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历经千年留存下来的中华经典,记载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史和更新史,传承着中华文明之光。面对世界和历史的巨变,凝聚当代学者的学识力量,以新高度导读传统经典,以新视界普及传统文化,以新审美提升文化品位,是大众读者浸润心灵、启迪智慧的日常需求,是赓续中华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体要求,也是出版者传承文脉、以文化人的责任追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出版和传播第一重镇的中华书局,自2022年陆续推出的“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正是主动担当历史使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体举措。
历经千年留存下来的中华经典,记载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史和更新史,传承着中华文明之光。优秀中华经典中凝聚的优秀思想文化,直指心灵教育,提升人生境界,是培养美好品德的重要源泉。图为2024上海书展上,读者正在选购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刘堃 摄
聚合优秀学者,以“大家小书”解读中华经典
优秀学者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脊梁和智力宝库。聚合当代各领域的优秀学者,以当今时代的需求和民众的需要,对浩繁丰沛的传统经典及其价值意义进行研究性的梳理、阐发,再以适合大众阅读的流畅行文、有趣故事和高品质全彩图文书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是融合知识体系更新和传承优秀文明于一体的出版活动,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中华书局自2020年开始筹划、2022年7月开始推出的“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正是这样一套聚合当代各领域优秀学者,以新学术高度、新视野广度、新呈现角度,面向大众读者导读传统经典,以传递当代学者的新知、新见和新识,在润物无声中更新知识体系、赓续中华文明的一套丛书。
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以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陈引驰教授为主编,聚合了国内各重要高校的专家、大家,是面向大众读者撰写的原创专著图书。其作者诸如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清华大学张国刚教授、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北京大学周兴陆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竺洪波教授等,都是常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且在该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
因为丛书定位是专家学者面向大众读者的原创专著,力求学术性与通俗性、严肃性与趣味性的深度融合,所以,丛书最显著的特点是“好看”的“大家小书”。“大家”指的是作者,都是具有深厚学术功力的优秀学者;“小书”是指书的形态,图书篇幅都在7万字、250页左右,便于阅读和携带;“好看”是指图书内容故事性强、行文流畅,全彩图文排版,阅读起来赏心悦目。
丛书涵盖国人必知的传统经典,诸如《四书通识》《〈资治通鉴〉通识》《〈老子〉通识》《〈庄子〉通识》《〈孙子兵法〉通识》《〈本草纲目〉通识》及四大名著通识等。正是因为丛书从读者立场出发,集优秀学者多年研究心得而成,故出版后,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的反响,读者对中华书局主动担当、将传统文化植根大众的作为,给予高度肯定。与之相伴,丛书在销售上屡创佳绩,实现良好的双效益。
面向大众,推进传统文化教育
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始终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优秀中华经典中凝聚的优秀思想文化,直指心灵教育,提升人生境界,是培养美好品德的重要源泉。
“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在策划之初就着眼社会大众、着眼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力图把当代学者对传统经典的更新解读传递给广大读者,搭建他们最新的知识架构和价值视野,让“传承优秀文化、赓续中华文明”成为当代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底气。“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出版后,在图书作者的大力支持下,中华书局致力于推广的“中华经典进校园”活动从上海出发,正在有条不紊地向全国推广。
2024年6月,中华书局与上海临港智慧图书馆合作举行“中华经典通识月”系列讲座活动,邀请“中华经典通识”的作者,诸如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詹丹教授讲《〈红楼梦〉通识》,复旦大学吴兆路教授讲《〈水浒传〉通识》,上海政法大学沈海波教授讲《〈山海经〉通识》等,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2024年中华书局成立“中华经典共读会”,每日线上与读者共读经典。6月至8月,中华书局联合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新读写杂志社,开展“让青少年读懂中国·中华经典通识月”系列活动,邀请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北京大学周兴陆教授、南开大学夏炎教授、同济大学刘强教授走进校园,与广大中学师生面对面交流;暑期,中华书局联合上海新华传媒有限公司,在上海书城开展“少年中国·2024暑期传统文化加油站”系列活动,进行线上线下共17场次的共读经典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2024年,“中华经典进校园”活动也渐次在广州、江西、湖南等地以不同形式展开。
以传统文化之光照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前行之路,是文化出版和传播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更是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循大道,至万里。中华书局正在以“中华经典通识”为重要载体,推动新时代的传统文化赓续;以“中华经典进校园”为着力点,推进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
面向世界,讲好经典中的故事
“中华经典通识”以5种为一辑,目前共出版了3辑15种图书,每辑图书有各自的核心。例如出版于2023年7月的第二辑图书主题为“让经典融入身心”,包括《〈周易〉通识》《〈本草纲目〉通识》《〈世说新语〉通识》《〈三国演义〉通识》《〈唐诗三百首〉通识》。从《周易》对天道人文的思考,到唐诗精神对心灵世界的滋养,再到本草医学对身心健康的呵护,本辑图书多维度展现传统经典对人心、生命的关怀与尊重,指引更多当代人塑造自我人格,直面眼前和将来纷繁复杂的生活。
《本草纲目》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医药学宝典,其作者李时珍被李约瑟盛赞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其书被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更是很快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先后被译成日、朝、拉丁、英、法、德、俄等文字,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力,是一本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文明的传统经典。
但如此重要的典籍,自从其问世以来,也只有少数医药学专家阅读和研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只知其名,不了解其具体内容的一本“熟”而不“悉”的经典。甚至,在国人的意识中,《本草纲目》是一本高高在上、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的专业图书。成都中医药大学王家葵教授著《〈本草纲目〉通识》,从一枚错版的李时珍纪念邮票谈起,引出对《本草纲目》及中国本草发展史的介绍,尤其对其中专深的医药概念、术语、药物制作过程等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令读者读来豁然开朗,了解了《本草纲目》到底讲了哪些内容、是怎么编排呈现的,以及讲解过程中又介绍了哪些医学通识、药学常识和生活知识等,从“知道”《本草纲目》上升到“了解”《本草纲目》。
王家葵教授在书中把诸多学术研究的问题,化为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述出来。比如他讲解《本草纲目》三大部类之一矿物类的“水部”时,提到“半天河”。“半天河”是什么,一般人可能不清楚。但当看到书中所配的《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中的半天河图,就恍然大悟了——画中一人站在梯子上从树洞中取积聚的水,一人站在高凳上从竹篱上端取积存在空洞中的水。显而易见,“半天河”指的是积聚在树洞等处的从天而降的水。
同时,《〈本草纲目〉通识》一书配有近300幅彩色插图,包括经典文献中的植物、动物、矿物图,古代医药著作中的插图,反映古代治病、医疗相关场景的图等,用图片呈现了古代本草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虽然如上文所述,《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力,但如果中国人都不懂,如何指望国外读者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在这个意义上,《〈本草纲目〉通识》不仅是为中国人普及传统文化、解读传统宝典的精要之作,更是赓续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要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这个角度出发,正在陆续出版的“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是一个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路径。(贾雪飞 作者系中华书局编审)
更多内容,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