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电影我就是图个乐子,但自从学了心理学,我发现有什么变了:看《破坏之王》时,我不明白,为何周星驰得戴着头罩才能打赢大只佬和他的小喽啰?学了心理学后,才知道这角色有社恐的特质,蒙着脸不被人看见,才能激发自我的最大潜能。看《魅影缝匠》时,女主一次次下毒,为了得到她的照顾,男主心甘情愿一次次中毒,这样的关系令我诧异。学了心理学后,才明白这是依赖共生,他们都在逃避经营关系的痛苦,中毒只是两人的共谋。看《猫鼠游戏》,我并不明白小李子为何只因父母离异,就走上犯罪的不归路。学了心理学后,知道这是童年创伤,小李子想向命运要回他的原生家庭……
电影里的人生,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却变得能理解和接纳。我为此着迷,后来歪打正着,遇上了一位电影&心理学的跨界大牛。我才知道不止人物心理,电影居然还能这么看?还有,心理学居然还能这么学?重点是,人生的问题还能这么解决?不是我夸张,如果你早就不满足于电影只是消遣,那么我相信他能帮到你。他就是魏知超,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知乎电影话题优秀回答者,累计观看4000+部优秀影片,前前后后写了几十万字影评(相当于一本红楼梦);他第一次在网上发表影评——用精神分析理论解读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就一炮而红。2014年,他创作的《迷人的假象:光影中的心理学秘密》,一经出版就荣登豆瓣年度好书榜。主理的心理学电台,传播心理学新知,全网播放5000000+。“电影是一门留白的艺术,而用心理学填补电影中一个人心里的、人与人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智慧,就能真正为己所用。”比如好莱坞最具争议的系列电影之一《疾速追杀》,里头讲了这么个故事:退休的职业杀手John Wick与一只小狗相依为命,小狗是妻子临终前送给他的。可不幸的事发生了,一个黑道上的混球看上了他收藏的老爷车,把他暴揍一顿,抢走了车,还把他的狗狗给杀了。结果John Wick冲冠一怒,为狗复仇,一路大开杀戒。据影评人统计,John Wick先后杀了410个人。
看起来,这就是为了刺激而刺激,迎合观众生理需求的动作烂片嘛,毕竟为了一只狗搞成这样,导演不是瞎扯吗?果然,很多人都抱怨这片简单粗暴,毫无营养,浪费时间。可魏知超却说:“愤怒最主要的功能是应对“不公平”,发怒能驱使我们讨回公道。”妻子早逝,John Wick早就觉得老天爷不公,现在狗狗也莫名被杀,这次其实是新账旧账一起算。所以,John Wick才会有这种看似无厘头的冲动。而情绪有两种功能,一种是推动人去行动,就像John Wick要去复仇,而另外一种呢,就是调节这个人和其他人的互动——在片子中,John Wick生活在一个黑社会横着走的丛林世界里,如果像绵羊一样忍气吞声,那周围千万只饿狼都会朝他扑过来。发火是控制不住自己吗?不,是为了震慑这批狼,让他们不敢再轻易冒犯,这样John Wick才能保住他后半生的安宁。所以,John Wick的无名火,并非为了影片效果凭空捏造,背后是有心理学支撑的。不止挖出电影隐藏的底层逻辑,魏知超还延展出一个心理学主题:情绪。本以为他会像其他心理学大咖说,接纳情绪,和自己和解之类云云。实际上,一个情绪算不算是消极的、有问题的,关键是看它能不能帮你改善未来。John Wick生气去复仇对他有没有好处?他生气向周围宣示威力有没有好处?这种解读不仅角度刁钻,有心理学依据,而且提供的解法还很别致。对于愤怒,很多心理学书会建议我们深呼吸三次。可是往往没啥用,生气还是生气。但魏知超从John Wick身上挖出了一条妙计,那就是从认知上调节怒火——如果否,继续生气也没用。如果是,那么继续燃烧怒火,有何不可呢?举个例子:你下班回家很累,还要煮饭,对象居然翘着二郎腿看电视,家务成堆他也不懂分担,你很生气,甚至对他发脾气。先不说生气伤元气,大部分时候他不旦改不好,或许这次依你做好了,下次又重蹈覆辙,甚至跟你闹起矛盾。可是如果不生气呢?可以想想,有没有可能你比他更喜欢干净,所以你把家务都先做了呢,他根本没有机会做呢,又或许他想看完电视再做呢?如果生气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尝试这种方式,找出问题的本质,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一部看似没啥学习价值的电影,竟然隐藏这么丰富的内涵,这是万万没想到的事。推陈出新聊电影,一本正经讲心理学,支招起来接地气,从现象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不得不说,这种学习效果比看书更高效、更实用。有人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因为我们在电影中得到的生活经验至少是我们生活经验的双倍。”要是能长年累月如此解构电影,得到的生活经验远远不止2倍。结过婚的朋友很难“错过”这么个瞬间——“没想到ta是这样的人”。“没想到她平时说话轻声细语,吵起架来嗓门居然那么大”;“没想到他现在连门都懒得出了,过去可是陪我逛一整天都不嫌累”;“一结婚就变了样,以前见我都是清清爽爽的,现在胡子一周都不刮一次”……
柴米油盐戳破彼此的美好幻想,除了爱,还有什么能带领我们度过这段暗潮涌动,相亲相爱携手走下去呢?大部分时候,每对夫妻都在试错中找答案,问题是只有少数人挺过去了,很多人都承受不起摩擦、消耗,最终分道扬镳。比起问少数人怎么做,得到细节尚待追究的故事,从电影中窥探他人的互动,这时候你不必去走那条不必要的弯路,在开始就选对方向。这部电影由《泰坦尼克号》男女主角共同饰演,被网友这么调侃:“如果杰克当年爬上了木板,他和露丝现在就是这副德性。”尽管有人嫌男主太自私,怪女主太异想天开,但看完都对婚姻彻底绝望。面对大家的惊异,他乐呵呵地说,这片子看似很沉重,内核实质很有深意——两个人要想长久在一起,最重要的是拥有共同目标。男人把婚姻当作恋爱的终点,却是爱的终极表达,因为他打算献出自己,担负养家糊口的重任。而对女人来说,结婚不是恋爱的终点,而是恋爱的升华,婚姻应该要比恋爱时过得更好。要中和这种矛盾,唯有树立共同目标,将心绑在一块,才能熬过婚姻中的鸡零狗碎。这种对电影和心理非比寻常的洞见,真是令人欲罢不能。曾有一位朋友跟他诉苦:‘’老魏,我最近分手了,心里堵着堵着,白天想开了,可到了夜晚又忍不住回忆,一回忆就难受,难受到极点就想找他吵架,你说有什么片子适合我看看?”于是,他推荐了两部电影,一部是《火星救援》,另一部是《少年派》。对方特别纳闷:一部科幻片,一部冒险片,跟爱情又不沾边?他说,解决问题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看见问题解决问题,看爱情片自然是这种,但另一种呢,是看见问题跳出问题:如果你觉得分手是情绪的问题,那么《火星救援》的“悲剧乐观主义”的心态,会教你如何掌控情绪。如果你觉得分手是动物本能的情爱问题,那么《少年派》里对精神里神性的追求,也能带你脱离情感囚牢。一般的心理学家,聊电影总是浮于表面谈人物心理,与电影中隐藏的巨大内核擦肩而过;一般的影评人,只讲外行观众不大感兴趣的镜头表现、叙事特点、影史知识……。但魏知超偏偏不爱乱洒鸡汤,不爱好为人师,只想正面硬刚问题,拨乱反正,结合前沿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用看电影这种有趣的学习方式,带你领略科学、严谨、实用的心理学新知——当你难以走出创伤的悲痛,他解读的《钢铁侠》,能给你提供创伤后的成长指南;当你身陷感情泥泞难以自拔,他解读的《当哈利遇上莎莉》,能带你领会两性相处的秘密;当你总是无法专心工作学习,他解读的《天空之城》,能教你打造持久的专注力;当你在职场中迷失方向,他解读的《长安十二时辰》,能为你提供职业生涯的指引;当你身陷人际困扰时,他解读的《哈利波特》,会带你与不同性格的人愉快合作……
加入《电影里的心理学:超实用的硬核新知课》,听魏知超用心理学讲电影,你的改变和收获远不止两倍:分析1部电影:看出电影里的心理学元素,获得欣赏电影的新视角;分析5部电影:开拓视野,解锁用心理学看自己、看世界的无限脑洞;分析15部电影:跨界能力,能灵活把知识应用于生活,真正化为己用 ;分析30部电影:心智进化,拓宽人生体验与生命厚度,丰盈精神世界;
你值得拥有它的4大理由
1. 影评界 &心理学界 双重跨界
可能是全网独一份充满电影趣味的深度心理学科普;
也是全网独一份用前沿科学心理学解读电影的课程。
2. 趣味性& 科学性 兼具
角度刁钻、新奇的电影解读,最资深的影迷都会大呼过瘾;
态度认真、严谨的心理新知,伪心理学泛滥时代的一股清流。
3. 内容启发性 & 方法实操性 并重
带你上天入地开脑洞,深入宇宙人性求真知;
回到日常生活解困惑,对照自我他人悟人生。
4. 多到烧脑的干货新知
以电影彩蛋之形,裹有料干货之实,收获惊喜超300%
精看30部电影,你会有哪些改变
每期10+分钟,得到自己反复刷100遍电影也看不到的丰富内涵用心理学的视角,从故事、创作、技术、文化等方面,真正全方位看懂一部电影刷新心智底层认知,掌握不同领域的跨界思维,系统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在影片里体验生活、反抗生活,用心理学与生活和解、实现自我救赎30部影视剧、领略30种人生,在高倍数的密集体验下,领悟复杂人性▍课程形式
共30节音频课,每节课10-15分钟。
Q1:课程购买后可以申请退款吗?
A:该课程为虚拟产品,课程一旦开课,不予退款。
Q2:报名后如何观看课程?
A:报名后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蘑菇学堂】公众号 → 点击菜单栏【个人中心】-【我的课表】-点击对应课程即可学习。
请务必扫码关注
避免找不到课程
▽
更多好课,扫描二维码
如还有问题咨询
请加小助手微信
▽
蘑菇学堂,一个专注你个人成长的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