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聚巫峡·凤栖巴东】杨凤:放弃百万年薪 返乡闯出一条“羊”光路

民生   2024-11-05 18:58   湖北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年来,巴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为各类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让他们在巴东的经济建设中各尽其用、各展其才。


为进一步调动乡土人才扎根农村、服务农业的积极性,巴东县遴选出谭德富、杨凤、吴玉香等同志为全县首批乡土拔尖人才。本平台特设【才聚巫峡·凤栖巴东】专栏,持续推出乡土拔尖人才系列专访,深入发掘和报道近年来巴东县有创新力、影响力的乡土人才典型,敬请关注!


“我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深造于农业大学,还有现代农牧企业的管理理念。我不回来谁回来?”


怀着对家乡的眷恋,杨凤从世界500强企业辞职回到巴东县绿葱坡镇,放弃百万年薪,投身大山里的农业产业。

跳出“舒适圈”,

回到深山,从零开始,

他能闯出什么名堂?


32岁的杨凤正在用行动作答……


俯瞰部分“试验田”





变身“新农人”



噼啪,噼啪……一大早,杨凤同父亲杨永清在蔬菜大棚里采摘新一轮成熟后的线椒,线椒从藤上掰下,发出清脆声响,奏出一曲别样的丰收曲。

“今年线椒的品相和产量都蛮不错,他有知识、懂技术,那还是比我们厉害得多。”


指着大棚里的自动喷淋系统和温湿计,摸着筐里满满的线椒,54岁的杨永清满心欢喜地炫耀着儿子的成果。


2016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杨凤就职于总部位于北京的一家农牧企业。得益于平日里肯学习、爱钻研、能吃苦,杨凤在企业逐渐崭露头角。从技术员到车间主管,再到副厂长、厂长,他最终晋升为总经理。

“其实我一直都有回乡创业的想法,只是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读高中时,看到父母长期从事体力劳作,种的很多农产品都卖不出去,杨凤就在心里暗暗许下心愿:将来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改变这一现状。


就读于农业类大学,打好理论基础;

就职于农牧企业,积淀业务知识。

原来,回乡创业的“种子”早已种下,

并在杨凤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2018年,杨凤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空闲时间,前往十堰、武汉、宜昌、恩施等地,针对羊肚菌、香菇等特色农业产业做了系统性考察。


“很多事情如果永远不踏出第一步的话,可能以后就没机会了。”


2022年初,怀着满腔热忱和憧憬的杨凤辞职回到绿葱坡,成立了巴东县风清杨种养殖农场。


考虑到自己主攻技术和管理类型的业务,不擅长市场营销,杨凤就动了劝说爱人向虹锦加入自己创业计划的心思。


“我爱人是武汉大学新闻传播系的研究生,性格偏外向,身上也有一股闯劲,对市场营销这一块有着独特的天赋和丰富的经验,如果她能回来,就能实现优势互补。”


杨凤说。


经杨凤的劝说和一番深思熟虑后,

向虹锦也于2022年4月辞去高薪工作,

同杨凤一道开启变身“新农人”

这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未知之旅。



种好“试验田”


杨凤向老师“报喜”


“老师您好,向您报喜了,这是我们今年种植的‘高山6妹’和‘高山7妹’羊肚菌,菌种就是您们指导的,今年长得都非常好,出菇率达90%左右,亩产能达到800斤左右。”


屏幕前,杨凤与华中农业大学真菌研究所植物科学院的老师视频,向老师分享着研究成果。


可就在两年前,杨凤购买的羊肚菌菌种出菇率仅20%。


购买的菌种出菇率低,我为什么不把菌种培育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呢?念头闪过,杨凤便联系华中农业大学真菌研究所植物科学院的老师。


在老师的帮助下,杨凤引入新的科研成果——“高山6妹”和“高山7妹”,并开始自己做原种培育、栽培种培育。就这样,杨凤开始在自己的“试验田”里培育适合高山的羊肚菌菌种。




5个月左右的精心培育,惊喜不约而至。“出菇的时候,我们走在田里面无处落脚,只能在田畦的营养袋上面走,满处都是羊肚菌的发出的小针尖,出菇特别密。”当时的场景,杨凤历历在目。当年,大棚里的羊肚菌亩产量有700斤左右,远高于市场上其他类别菌种的亩产量。



“我们想的就是小范围的试错,先做试验,然后再做适度规模经营。”


返乡创业至今,未曾摔过“大跟头”,这与杨凤的风险把控意识密不可分。

由于羊肚菌和香菇是冬季养菌,春季出菇,为填补冬闲田的空档期,杨凤在创业之初便准备实行冬夏轮作,实现效益最大化。经过前期市场考察和土壤、气候适宜性分析,杨凤将新疆贵族南瓜、贝贝瓜、小番茄、彩虹西瓜等特色品种果蔬引进“试验田”。


种源优质,管理得当,加之生长环境适宜,“试验田”里的特色果蔬“铆足了劲”,要给杨凤“加油打气”。

“我们种的彩虹西瓜,大的能达到16斤左右,甜度值达14%左右,我当时给老师看的时候,他们非常惊讶,没想到这么高的海拔种出了这么大、这么甜的西瓜。”


杨凤边说边用双手比画,脸上藏不住喜悦。


如今,

杨凤的“试验田”已扩展至50个大棚。

大棚里种下的每一颗种子,

都承载着他的创业梦。



绘出“新丰景”


晾晒羊肚菌


农场成立至今,杨凤和向虹锦齐心迈过一道道“沟沟坎坎”。没有市场,两人就跑遍县城内的各个菜市场做市场调研,为产品定位和市场搭建做足功夫;没有厂房,他们就寻求政府帮助,解决菌种培育和产品流水线搭建所需厂房问题;季节性缺水,导致灌溉困难,就自建蓄水池……


目前,杨凤已累计投入80余万元,在他和爱人的共同努力下,产业发展渐有起色。通过冬夏轮作,冬闲田利用率提高1倍,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产品销往武汉、北京、山东、两广等地,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我将刚出菇的羊肚菌拍了照片发朋友圈,第二天就有人联系我,要预订当年的羊肚菌湿菌。”


杨凤介绍。


生于斯,长于斯,反哺于斯,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

杨凤始终不忘乡邻。

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他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标准大棚100余个,发展高山特色蔬菜和羊肚菌、香菇种植,农忙时直接带动30余人就业。


针对农户缺乏专业技术这一问题,杨凤手把手指导农户如何做菌种,如何精准把控大棚温湿度......


“通过我们的冬夏轮作模式,加上我们的技术指导,一年下来,每亩土地增收产值在1.5万元至2万元左右。”


杨凤算了一笔经济账。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针对因为大宗产品不能实现商品化这一痛点,杨凤在创业之初的定位就是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羊肚菌也是瞄准了大健康产业的广阔前景。为做好特色农业产业,杨凤主抓生产端和消费端两个重点,一手掌握供应链核心技术,一手布局产品加工、包装和销售。


今年9月,杨凤将对接产品精包装事宜提上日程,并有望在年内达成合作。




“我热爱这片土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大家知道农业是充满希望的产业,农业是大有可为的,农村是大有可为的。”作为大山里的“新农人”,杨凤始终不忘初心、秉承愿做一颗火种的赤子之心,为点燃家乡现代农业的希望之光贡献一臂之力。

 

欢迎关注

巴东县融媒体中心官方视频号



来 源丨长江巴东网
编 辑丨郑 宸
校 对丨赵 丹
签 审丨向东平
巴东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往期回顾

一“城”启新程一一巴东县践行“两山”理论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记(五)

“十佳”出炉,来自巴东的他上榜……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人民日报连发4篇重磅评论,传递的改革信号非同寻常


巴东发布
发布巴东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