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简称《指南》),指引各类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应用平台,对原有的未成年人模式进行优化升级。相较于原有的未成年人模式,升级后的模式在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优化内容建设方面有哪些变化?一起来详细了解。
此次升级推出的未成年人模式,是在不影响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正常服务和使用的前提下,为未成年人提供的一种新的、更加安全的上网途径,供用户选择使用。
可实现一键启动整机未成年人模式
其中一大优化升级就是将未成年人模式建设范围将由当前的应用程序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三方联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介绍:
对于家长来说,无需像以前一样,一个一个单独打开软件去进行设置,只需要在手机的整体的硬件端统一入口,一键切换,整个手机都进入未成年人模式了。切换该模式后,孩子再去使用手机,打开的就都是软件的未成年模式;若孩子从应用市场下载了新的软件,下载的也是未成年模式。对于家长、尤其是手机使用的不是特别熟练的老年人来说,“一键切换”这一功能,很方便家长的管理。
为了降低操作难度,《指南》明确,未成年人模式入口应当设置在移动智能终端的醒目位置,满足用户一键切换需求。在移动智能终端一键启动或退出未成年人模式后,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自动同步切换。
同时,《指南》还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模式下,单个应用程序分散计时、上网总时长不可控的现象进行了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表示:
比如说游戏软件,在一个游戏软件里面的时间到了,孩子可能就切换到另一个游戏软件去了,总时长不太好控制。现在这个模式就是从整体上控制的方式,使得家长可以对所有游戏App的使用时长进行封顶。超过时长后,孩子在这个系统里面就玩不了,或者说是使用不了相应的App了,这是一个统一化的管理。
16岁以下用户
默认推荐使用时长不超1小时
在发布《指南》的同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指导相关的终端企业和平台,对未成年人模式进行技术升级。升级后的未成年人模式,对家长们普遍关注的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又会带来哪些解决方案呢?
在全面调研未成年人上网需求基础上,《指南》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用户分别推荐了每日上网总时长,如在面向不满16周岁用户的未成年人模式中,默认推荐使用总时长不超过1小时;在面向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用户的未成年人模式中,默认推荐使用总时长不超过2小时,并提供超时默认关闭、推送休息提醒等功能,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推荐时长以默认设置的形式呈现,家长可根据需要调整使用时长和时段。
与此同时,《指南》对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指导企业及时修改可能造成沉迷的内容、功能和规则,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外链信息内容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介绍:
有一些内容对于孩子来说确实容易造成沉迷,导致孩子忘记时间一直用下去,针对这一块风险的内容,未成年人模式也提供了相应的屏蔽或者过滤功能。如果出现了绕开模式的一些技术措施,模式也推荐各个厂家和平台做更完备的一个防范。
《指南》还要求,儿童智能手表、早教机、智能音箱等儿童智能设备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可穿戴设备在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时,参照本《指南》有关要求,规范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时段、时长、内容和功能等设置,确保信息内容安全可控,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
来源:网信广东 微言教育 新闻联播
编辑:姜思瑶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李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