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苏洛洛,一个爱讲故事的人。
我有很多故事,如果愿意倾听,就请留下脚步。
”
我叫李雪,今年28岁,在一家外企做人力资源。我和老公杰克在大学时相识相恋,毕业后就结婚了。杰克是澳大利亚华裔,从小在国外长大,性格开朗洒脱,做事干净利落,完全没有国内某些男性的大男子主义陋习,这也是我爱上他的原因之一。
我们的恋爱过程和婚礼都很低调,我爸妈常年在外地经商,无法在身边陪伴。杰克的母亲索菲亚阿姨几年前移民来中国定居,我们婚后不久她也搬来和我们同住,说是帮忙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
刚开始的日子很美好,索菲亚阿姨待我亲切友善,把我视如己出。我也把她当成了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学着做一些她爱吃的菜肴。渐渐地一些生活中的小摩擦开始出现。最让我受不了的就是吃饭的时候阿姨总爱把桌上的剩菜往我碗里倒。
一开始我还能勉强接受,笑脸相迎,可次数多了难免心生抵触。终于有一天,当索菲亚阿姨再次把她碗里的西蓝花倒进我碗里时,我没能控制住情绪。"妈,我真的吃不下了,西蓝花您自己吃吧。"我小声地恳求道。
阿姨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不悦地瞪着我:"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矫情?菜都做好了不吃多浪费啊。再说妈吃剩的你嫌弃什么,我又不是外人!"
我一时语塞,低头扒拉着碗里的饭菜却食不知味。杰克见状,安慰地摸摸我的头发:"雪儿,妈也是为你好,多吃点有益身体健康。"我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默默把碗里的剩菜咽了下去。
从那以后,只要我和索菲亚阿姨同桌吃饭,她就会习惯性地把自己碗里吃剩的菜倒进我碗里,美其名曰"不能浪费食物"。我曾试图跟杰克沟通此事,希望他能跟妈妈说说,但杰克总是一脸无奈地说:"雪儿,你就多迁就一下嘛,吃点剩菜又不会怎样。妈大老远来照顾我们,咱别让她伤心。"
就这样剩菜问题成了横亘在我和婆婆之间的一道无形鸿沟,明明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让我们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如履薄冰。
转机出现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晚餐时刻,当索菲亚阿姨照例把她碗里剩的土豆泥倒进我碗里时,我突然福至心灵,没有再抗拒,而是微笑着说了声"谢谢妈",然后一口气把土豆泥吃得干干净净。接着,我从自己盘子里夹了一大块西蓝花到阿姨碗里:"妈,您也多吃点蔬菜,这个西蓝花很营养的。"
索菲亚阿姨愣了一下,像是没想到我会来这么一出。她的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只是默默地盯着碗里的西蓝花,眼神复杂难明。那顿饭在诡异的沉默中进行,最后在更加诡异的气氛中结束。
从那天起,饭桌上我开始主动给索菲亚阿姨夹菜。我会刻意多做些她爱吃的菜肴,然后笑着说:"妈,我做了您最爱吃的红烧肉,多吃点补补身子。"渐渐地阿姨再也没有把剩菜往我碗里倒过,她只是沉默地咀嚼着我夹给她的菜,眼神里掺杂着疑惑、无奈和一丝欣慰。
我和索菲亚阿姨就这样默默达成了某种微妙的平衡。她不再强迫我吃剩菜,而我也学会换位思考,时不时给她夹一些她爱吃的菜。虽然这种相处模式称不上亲密无间,但至少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
杰克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时常感慨:"雪儿,你的转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以前妈妈把剩菜倒你碗里,你恨不得当场翻个大白眼,现在倒是主动给妈妈夹菜了,这是被驯化了?"
我瞪了他一眼,半真半假地抱怨:"去你的驯化,这明明是智慧!用你们老外的话说,这叫think win-win(双赢思维)。"
杰克哈哈大笑,搂过我在脸颊上使劲亲了一口:"我的媳妇儿就是聪明,学什么都快!"我也忍俊不禁,在他怀里笑作一团。
如今回想起来,我和婆婆因为区区剩菜的事闹得那么不愉快,真是又可笑又可叹。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挑挑拣拣,斤斤计较,夹菜倒饭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又怎能成为横亘在婆媳之间的鸿沟?
那段时期的冷战,既是婆媳之间的一种博弈,更是中西方两代人观念碰撞的一个缩影。文化差异和代沟,让我和索菲亚阿姨在相处中难免磕磕绊绊。她把食物视为珍贵的礼物,倒剩菜是一种爱的表达。而我却把进食看成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不愿被人强加干涉。
直到后来我学会设身处地为她着想,主动化解矛盾,用"滴水穿石"的方式去感化对方,才让彼此的心逐渐靠近。
人生的道路上,哪有一帆风顺,事事称心如意?有时不得不忍一时之气,咽下眼前的苦果,才能尝到未来的甘甜。就像婆婆碗里的剩菜,尝过才知其中滋味。
最后:你们如何看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