巨头们加速本地生产的进程仍在继续。未来,中国作为药械MNC的世界工厂,如何吸引到更多细分领域的全球巨头前来布局?值得期待。

注:本文总结的三大阶段并非仅以时间线为维度,也不对企业做简单归类,而是以MNC与本土市场要素结合的深度来阐述。

*封面图片来源:神笔PRO


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动脉网
动脉网(www.vbdata.cn)聚焦于技术驱动下生命健康领域产业创新和变革的报道与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