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使爱喝酸梅汤,酸梅汤源于满族的酸汤子

2024-11-08 20:04   北京  

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在他微博里表达对老北京酸梅汤的喜爱,并说从中国同事手中得到配发,以后喝酸梅汤就方便了。

但他说酸梅汤从南宋宫廷流传下来的,南宋的宫廷在今天杭州,杭州啥时候也没有酸梅汤呀。有可能他听说的是宋《武林旧事》中关于“卤梅水”的记载。但那跟现在老北京的酸梅汤无关,不是一回事。

酸梅汤是从清朝宫廷传出的,是老北京的特产,是老北京旗人创造出的饮料。就如我们满族文化网在文章《美国大使伯恩斯自制山楂酱,称赞北京的冰糖葫芦》里讲,糖葫芦和炒红果都是老北京旗人的特产,这酸梅汤也是老北京旗人的特产。

据传说,乾隆爷外出狩猎奇遇神医品御饮,后请进宫中侍奉,研制改进满洲传统的酸汤子,这就是流传于后世的酸梅汤来历的故事,乾隆钦赐予那御茶坊所制酸梅汤的名号“清宫异宝,皇家御饮”。被誉为“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

关于酸汤子的文字论述,我选自我们满族民俗专家自凤城白旗三台给我们满族文化网提供的文章。满洲人的酸汤子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一方面这个酸汤子是满洲人艰苦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食品,是满洲人生活的传承;一方面酸汤子也是满洲人饮食习俗的演变、精选,生活积淀而成的特殊美食。

玉米是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从美洲带到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康熙初期平叛三藩,满洲八旗及眷属进驻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驻防平叛十二年,二十万八旗眷属在当地就学会了玉米种植。康熙二十六前后八旗大军和眷属回拔满洲看边驻防的时候,把玉米品种和种植技术带回了满洲,满洲才开始种植玉米。

当时满洲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很差,对南方移植来的玉米种植技术改造需要摸索。此后几十年间,就会经常出现因为把握不准播种期而出现玉米未成熟就遇到霜冻。当时的满洲人生活很是艰苦,人口激增而皇粮份数不增加,自己种地刨食的满洲人不能眼看着不成熟的玉米浪费了,就把青玉米棒子割回家,七分熟八分熟的玉米可以做甜玉米粥。有的时候青玉米棒子下来的多,老满洲人就把不成熟的玉米棒子上的玉米水粒子剥下来放缸里泡着,时间一长,八分熟的玉米水粒子就发酵,变酸,糖化。对生活充满无限创造力的老满洲人发现发酵多天的玉米水粒子是个好东西,发酵糖化以后的玉米淀粉充分释放出来,水粒子经过发酵和糖化味道酸酸的,略甜,比玉米面子更有口感,更好吃。尤其是这样的水粒子经过石磨碾碎,过筛子去除玉米皮,韧性更好,口感滑腻,口味特殊。经过控水,用包布挤压,略微干爽的水面子因为经过发酵,可以长时间保存,再也不会坏掉,而且酸酸的汤面可以随时食用,做面条,做饽饽,做酸面糊糊,都非常合适,尤其是做成面条,也就是汤子,非常美味。

满洲人因为吃肉较多,平常饮食油水较大,所以日常饮食中需要增加酸性食物的补充,平衡饮食。三百多年前,满洲人发现了玉米经过发酵酸化糖化以后,就开始精深加工和深入发掘这种美食。酸汤子因为口感酸酸的,非常适合满洲人大鱼大肉的佐餐主食,有助于改善饮食结构。不论现在老北京的酸面糊糊,豆汁,还是东北的酸菜、段黄瓜,都是用发酵和半发酵的美食来助力消化满洲人饮食的大鱼大肉。把酸汤子发扬光大,就更是辽东老营子老堡子的老满洲人对饮食文化的积累。

满洲人现在每年都会做两次酸汤子面。第一次是八月初前后,按照老传统,把不成熟的玉米或者干脆就用最好的玉米,经过泡水,发酵,然后扒皮,粉碎,水面子发酵,最好控水挤水,制作出酸汤子面团备用。还有一次就是元旦以后,再做一次酸汤子面。这次就肯定用最好的当年新玉米,经过泡水、发酵、磨面,制作成酸汤子面,这是留在过年的。

因为满洲古代是渔猎民族,即使清朝建立后,满洲人经常吃杀猪菜,吃的肉多油腻,所以爱吃酸的解腻。老北京的豆汁,乾隆以后回满洲垦田也带回满洲,叫酸茶。以前之前咱们满族文化网说的糖葫芦、炒红果,都是用解腻的。主要的还有酸菜、酸奶、酸浆渍、酸梨酸揸泡水等等习俗。

具体说酸梅汤,是乾隆时期由清宫里研制出的。因为满洲传统食物酸汤子与北京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不适应,于酸汤子是通过玉米面发酵后做成的,糖分高,会转化脂肪。所以要研制一种新的解腻饮料。酸梅汤的主要原料有:主要有乌梅、山楂、陈皮、桂花、甘草、冰糖等材料。可见与南宋的卤梅水不是一回事。

乾隆茶前饭后都喝酸梅汤,而且推荐其为宫廷日常保健饮料。慈禧太后和光绪的瑾妃都爱喝酸梅汤。瑾妃和珍妃是姐妹,溥杰的第一位夫人唐石霞是光绪帝珍妃及瑾妃的亲侄女,具体可以看我们满族文化网的文章《光绪帝瑾妃和珍妃的侄女、溥杰的原配夫人——唐石霞》。

《红楼梦》就是描写满洲贵族生活的小说,里面就有关于酸梅汤的记载。在《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男主人公贾宝玉挨打后,就请求贾母:“只嚷干喝, 要吃酸梅汤。”关于红楼梦的作者是满洲人的问题,具体可以看我们满族文化网的文章《胡玫导演的电影版《红楼梦》上映,为何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满洲人?》。

珍妃、瑾妃的堂侄孙、老北京满族民俗专家唐鲁孙讲:上海郑福记,以卖酸梅汤出名,他的招牌上也是写着北平酸梅汤来号召的。在北平一提酸梅汤,大家就想起"信远斋"来了。其实在庚子年闹义和团之前,北平酸梅汤是属西四牌楼"隆景和"最出名。信远斋的酸梅汤唯一特点就是熬得特别浓。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出品。

内亚满洲历史与文化
满族文化网3再次推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