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老城”展新颜!

时事   2024-11-21 08:45   河南  


2024年11月21日《焦作日报》A02版


千年“老城”展新颜



  11月16日,一年一度、历时十天的武陟城隍庙会(俗称农历十月二十大会)在武陟县大虹桥乡老城村拉开大幕。来自陕西、山东、河北、内蒙古、甘肃等地的200余名客商在这里“安营扎寨”,老城村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

  老城村城隍庙会夜景。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柏生 摄


  连续多年带着艺术团来此“赶会”的濮阳人赵国强,今年来布置会场时眼前一亮:村里平整出七八十亩的机动车停车场和20多亩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全部免费;会场周边安装了20多个摄像头,基本上做到庙会监控全覆盖……


  “老城村这几年变化可真不小啊!”赵国强感叹。


  老城村城隍庙会夜景。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柏生 摄


  “变化来自改革,来自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老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金千良坦言。


  老城,是武陟老县城所在地,曾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一座建于公元623年、供奉汉代忠义之士纪信大将军的城隍庙,一年一度、每次历时十天的城隍庙会影响深远,是武陟的一张名片。


  抗日战争期间,武陟县政府迁到沁河东岸的木栾店,老城由“城”变“村”。1982年,沁河改道淹没老县城,居住于千年老县城的居民整体搬迁到现在的老城村。


  老城村城隍庙会夜景。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柏生 摄


  由于原县城居民来自四面八方,千把口人的老城村就有105个姓氏,人多地少,管理难度大,发展空间受限。搬家多年,老城村一直处于落后境地,200多亩承包地一二十年没给村里交过钱,村内道路没有硬化,城隍庙管理不善、账目混乱,干部群众多有怨言。


  2018年,几经易址的城隍庙会又回归故里老城村,村“两委”以此为契机,围绕千年古庙城隍庙和影响巨大的城隍庙会做文章,大力发展旅游产业。2019年,村里下力气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对村土地进行集中流转,提升土地价值,增加群众收入,同时规范完善房屋出租、庙宇庙会等各种管理合同手续,拓宽了集体增收渠道。到2023年,老城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


  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的老城村近年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注册成立老城村旅游股份合作社,举办“老城记忆”民俗文化活动,自办农民书画展,改建党群服务中心,并且本着“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原则,将城隍庙会的招商工作和旅游设施整体外包经营,实现了有序规范经营和集体收入稳定增长。


  老城村城隍庙会游乐区、停车场区俯瞰。焦作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王琳锋 摄


  11月16日下午,记者慕名来到老城村“逛”庙会,但见迪斯科转盘、碰碰车、小火车、水陆战车等各种游乐设施一应俱全,各种土特产品、零食小吃应有尽有,杂耍、杂技等各种非遗项目展示引人入胜,各种手工艺品、日常生活用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大小篷布和商户招牌将古老的村庄装扮得五彩斑斓,闪烁耀眼的霓虹灯光点亮了这里的夜经济,川流不息的人群和散发着扑鼻香味的摊点映衬出浓浓的烟火气,整个老城村充满改革的活力。


  “我们村特色林果、特色小吃丰富,有千年城隍庙和周边的妙乐寺、嘉应观、陈家沟太极小镇等文旅景点。我们将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发展壮大庙会经济,把老城村打造成文旅融合发展的网红打卡地,加快乡村振兴步伐。”金千良说。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柏生 报道


20位“焦作名师”形象惊艳亮相



点击下方微信公众号名片

关注“焦作日报”
第一时间了解最新权威消息
↓↓↓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点击关注 --

推荐阅读






总值班:马秀清   统 筹:王 鹏 梁易凝

责 编:王建新   审 核:丰舒潍

编 辑:苗佼菲   校 对:黄小霞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焦作日报
焦作最权威的政经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