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
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
主持人
按照公安部“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总体部署,公安辽中分局以“三清”工作机制为指引,以“融冰行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创新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三员融合”长效机制。全力打造“老百姓身边的派出所”,做实“派出所主防”,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一、坚持政治引领,将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定盘心、主心骨。“一村一警务助理”作为全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创新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益尝试,破解了基层警力不足、处警效率不高、服务不对称等难题。辽中分局积极争得区委区政府支持,将“一村一警务助理”列为党政工程,上升为全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枫桥经验”实践,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门审议下发《辽中区“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实施意见》,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安主推,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驻村警务工作格局,区人大、区政协专程调研,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长远发展建议。二、坚持创新发展,以改革手段增强队伍战斗力、凝聚力。驻村警务助理按照本地人管本地事的原则,在辖区派出所的统一管理下开展工作,身兼水管员、正风肃纪监督员职责,水务、公安、纪委三方薪资保障。目前,全区186名驻村警务助理均从本地推选,平均年龄43.2周岁,其中女性35名,占比18.7%,区人大代表1名。一是规范准入退出机制。选聘过程中,用人单位严把“入口端”,拟定了7条选聘必备条件、5条不录用情形、3道招录程序,提高素质要求,确保好使管用;畅通“出口端”,派出所每月对所辖警务助理量化考核指标、晾晒考核成绩,以此作为奖惩依据,对连续考核不合格的警务助理予以辞退,重新招录补充人员。二是健全科学运行制度。结合辽中区实际情况制定了《辽中区一村一警务助理职责清单》,厘清职责边界,明确工作任务。制定《辽中区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规范》、《辽中区一村一警务助理管理办法》和《警务助理应知应会》,提出日常管理、保密制度、组织纪律的具体要求,确保在队伍管理和人员使用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三是优化战训结合模式。公安分局会同区纪委监委、区水务局业务骨干先后开展集中培训5次,通过腾讯会议、电视电话系统培训10余次,警种下沉精准指导50余次。工作中,派出所运行“两日一调度、每周一例会”模式,分解任务定期向警务助理下达工作指令,明确工作流程、工作时限和工作标准。四是科技赋能巡防装备。全区17个镇(街)、186个行政村的警务助理全部配备了带有公安警务助理标识的电动车,安装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统一登记了制式牌照、缴纳了保险,通过硬件提档升级支撑案(事)件快速反应、社会面常态巡逻。同时,瞄准“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目标,在茨榆坨派出所率先启动“5G动态可视化处警”试点工程,为18名警务助理配备了5G执法记录仪,派出所当日指挥长通过全流程实时视频通话一键对讲功能,对警务助理开展先期处置流程在线指导监督。三、坚持服务基层,用改革成效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一村一警务助理”机制运行以来,全体驻村警务助理以“邻居”服务为导向,锚定“政策宣传的好、信息采集的到、隐患排查的出、矛盾调处的掉、走访服务的了、任务承接的住、应急反应的快”的工作标准,干预在前,预防在前,主动做群众“贴心人”“主心骨”“连心桥”。一是深化矛盾纠纷化解。每年春夏之交的耕种时节,土地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各类矛盾点随之增加,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就成了排查化解的重要手段。警务助理平时吃住在村居民委,行走在田间地头,为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提供先决条件。截至目前,已排查矛盾纠纷信息1638条,派出所组织警务助理全部跟进直至化解。二是动态掌握社情民意。警务助理作为派出所面向辖区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的“信息员”,在日常工作中,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各类潜在的矛盾风险隐患,提前预警、及时化解。三是重大警情及时推送。派出所将110接处警、案件办理中的风险隐患推送至警务助理,由警务助理第一时间落地核查情况,开展先期处置,防止事态升级。四是巡逻布控打防结合。各重大节假日前夕,警务助理围绕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在本村屯滚动开展清理整顿和安全隐患排查。今年以来,累计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6581处。同时,针对农村地区治安防控力量薄弱,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的特点,组织警务助理在辖区人员聚集场所,侵财案件多发地区开展常态化巡逻防控和反诈宣传,进一步挤压犯罪空间,降低辖区发案率。截至目前,全区警情下降47.8%,零发案社区(村屯)建设率92.16%。五是前端警务服务群众。创新推出“打造身边派出所”服务品牌,将“帮办代办”全方位融入基层警务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了管理效能、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在茨榆坨街道大莲花村创建全市首个以女民警命名的驻村警务室“思彤小站”,在杨士岗镇前邢村创建“亲邻”警务工作站,叫响“办事不用去大厅、咱们村里有小站”的口号,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接下来,辽中分局将继续深耕基层“主防警务”,以主动之“治”护群众之“安” ,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化改革、持续发力,将服务群众工作落实到细微处、点滴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及满意度。问:“一村一警务助理”制度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效这么好,请介绍一下是如何激发警务助理队伍战斗力及凝聚力的?沈阳市公安局辽中分局副局长耿春宇:我们的初衷和目标就是要把“枫桥经验”注入到“一村一警务助理”制度之中,将驻村警务助理打造成为“186个老百姓身边的派出所”,能够全天候的为群众服务。为充分激发驻村警务助理的战斗力、凝聚力,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配套运行机制,比如,在政治保障方面,将驻村警务助理全部纳入所在派出所党支部管理,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实行培养入党优先、村级后备干部确定优先、表彰奖励优先等政治“三优先”政策。在规范管理方面,制定下发《考核细则》《工作规范》《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实现了驻村警务助理队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特别是在薪资待遇上,区水务局将省市拨付专项资金继续按原标准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水管员工资保障,我局与区纪委监委从非税中每人每月再各增加500元补助,使警务助理年收入可达2.2万元,此薪酬结构不仅未对区财政造成任何负担,而且极大激发了驻村警务助理的工作热情,这也是“一村一警务助理”制度良性长远发展的活力之源。在本领历练方面,“量身”定制了系列业务培训方案,连续开展了多轮次线上线下培训,确保了素质需求与能力输出的动态平衡,在关键时刻能够拉的出、冲的上、打的赢。
问:目前“一村一警务助理”制度取得了长足质效,也得到了百姓的认可,接下来在持续发展上有什么打算?
沈阳市公安局辽中分局社区警务大队大队长郑健: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并将其贯穿于“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将“一村一警务助理”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持续完善系统性人才选拔、培养、使用、评价、保障、激励、退出制度,努力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在警务助理聘任时采取颁发聘书、并按照“三统一”标准(即统一装备、统一标识、统一要求),为驻村警务助理统一配发了带有“ZL”编号服装、制式公文包、工作证、工作纪实簿着力提升警务助理的职业自豪感和尊荣感。下一步,辽中分局将秉持“边战边建、边干边练”的原则,实干担当、履职尽责,切实将“一村一警务助理”打造成为益当下、利长远的基石性创新制度,以驻村警务助理的新型“基层善治”开辟新时代“平安辽中之治”的新篇章。问:“一村一警务助理”是辽中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创新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益尝试,那么警务助理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在农村社会治理上有哪些优势?辽中区刘二堡镇党委书记赵立峰:“一村一警务助理”制度是由公安部门主导的区级层面的一次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创新。驻村警务助理都是来自本地,生于斯、长于斯,成为常年守在老百姓身边的“警察”和全天候的“服务员”,他们按照“政策宣传的好、信息采集的到、隐患排查的出、矛盾调处的掉、走访服务的了、任务承接的住、应急反应的快”的工作标准,认真履行水务管理员、正风肃纪监督员、治安防范员、矛盾化解员、信息收集员、义务消防员、法制宣传员、交通劝导员、群众服务员等“十大员”职责,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营造了农村地区“治安秩序好、安全防范好、法制宣传好、服务群众好、警民关系好”的“五好”局面,切实下活了基层基础工作的“整盘棋”,已经成为农村社会治理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自今年我们刘二堡镇10名驻村警务助理上岗工作以来,不仅将排查出的70起矛盾纠纷全部跟进化解,而且实现了重大案(事)件“零发生”、火灾事故“零发生”,特别是在今年防汛工作中,全体驻村警务助理坚定“汛情不退,我不退”,全部冲锋奋战在第一线,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辽中公安维护辖区平安、护航发展大局的坚定决心和昂扬斗志。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