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啥骂他:“一辈子就会用一张嘴”。

文摘   2024-10-25 19:13   上海  

明朝已经奄奄一息了,面对清军早就节节败退。崇祯帝气得骂黄道周:“一辈子就会用一张嘴”。

黄道周,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过他的名字。

崇祯为什么要骂他?

在《明朝那些事儿》第九部241页有这么一段话:

明朝的官员思维,大致就是如此,就军事实力而言,谈判是最好的选择,然而没有人选择。这种行为,说得好听点,叫坚持原则,说得不好听,叫不识时务,明朝最后妥协的机会,就这样被一群不识时务的人拒绝了。






辩论


1638年,明朝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外有强大的清军,内有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明朝的经济基本处于崩溃,再加上自然灾害不断。这时候明朝最好的出路就是联合一方势力,先集中精力消灭了第三股势力。这时候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崇祯皇帝已经商议准备和清议和,先解决了国内农民军,实际上这也是崇祯的意思。

建议提出后遭到了六部官员的反对,说杨嗣昌这是卖国,应该千刀万剐。

但最终把这件事搅黄的就是黄道周。

以黄道周为代表的的文官们看不惯了,坚决反对和清朝议和。在崇祯召开的会议上,黄道周和杨嗣昌争辩的面红耳赤,一通天理人欲,直接把杨嗣昌说晕,然后他发挥理学的特长,从理论角度证明杨嗣昌主张议和,天理难容,违背人伦等等。

说了半天,杨嗣昌基本没有还手之力,崇祯虽然气不过,但黄先生的理论基础太扎实,也没有办法。

黄道周继续说:皇帝你好坏不分,是非不清,怎么治理天下的?

这句话分量之重,可以说突破了某些人的预料和想象了。

最后黄道周赢了。准确的说黄道周赢了辩论,丢了仕途。


崇祯帝气得骂黄道周:“一辈子就会用一张嘴(一张佞口)。

最终议和之事因为朝臣的反对不了了之,黄道周也被崇祯连降六级,调到江西做了一个小官。

直到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杨嗣昌暴病而死,崇祯才将黄道周官复原职,希望他回来为国效力。

此时,明朝社会动荡,农民军占领了大半领土。黄道周眼见国家日薄西山,无力回天,就称病辞官,返回福建老家。




坎坷人生路


走过多年的科举之路,黄道周开始了他迟来的政治生涯。天启二年(1622),38岁的黄道周终于进士及第,任职翰林院庶吉士,这是一个品阶清贵,接近皇帝的重要职位。

不久,晋升为翰林院编修,承担编修国史的任务。

入仕初期,黄道周一心报国,政治热情高涨,多次主动上书皇帝,直言进谏,期望能够为国分忧,重振朝纲。

因性格有过于耿直的一面,出于对纲常礼教的坚守,他的一些维护纲常伦理的观念和举动,对于时政而言,未必合宜。

天启年间被魏忠贤欺负,崇祯年间上到皇帝下到臣子都说他的不是。

但黄道周就像一头牛,死犟死犟的,不把南墙撞塌了不死心。

所以他的为官的经历,可谓宦海沉浮,仕途坎坷,前后几起几落,令人叹息。然而,经受了这么多挫折与坎坷,黄道周对大明皇帝仍然是一片忠心。

崇祯十七年(1644),58岁的黄道周正在邺山书院讲学,突然听到了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他带领弟子设灵拜祭,痛哭不已。



黄道周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固执坚持到底的人。

但黄道周用行动证明:我只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当然,这个行动最终付出血的代价。


民族大义


过了没多久,义军打进北京,崇祯自缢而亡。之后,清兵进关,打败了义军,占领了北京,建立了清朝。

此时,清军虽然占据了北方江山,南方还有不少地方尚未沦陷,并且建立了南明,继续与清军对抗。当时偌大的中国无一人可抗清军,可黄道周说:“中国有人,还有我——黄道周。

黄道周不忍江山落在清兵手里,再次出山,被隆武帝封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主持抗清的战斗。

他对皇帝说:战亦亡,不战亦亡,与其坐而待毙,何如出关迎敌

皇帝让他去北伐,黄道周二话不说就回家乡募兵,他找到了老乡,同学,学生,组建了一支1000多人的军队。他没有作战经验,没有粮草后勤补给,没有盔甲,没有武器,扛着扁担、锄头就去北伐,所以这支军队被叫做扁担军。黄道周的妻子随君出征,还着急了许多妇女一起踏上了北伐,这支军队被叫做夫人军。最后的战果可想而知。

一战!余三百人!

二战!全军覆灭,黄道周被俘。

清廷也知道黄道周学识渊博,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此杀了实在可惜,因此就派人前来劝降,但都遭到了黄道周的严辞拒绝。三个月后,黄道周在南京就义。黄道周面对曾经的战友洪承畴的劝降,写了一副对联: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承畴)。”

临刑前,黄道周咬破了手指,写下了血书:

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落款是:大明孤臣黄道周。



古代施行斩首的时候,犯人按照惯例都应该是跪下受刑,但是黄道周出于民族气节,不肯向清朝统治者屈膝,说什么也不肯跪下,站得笔直。

刽子手无奈,只好搬了张椅子,让他坐着受刑。于是,黄道周英勇就义,享年61岁。

黄道周受刑后,头已经断了,身体却直直不倒,彰显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此外,他的四个门人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也同时被杀,人称“黄门四君子”。

黄道周死后,隆武帝特地下令停朝一日,并赐谥号谥“忠烈”,在福州和漳州两地为其树立庙宇和牌坊,以表彰其精神。


黄道周陨落的太快了,以至于大家都没来得及好好看看他。

说的再可悲点: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过他的名字。

最起码今天我们知道了:

在明朝灭亡之际,仍然有人在反抗,什么也不为,为的就是气节,民族大义!


他就是黄道周:一个小人物,小的不能再大的人物!



黄道周书法




在明朝书法家中,黄道周的行草书对当今书坛具有 一定影响。翻开任何一本书法作品集或观赏任何一个大型的书法展览,总能见到似曾相识的黄道周面目的书法作品。这首先要归功于黄氏本身特有的艺术风格魅力,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老一辈书家潘天寿、来楚生、沙孟海等对黄道周风格的延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黄道周楷书《赠龙尹诗扇》金笺,15×48.9cm,弘光元年(164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参考资料:

《明朝那些事儿》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鼓励一下~


Photos and History
看见历史,铭记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