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一直被称为亚洲最美草原、九曲黄河第一弯、青藏高原南大门、蒙藏文化融合部、河曲马故乡、欧拉羊家园的美丽而神奇的河曲草原深厚文化积淀所感染,一次次被它丰沛的文化感动着、陶醉着,它的一项项文化传承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为我挥之不去的念想。
在一个民族形成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离不开对本民族内部的征战统一 ,从而形成一面展示民族标示的旗帜。蒙古民族的形成也同样经历了这一历史过程,而且来得迅速、凶猛、干净利落,是其他民族所无法比拟的。
黄河南部蒙古族自从徙居河曲地区后,既吸收了藏民族的生产生活习惯,又大量保留了蒙古民族原有的习惯,融合了周边藏、羌等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理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风俗习惯,成了蒙元文化与藏文化的有机结合体。
“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是这个民族引以为傲的具有民族特色和浓郁地域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欢乐喜庆的节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那达慕一般每年8月份在河南县腾格里赛马场举行,传统的那达慕主要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 ,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草原的八月是一个黄金季节,这时的草原,水草丰美、牛羊肥壮、气候温和,劳累了整整一个夏天的草原儿女在这个季节里团圆、欢庆,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一种家家团圆、各族儿女欢乐祥和的气氛充满了整个 草原,他们用多姿多彩的舞姿和各种娱乐活动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新生活的憧憬和赞美。
每年8月,十里八乡和慕名而来的周边甘肃玛曲、碌曲,四川阿坝地区的群众,与河曲人民共庆宏伟壮观的那达慕盛会,共同参与传统的赛马活动。
在万里无云,碧空如洗的蓝天下,在野花绽放、芳草茵茵的草原上, 彩旗飘扬,骏马长嘶,健儿齐飞,锣鼓声、歌声直冲云霄,整个草原成了欢乐的海洋。各族儿女身穿盛装,脸上无不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和欢乐的气氛,给绚丽多彩的草原平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距今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 ,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久而久之,那达慕成了和谐草原的象征 ,成了马背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品格的延续,是蒙古族强大凝聚力的具体体现。
赛马是那达慕大会上的重要活动之一。虽然摔跤、射箭、举重这些传统民间赛事精彩纷呈,但最引人注目,深受草原人民喜爱的还属赛马。
蒙古族对马情有独钟,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驯马、饲马、赛马,因此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赛马是蒙古族人民最群情激昂的传统娱乐活动,比赛形式分“速度马”和“耐力马”两种。
河南县的河曲马、内蒙古的三河马、新疆的伊犁马是全国的三大名马。河曲马经过长期的人工组群放牧,喜群居,好游走,采食牧草范围广,尤其在枯草季节,能食各类杂草,抓膘快,掉膘慢,记忆力较强,识途能力极强。它的体形结构匀称,耳长敏捷,胸深广,背长腰短,四肢关节筋腱发育壮实。河曲马毛色以黑、青为主,也有骝、栗等色,繁殖性能好、遗传性稳定,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挽力强,能持久耐劳,对高寒多变的气候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对一般疾病的抵抗力强,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骑乘,行走自如,长途骑乘可日行40公里到50公里,特别以善走沼泽草地而著称。
河曲马在我国战争史上战功赫赫,汉朝时,曾为朝廷 征讨匈奴立下过“汗马功劳”。由于河曲马是中国古老而优良的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等马。2010年12月,河南县及该县赛尔龙乡和尕克村分别被青海省体育局授予“赛马之县”“赛马之乡”“赛马之村”的荣誉称号 。在历届甘青川格萨尔”赛马会上,河曲马最引人注目,屡屡摘金夺银。
赛马是蒙古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鸣响,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 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会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河曲马也因此成为河南蒙旗的骄傲和精神寄托。
赛马作为一项传统的竞技比赛,赛的不仅仅是名次,对于粗犷豪放的河南蒙旗人来说,马是他们精神的象征,好运的前兆。所以,赛马或观赏赛马,是看马的主人驯养骏马的能力和本领,是马的智慧和力量的较量,更多体现的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积淀的现实意义。
蒙语把摔跤叫“搏克”。这项运动起源于13世纪的蒙古草原,是一种世代相传具有多层次内涵的传统体育活动,即具有寓教于乐、形象动人的特点,又有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内涵,也称为蒙古式摔跤。作为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搏克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成为各民族所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
河南县的那达慕大会上,搏克是不可或缺的比赛项目之一。搏克手往往身着镶嵌银、铜钉子的皮革上衣,身着宽大的摔跤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布、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大方美观,便于活动,外面还着一种无裆套裤,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各种吉祥图案,底色鲜艳,图呈五彩,它除起护腿、护膝的作用外,也起着装饰作用。腰缠宽皮带,脚穿马靴或蒙古靴 。有名的摔跤手还在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的彩套,彩条的颜色及数量不等,它是摔跤手在比赛中获得过多少名次的标志,也是著名摔跤手的象征。
在民间,只有在一定规模的搏克比赛中获得过冠军的搏克手才有资格佩戴彩套,而每拿一次冠军,就可在将彩套上增加一条彩色布条。彩套代表着搏克手的信念和意志。
正式比赛时,这些身强体健的搏克手穿的却是藏民族传统服饰。河南县蒙古族群众生产生活中长期受到藏民族地域文化的影响,吸收纳新了藏民族文化的精髓,随着时间的推移,那达慕大赛中搏克的比赛规则和赛事风格都有 了改变。
搏克比赛采用单淘汰制,双方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允许抱腿,只能借助手臂和腰部力量将对方摔倒,直至其躯干着地为。所以,交手要头脑灵活、 眼尖手快、身手敏捷,比智谋,比力气,这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反应速 度、现场发挥等方面都是一种考验。
如今,河南蒙旗的那达慕大会已逐步演变成为集民俗传统、招商引资 、经贸洽谈、草原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会,是展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加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和企业界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
关山初度尘未洗,扬鞭策马再奋蹄。无论是象征智慧和力量的河曲马 ,还是展示力与美的搏克、体现团队精神的拔河,都是河曲儿女凝心聚力 、开拓进取精神的真实写照。其中渗透出的力量和勇气,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拼搏,犹如草原亘古不变的宽广之美,在一代又一代蒙旗儿女中得以延续 、传播和发展。(王玉兰)
来源:美丽河南
泽库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训班在西宁成功举办
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与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分享交流会在凯里市成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