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花溪 | 卢慧彬:一座城池

旅行   2024-11-17 20:14   贵州  
一座城池

文/卢慧彬

我爱在不是节假日的闲天去青岩,人少。恍然发现,整个青岩的规模,比我最初来时扩大了好几倍。

走进仿古商业步行街,就到一个丁字形的街口。路边有一位大姐和两位老婆婆摆摊卖菜。中午时分,一只小黄狗趴在旁边眯着眼。向左望去,一路上是现代的砖瓦房舍、小楼,路的尽头竟然有一座城楼,颇有古意。当地人说这叫东门。这就对了,这再次印证了我的一个印象。在我心目中,青岩在古代不是一个小镇,它是真真正正的一座城。

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墙依山起伏环绕,城中街巷交织纵横。宅院、民居、商铺、会馆、学宫、寺庙错落分部,又井然有序。青岩古城让我们对明清城池的布局、建筑、文化氛围,有了一种最直观真切的认识与感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青岩城具体而微小,但体现出建筑、文化、宗教的无尽丰富性。光就信仰而言,青岩儒、释、道,及天主教、基督教等多元并存,在偏远的西南一带,可谓是一道文化奇景。青岩为军屯要塞,又是贵阳城郊的贸易中心,明清时大批外省军民、商人来到青岩,后来定居下来,修建宅院、商铺,同时还修建了很多会馆及寺院,体现故土之思与各种宗教信仰。而他们一代代又在不知不觉间,将青岩这个异乡,活成了故乡。

也就是说,青岩古城原有的形制,实际上是将今天的仿古步行街和东城门这一带也包含在内的。比现在的明清街核心景区还要大不少。这样我就能理解了,文昌阁旁的场坝,即现在的小广场,实际是古城原本的一个中心,类似于现代城市的中心广场。   

可以想象,青岩古城当初亦是逐步修建的,但能看出古人某种城市规划的“设计感”,既有大量具实用功能性的建筑,又安排了许多体现文教德化、宗教信仰的建筑。建筑样式以中原文化风格为主,又体现各省地域文化风格,还随宗教传入了西洋风格。商铺为防阴雨设计的双重屋檐、万寿宫中的“干阑式”的牛圈,则体现贵州本地建筑的特征。青岩,又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之城,是贵州“移民省”的明证。

中原文化随着商贸往来,影响到达西南偏远地区,与贵州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在青岩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建筑及文化聚落。青岩的明清古建筑,因了各种机缘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一个活化的历史文化及生活样本。

更重要的是,青岩不只是一个景区,它是一个至今仍有人真正生活其中的活着的古城。

——本文节选自《青岩闲记》

(《花溪艺苑》杂志2023年春夏卷)

来源:爽爽贵阳 秀美花溪
编辑:杨刚
二审:周发懿
三审:孙大粒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秀美花溪 古镇青岩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人民政府官方平台,发布重要时事新闻,宣传推介青岩,为公众提供丰富实用的本地生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