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在承泽园举行了第十三次数字金融workshop。本次workshop请到了康涅狄格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Yiming Qian展示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From Competitors to Partners: Bank’s Venture Investment in Fintech(从竞争对手到合作伙伴: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北大国发院助理教授、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胡佳胤主持workshop,三十余位师生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与了本次讲座。
近二十年来,在新技术的驱动下,以大科技信贷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业务模式对传统银行的信贷业务带来了明显挑战。商业银行如何适应新的技术和竞争环境?Yiming Qian教授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金融科技领域的初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从而获得先进的数字技术,并为未来的业务合作奠定基础。
为了刻画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初创企业的投资情况,Yiming Qian教授团队手动收集了一个数据集。他们首先收集了2001年至2022年的金融科技初创企业融资数据,并将投资人与商业银行通过名称进行了匹配。研究将金融科技企业根据技术类型划分为支付、借贷、财富管理、加密货币、外汇和贸易、人工智能与云计算、以及其它类别。为了进一步了解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的业务合作,他们还通过网络搜索,整理了相关的新闻报道。最终,研究构建了一个包括51个银行、323个金融企业、475轮融资和622项业务合作的详细数据集。
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企业的投资总量呈现上升态势,且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所有对外风险投资中的比重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在金融科技企业的所有投资人中,商业银行的比例也在持续增加。这一趋势体现出金融科技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双向奔赴”。
接下来,钱老师讨论了商业银行投资金融科技企业的驱动因素。研究首先构建了一个对照组,即对于每一个实际投资了的银行-金融科技企业对,根据银行规模、账面市值比以及企业的规模、年龄,匹配出特征相似、但未实际发生投资的银行-金融科技企业对,然后使用匹配样本,以“是否发生实际投资”为因变量进行回归。
钱老师及合作者研究发现,有三类因素显著促进了银行对金融科技企业的投资:一是大科技信贷的竞争压力。以大科技信贷市场占有率在各州的增速衡量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研究发现这一压力显著促进提高了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企业投资的概率。二是技术关联度。以投资发生前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专利相互引用情况,或技术领域分布的相似度衡量两者的技术关联度,研究发现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的技术关联度越高,前者对后者投资的概率也就越大。三是业务关联度。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业务描述的文本相似度越高,前者越有可能对后者投资。
钱老师及合作者进一步讨论了银行投资金融科技企业投资对于未来两者业务合作的影响。研究团队阅读了所有相关报道,并将业务合作分为三类:银行使用金融科技企业的新技术、金融科技企业向银行引流客户,以及银行向金融科技企业引流客户。为缓解内生性问题,研究使用了前一年金融科技企业所在地所有风险投资人中银行的比例作为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显示,银行对金融科技企业的投资确实促进了日后两者的业务合作,其中银行利用新技术的增幅最大。与此同时,投资发生后,银行显著增加了对被投金融科技企业的专利引用,从侧面说明了投资所带来的知识转移。
在讲座过程中,听众纷纷围绕讲座内容与主讲人展开讨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谢绚丽,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胡佳胤,长江商学院助理教授苏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李星宇、管理学博士研究生詹承燕先后围绕数据构建、计量方法以及潜在拓展方向等话题与主讲人展开深入交流。
Yiming Qian是美国康涅狄克大学Toscano Family金融学讲席教授。她在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福坦莫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南开大学获得经济学本科学位。她的研究领域为公司金融与金融市场。其学术论文曾发表于许多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包括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Management Sci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view of Financ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等。
(整理人:胡诗云)
来源:未名湖数字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