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高必坠,聚必散,合必离,生必死。”
有情众生(生理现象)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山河大地(物理现象)有成、住、坏、空的演变;人的心念(精神现象)有生、住、异、灭的变化。如自然界的时序在春、夏、秋、冬,冷、暖、寒、暑中更替不已。
所以佛希望我们能对这个变化、短暂、不实的世间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世间一切有为法皆由因缘和合而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随着缘聚而生,缘散而灭。
那么,面对人生无常,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Part.01
万寿寺
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当我们看到新闻公布家破人亡或短视频刷到某个爆炸新闻时,受难者妻离子散,让我们感到一家人能活着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在安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早就忘却了珍惜身边人。每当苦难降临,可以发现很多家庭的关系变得更亲密了,很多朋友的联系也距离拉近了,这也许就是“祸兮福所倚”的道理。就像一句谚语所说:“上天取去我们看为宝贵的东西,那是因为他要另外赐给我们更宝贵的。”
Part.02
万寿寺
舍弃渺小的烦恼与困惑
在生死前面,困扰自己的那些小事情、小困惑突然都变得不值一提,与那些哀失性命、失去至爱亲人的大悲痛、大不幸相比,那些“考试焦虑”“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感到孤独”的小伤感、小情绪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我们不妨试着用大悲伤、大不幸的事情去对比,转移自己情绪的重心,跳出自己长久以来被困的狭小心事。
Part.03
万寿寺
无常的真正意义
唐朝永嘉玄觉禅师曾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尽管目前的生活是如此美好,无常是终有一天会到来的,因为这是生命的实相,所以我们必须面对它、认识它、了解它、接受它,如此才能深入体悟佛法的真义,获得真正的解脱与自在。既然“无常”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那么无常的意义何在?
“相续无常”和“刹那无常”
1
“无常”,在佛教中作为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之一,指一切有为法,即种种因缘所生的万物,无论是物质的“色法”,还是精神的“心法”,都是生灭变化,不可常住的。从时间的角度,可分为“相续无常”和“刹那无常”。
相续无常,指有为法在一期相续过程中,必有生、住、异、灭四个阶段,这也是人们普遍能体验到的一种“无常”。
而刹那无常,是指在刹那之间也有生、住、异、灭的变化。从现实中来说,则往往被人所忽略,但若仔细省察,也不难发现,如观察我们自己的念头时,会发现似乎有一束意念正在迅速飞逝,没有片刻的停留。
2
有关“无常、苦、空、无我”的开示
色即无常,此即是苦
依佛法而言,人的身心世界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所组成,而这五蕴的本质也是无常的、空的,所以佛陀说:“色即无常,此即是苦。”佛陀曾告诉阿难:“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复,阿难,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
佛陀之所以如此教示弟子,目的就是希望激发他们的出离心,从而为获得真正的解脱做准备。从历史上看,的确不乏因无常而发出离心的修道者。如佛陀本人未出家前身为悉达多太子,曾出游四门因见人生、老、病、死而发心舍俗求道;安世高为安息国太子,幼以孝行见称,因其父亡而“深厌名器”,将王位让位给叔父,出家修行等等。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
因体悟无常而出离并最终解脱的一个修行关键,就是对世间万事万物不再贪爱与追逐。一个修行人最初的出离心,可能只是对未来道路的一个初步选择,获得解脱的路途仍然遥远。
若要从根本上破除对世界及自我已习惯了的爱执,就必须确切认识到,万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缘聚即生,缘散即灭,其中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有的只是万缘的生灭,而缘亦待缘,是故毕竟皆空。
因此,从无常、苦、空,而得出了“无我”;实证“无我”就是解脱的关键所在。因为“无常”并不直接地带来痛苦,必须与“我”相联系才会产生这种效果。这也就是有情生命之所以流转的循环过程:“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
如实观无常
3
佛陀处处说无常,而且时时教人如实观无常。“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
我们这颗心无始以来,执着我们的身体,始终得不到解脱,这个执着就是障碍,障蔽我们的真性。
因此现在就要起观照,观照五蕴无我,从诸法无常的苦、空中体证无我,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也就达到了“涅槃”的境界,也就是超越了常与无常的不生不灭的、超凡入圣的境地。
编辑丨添翊
排版丨添翊
审核 | 吕艳婷
声明:本微信平台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另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