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随意性”,市场的“不确定性”

文摘   2024-08-07 22:13   广东  

有一些小伙伴来沟通,8月还会不会有政策,传闻中的政策会不会落地。

这个回答好简单:一定会,政策就像羊拉屎,能拉一路不带停的,而且看起来往后还能拉几年。

比如,我随手搜一下新闻,就能看到新政策。各地都在拉,也都在不停的拉。

郑州解除了限价,武汉也解除了限价。这是我们《8月最大的期待》文中说的对8月的期待,限价政策应该也一定会解除,全国都一样,迟早的事。

再看深圳,土地供应缩减了,今天安居集团发出了信号:收购主力户型65平米以下的商品住宅、公寓、R3宿舍。这是在落地地方收储的政策。

但是,我的观点:出什么政策已经不是根本,今天的局面,根本在于:房地产政策(乃至其它政策)的逻辑依据到底应该是什么?

这是我们分析者们今天最应该讨论的问题,其它所有的预测都是瞎扯。

有时候想想,平常我们被教育要像一个绅士一样去讨论问题,现在全错,今天的局面,你需要像一个斗士一样去探讨问题。有话直说,反正早晚都是要贴胶带的。

3年前的严打教培走到今天,一夜之间,教培又成了支持消费的对象。俞敏洪是不是还能嗷一嗓子:扶我起来,还能再战。?

其它政策,莫不如是。举几个例子,一个是“拉闸限电”,2021年的事,当时搞得东北的孕妇徒步爬楼20层回家,后来搞纠偏。我在2022年房地产调整开始大面积蔓延——那时候央行一直在强调是“个别开发商”问题——时我写过文章,提醒过我们的房地产政策防止极端化。另一个是打击资本无序扩张,比如蚂蚁金服、游戏放号,整个摧毁,中丐股的股价往下跌个7-9成,打完了,再放号重新安抚。

房地产也是同样,经历过去几年的交易者,相信比我更有切肤之痛。

就这么搞过来搞过去,两面煎糊之后呢,多少个家庭的财富就这样灰飞烟灭了。所有的行业参与者(企业、个人)都给搞得云里雾里,糊里糊涂,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该怎么干,完全处于一种惶惑、不安、惊惧、沮丧的处境,而且是持续处于。

这就是政策干预最大的伤害,过去数年,这种政策如同三岁孩童般的随意性,导致了今天的市场主体已经完全不能按照一个稳定的市场预期去展开经济行为,也就是说,我们的市场功能实质上是被摧毁了,让位于Q力号令。这一点必须要实实在在的指出来,典型的J划经济已经回来了,我们已经身处其间。

简单总结,随意的政策干预不仅是毁灭了大量的来之不易的财富,更可怕的根本点在于:它破坏了F治环境。产权与法治,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些,所有的经济分析都无从展开。

这就是为什么,越到后来出来说话的学者越少,而针对经济本身运行的表达也越少,极少数敢言的学者关注的都是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就是这个原因,市场赖以运行的基础被破坏了,你只能去讲基础。脱离了基础,去分析市场,无论是房地产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你都会陷入不能逻辑自洽的矛盾之中。

一些对历史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回顾一下当年莫干山会议的内容。那样的时刻,没有多少人去谈经济增长率、城市化率、房价水平,中青年学者们谈的最多的是:“为钱正名”,谈的是市场经济是个什么玩意儿,需要什么制度配套。原因也是一样的,在Q力完全主导的经济里,没有市场分析的空间。

这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逐日浸染的。这也不是哪一个行业如此,而是重要的行业都如此。房地产作为2003年以来的支柱产业,不可能“独善其身”。恰恰相反,所有的干预是从它开始的。

运用这样的基本常识,我们可以很轻松的看明白房地产政策放松的逻辑依据是非常脆弱的。注意,我下面说的并非是仅限于房地产一行一域。

首先,过往所有的房地产政策限制,难说是有法律基础。比如五限令,这其中,只有限贷政策可以说是站得住脚的——担心杠杆率太高冲击金融系统,那么央行降低买房者的贷款比重是合理的。但是,举凡限价限购限售,实际上严格推敲起来,都很难站得住。当然,这已经是历史了,不去深究它。

其次,就目前的经济现实而言,完全没有任何理由执行哪怕是一丁点儿的紧缩政策了。稍微懂点经济都应该知道,GDP不是什么重要的数字,真正展现经济冷热、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指标是:CPI、失业率、PPI,而这三个数字都非常、非常,不好看。在房地产而言,房价已经全国性普跌,并且是大幅下跌,这种情况下当然要支持。就是再简单的常识,都知道要松绑,想尽办法去让重要的经济指标好看。客观说,我们看到的政策支持,有,而且很多,但问题出在哪儿呢?在于一、政策不直面承认过往的打击是错误的、过重了,因为你不坦率承认,即便是你在纠偏,市场主体还是不放心。二、政策过短的纠偏,恰恰展示出的是政策的随意性依然好大。想打就打,打完就收,好似经济发展如同小孩过家家,小船翻了也没关系,扶正也很容易。但事实上不是。

第三,地方城市房地产松绑的动作完全是找不到逻辑所在。我们都知道,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核心就是“五限令”,那么松绑也很简单,就把五限令解除就好了,原来束缚房地产发展的东西统统解除。但是在过去几年来看到的事实是,“五限令”松绑实质上是一个“组合”。就是这五个限制性政策里面每一个政策都可以有很多变化,而五个限制性政策加起来可以有指数级的扩大。随手以深圳为例,限购可以调整区域,也可以调整社保,限贷可以针对首套和二套又做不同区隔,9070政策也可以,利率也可以,公积金怎么提取也可以,这些政策每一个都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做出很多变化。但我的问题是:这个逻辑依据在哪?为什么同是深圳人,去坪山和去南山,待遇就不一样了?你去为这样的政策找合理性,本身就已经默认了在南山的权利比在坪山的权利重要。但凡你懂点法律,稍微搬出上位法去跟他较真一点,就会发现这些依据统统都是很脆弱的。不管在哪里,性价比好的房子都好卖,性价比不好的房子都一样不好卖,哪有什么区域非限不可、别的区域可以放开随便买的理由呢?在比如说,买卖双方都一直在期待的增值税“53”,按逻辑早该取消才对——房价都跌的没有增值了,还要这个干什么,但是它迟迟不取消你也找不到什么逻辑依据……类似这样的,你可以找出很多来。

把这个组合搞到非常复杂,本质上,也是在对市场进行精细化、精准化、手术刀一般的干预管理。它的作用,和上面说的政策的“随意性”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方向性,我们现在都知道房地产的政策是只可能松不可能紧,但是它今天这样松明天那样松,你还是测不准它到底要怎么干。

是以,一句话:在这样的“管理”下,你对房地产行业、房地产市场、房价走势能怎么去判断?根本无从谈起,像当初大炮说,ZF想让它怎样它就怎样。问题是,现在似乎也玩脱了,国内外所有的案例都表明,国民基础性资产一旦确认下沉,谁的力量都不够使,只能交给时间慢慢恢复

朱罗纪
关于房地产、大都市圈、政策分析的原创独立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