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是个技术活。
我小学有个同学,姓艾,父母没什么文化,想小孩好好读书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给他取名叫艾学习。上学以后,所以老师第一个记住的名字就是这个艾学习,每个老师没事就点名:那个艾学习来回答下这道题。这让艾学习同学不得不爱学习,最后还真就考上了北京大学。
这个段子是我编的,但是听上去是不是有趣还有那么一点合理。
文|李翼
编辑|Artemis
文旅项目和很多商业项目的内核都是一样。要会“讲故事”,如果把文旅项目比作一本故事书,那么好的名字就像故事书的封面,决定有多少人在第一眼看到封面时,有阅读下去的冲动。
可惜的是,中国现目前的文旅项目,六成都取不好名字。
比如龙潭公园这个名字,同一个龙潭公园全国有记录同名的就有十个,其中北京龙潭公园和柳州龙潭公园两个同时是4A级景区。还有一个成都破产的龙潭水乡,一直是文旅界的负面案例。龙潭公园就是一个典型的没有深入思考文旅项目的定位,没有深入挖掘文旅项目的核心特色而取的名字。而取这些名字的业主都有一些共性,基本是政府投资项目,名字大多不是有丰富文旅运营经验的人的决定,还有就是文旅项目名经常是由规划公司、建筑设计公司取名,多数未考虑后期内容及运营。
北京龙潭公园
说到龙潭公园,名字以“龙”文化作为主题也未尝不可,但是既然以“龙”作为名字,那么就应当充分发掘“龙”的内容。中国人本来就非常喜爱“龙”,以龙为主题,延伸的文化可谓浩若繁星,比如”龙生九子”,龙的儿子性格各不相同,我们熟悉的貔貅,麒麟都是龙子,都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但非常可惜的是,目前没有一个景区取深入的做这些有趣的传统文化。
我们再对比下国际文旅项目网红名,日本mokumoku农场,Mokumoku农场位于青山镇的一个小山沟里,从腊肠厂转型而来,每年吸引超过50万游客,现如今已成为全球知名的观光农场。Mokumoku名字来源于日语中的“伊贺猪”的叫声。在日语中,“Mokumoku”是伊贺猪在吃食物时发出的声音。
日本mokumoku农场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取名逻辑——首先定位是乡村主题乐园——以亲子客群和中青年游客为主——景区内以猪为核心文化——取名应展示“猪”的文化——以“猪”的进食发出的声音作为名字。
“Mokumoku”的名字,第一次听觉得好奇还有点不懂,取的英文名不明觉厉,然后再了解,又感染到小猪的乐趣,还能马上感到农场主对小猪的喜爱,再深入了解下这个景区,会惊呼“这会是一个多有趣的地方啊。”
而相对来说,我们对文旅项目就缺少这样“有趣的温度”。在很多文旅项目上,取名都显得“过于直白”。
比如地产商+文旅城命名模式:如(恒大、万达、融创)文化旅游城;以地名+古镇、峡谷、植物园命名模式等:(如广东大峡谷、朱家角古镇),结果就造成中国景区从名字上讲,千篇一律没有新意。甚至与现在很多人听到古镇、古城的名字都会产生过于商业、人流拥挤的负面印象。
可能有人说,景区就应该直白一点,这样好记。其实不然,贵州有个景区叫“十二背后”,我虽然没去过,且不说景区运营如何,但是他没有根据自身条件叫什么地质公园、什么大裂缝,“十二背后”这个名字就很有意境,简单又富有深意。
一个远在贵州山区的景区都能有一些新意,反观我们现在的主流景区,却显示出不约而同的ZZZQ。
那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文旅项目取名如何才符合现代审美:
这又引申出一个问题:何为现代审美。90年代初,我们国家涌现了一批主题公园,其中具有标志性的就是深圳的“世界之窗”、“锦绣中华”。当时这些主题公园都名噪一时,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但是现在还有多少人对他们抱有神秘好奇、“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承担了祖国对外开放的文化背景,现代审美上,这样的名字就不符合我们现代人的精神诉求。
我们再看看近年的网红项目。
“文和友”,创始人叫文宾,名字来源于创始人文宾和他的朋友们。这样的名字就会联想到他和朋友们在一起干什么呢?吃吃喝喝还是买买买,一下子拉进了人与人的距离感。而平行时空的抖音直播间“老罗和他的朋友们”,也正在进行一次次热卖的聚会。
“这有山”,长春一个商场里做了一个山,开创了“奇葩”商场的先河,简简单单的告诉你,我这商场里有座山。人狠话不多,字字扎你心。让你一下子就对这里产生想象。
长春「这有山」
“阿那亚”,阿那亚的名字来自梵语阿兰若,原意为“人间寂静处,找回本我的地方”。阿那亚创始人房地产出身,自带天然的装X属性,齐秦、老狼、贾樟柯、王珞丹、朴树等明星买了阿那亚的别墅。可以说是文旅地产的顶流。
阿那亚
那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旅项目到底应该如何取名呢?
一:找准主题、符合定位
高端旅游地产,可以学学“阿那亚”,这样的名字可太好找了。抛砖引玉,比如一个民宿群落,可以用道教“一炁”命名。源于道教“证到先天,始名一炁。”那么民宿整体就可以从道教的角度做很多主题化差异,比如素食、辟谷、太极等等。名字就主打一个听不懂的高大上。
乡村旅游景区,则可以主打亲民、可爱、有创意。
国有大型景区,可更多凸显地方特色和文化意境。
二:言简意赅、余味绕梁
现在主流的景区名字在三字和四字之间,很多景区取名言简意赅,但却没有余味绕梁。比如我们最近有个国际度假区项目,各个板块取名叫“休闲部落”、“度假部落”.....这个可以是业态定位,作为区域名字就过于直白。休闲部落名称不能给现代人一种慵懒的度假感。再抛砖引玉下,我们在取名的同时,慵懒联系到网红热词chill,氛围上可以打造夜间的氛围、联系到月光,比如Luna chill(月慵)这样的名字就会更有氛围感。
三:找到自己的核心差异,避免同质化
最近流行年代+景区的命名方式,比如1949加文化景区,XX古镇,XX文创园,内容雷同的居多。其实每个古镇在地文化都是不同的,以什么样的核心文化故事作为名字以展开,这是很多同质化项目需要迭代更新思考的问题。
比如重庆的古镇众多,但是就以千篇一律诟病。而颇有历史的丰都古城,在历史上就以“鬼城”著名,现在丰都旅游却拿这金饭碗IP却吃不了旅游的饭。丰都随便一个古镇取名“妖怪镇”,以沉浸式演艺和猎奇的故事为背景,都能吸引一大批游客前往。所以避免同质化,旅游的核心差异是关键。
文章的最后,取名的事情实际上是见仁见智的一个事。
并没有一个所谓完美的名字,名字在一个景区中也不至于到决定其生死的重要程度。
但是在评价好的名字是有标准的,比如是否有美感、是否朗朗上口、是否有深意、是否能引发人们的旅游意愿。根据这些标准,我们可以给现有的景区名打打分。
我们会发现,国内在近三十年的旅游发展中,整个旅游暴露出的短板,就是过于注重基础建设(硬件的部分),却忽略了旅游整体的软实力。
借用电影“云上的日子”里的一句话:我们走的太快,灵魂跟不上了。而旅游的本质还是在于心情,没有好的心情,就没有好的旅游。而心情是从何而来,是在每一个温暖的细节上,在每一句热情的问候中,在每一次快乐的体验里,而这一切却又不是通过硬件建设而获得的,需要我们从人性的角度、从用户的角度、从市场的角度去解决好每一个景区遇到的小问题。
我们是专注策划、运营的文旅公司,非常希望能获得您的关注和分享,我们还会努力输出优质的内容,分享我们的文旅经验。如果需要合作,请在后台留言。
祝您生活愉快,每天都拥有像在旅游度假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