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精神心理症状主要包括抑郁、焦虑、精神症状、淡漠、冲动控制障碍及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功能及生活质量。帕金森病的精神心理症状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抑郁
(1)临床表现:
持久的情绪低落、注意力集中困难、工作和生活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焦虑、疲乏等,自责、自罪和自杀行为相对少见。女性、早发性PD、强直型PD、伴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病史的PD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
(2)治疗: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文拉法辛有确切抗PD抑郁作用。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阿米替林对PD抑郁可能有疗效,司来吉兰在PD患者中也有潜在的抗抑郁疗效。
使用SSRIs、SNRIs或TCA药物时要注意:
①与多巴胺能药物合用需警惕诱发少见但严重的5-羟色胺综合征;
②禁与MAO-BI类如司来吉兰、雷沙吉兰合用,以防5-羟色胺综合征的发生;
③可能会使多达5%的PD患者震颤加重。
(1)临床表现:
① | 可以在PD运动症状之前或之后出现,表现为精神性和/或躯体性焦虑; |
② | 症状多不典型,与PD本身的症状及治疗药物所致的副作用相互重叠; |
③ | 严重程度多为轻中度,容易被医生忽略; |
④ | 常常与抑郁并存,也可多种焦虑障碍并存; |
⑤ | 可有明显的波动,可一天数次,每次几分钟至数小时,也可以几天一次; |
⑥ | 情感波动与运动波动常常相伴,焦虑常在“关期”及“剂末期”加重;有焦虑的人更易发生运动波动,反之亦然。 |
(2)治疗:
目前缺乏PD伴焦虑药物治疗的循证证据,仅有经验性建议。PD焦虑一般与抑郁伴发,抗抑郁治疗也可改善焦虑症状;对于中度及以上焦虑,可短期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
同时要关注潜在的不良反应如镇静状态、加重认知功能障碍、平衡障碍,增加跌倒风险等,出现震颤时,需识别是PD相关震颤、焦虑所致震颤、还是抗抑郁药物副作用所致。
(1)临床表现:
通常在病程晚期出现,常见妄想和幻觉。妄想多见婚姻不忠妄想、被抛弃妄想。帕金森病幻觉可间歇出现,视幻觉最常见,其次为听幻觉、触幻觉、嗅幻觉及胃肠幻觉。
(2)治疗:
应依次考虑减量或停用苯海索、金刚烷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MAO-BI。若症状仍无改善,则将左旋多巴逐渐减量;若仍有症状或锥体外系症状恶化,选择疗效确切、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争取以最小剂量获得最佳疗效。多巴胺替代疗法和抗精神病治疗是一对矛盾,尽可能用最少的多巴胺能药物控制运动症状,用最低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控制精神病性症状。
氯氮平可改善PD患者视幻觉、谵妄等精神病性症状,不加重PD运动症状,推荐用于PD伴发精神病性症状,监测血常规,关注有无粒细胞减少;喹硫平可改善PD精神病性症状,不加重锥体外系症状,可考虑应用于PD精神病性症状治疗。
(1)临床表现:
近年研究发现,情感淡漠是PD的核心症状。划分为:
① 行为型:行为缺乏创造性和进取心,依赖他人活动;
② 情感型:对客观或负面事件缺乏反应,情感平淡;
③ 认知型: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他人的提问漠不关心。
(2)治疗:
行为矫正是改善患者生活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环境刺激也可能对情感淡漠有益,近年来也有研究证实哌醋甲酯有一定的疗效。
(1)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PD病程的任何阶段,与多巴胺能药物滥用或成瘾有关,可表现为病理性赌博、强迫性购物、性欲亢进等。
(2)治疗:
一旦出现,逐渐减少或停用DA,同时增加左旋多巴剂量,并监测多巴胺撤药综合征,若无效,建议实施认知行为疗法。
(1)临床表现:
常见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白天过度嗜睡(EDS)。
(2)治疗:
首先明确并去除潜在的影响因素(如SSRIs、SNRIs、TCAs、MAO‑BI或苯二氮䓬类药物),治疗RBD可选用氯硝西泮、褪黑素或两者合用。如EDS在每次服药后出现,可将DA等药物减量;如因失眠或伴有OSA或伴抑郁等引起,则应对因治疗;可试用莫达非尼。
PD精神心理症状临床表现复杂,应早期识别并进行干预;
应关注PD病精神心理问题,对PD患者进行科学的长期管理和综合管理,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病学专业型博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身医学、睡眠障碍、焦虑抑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