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智慧 引领产业风向——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成功举办

科技   2024-12-06 09:48   广东  

12月4日-5日,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 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和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会承办,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国家与多个省市的主管部门领导,来自荷兰、西班牙、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交使节、国际组织代表,以及院士、专家和风电产业链企业高管等近千人云集汕头,共谋全球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路径,并见证了一个世界级风电产业集群拔地而起。


聚力凝心,促进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参加本次大会的嘉宾阵容强大。国家和沿海多个省市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多国使领馆高级别官员出席了大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汕头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广州航海学院、常州建科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与高校的知名专家参会。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能源基金会(EF)、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美国工程院、落基山研究所等机构均派员出席。知名风电企业悉数参加。
大会内容精彩纷呈,设置了开幕式、主旨发言、成果发布、主题论坛,共有50多个高质量专题报告分享,议题涵盖时下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热点。

在开幕式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综合处处长陈永胜,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胡洪,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华润集团广东首席代表,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后永杰,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辉分别致辞。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综合处处长陈永胜:

海上风电既是助力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也是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转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实践。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海上风电已具有全球产业竞争优势。汕头海洋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海上风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汕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以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为代表的集群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未来必将硕果累累。海上风电发展要拓展领域向深水远岸发展,要通过规模化发展和“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进一步降本增效,多部门要形成合力,提高自主制造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同致力于海上风电的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胡洪:

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是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满足能源需求增长、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及应对能源挑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汕头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希望汕头继续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政策优势,加快推进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加强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建设,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

汕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战略部署,落实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支持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具体要求,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打造立足广东、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面向全球的风电产业集群,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汕头发展要素加速集聚,海上风电产业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四个一体化”产业园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球领先的研发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正式启动,参考国际最高标准建设的海上风电培训中心将成为风电培训的全球标杆与“样板”,柔直集中送出开创海上风电开发新模式。汕头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海上风电产业孕育巨大发展潜力。汕头将进一步加强延链补链,谋划下一批深远海试点示范项目,务实开展国际合作。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一个世界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的汕头实践期待您的参与。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

今天,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世界风电技术无人区的挑战,面对产业如何持续健康发展的困惑,面对如何走出去实现全面国际化的焦虑,该如何开启新征程,应对好这些困难,跨越这些险阻,再创中国风电的辉煌?这就是我们规划建设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初衷。希望通过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建设,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为全行业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个典型样板。三年前汕头在提出国际风电创新港规划时,很多人并不看好,认为是它是无法实现的。三年中,我们在推进这项工作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有些时候自己都开始怀疑,还能不能进行下去。但是三年来,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中的每个项目与每件工作,都在一个个困难当中得到不断推进、不停前行。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全体建设者、参与者们,与你们同行,干一件伟大的事业,是我三生有幸,令我终身难忘。
华润集团广东首席代表,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后永杰:
作为在汕头投资发展的风电企业,我们有着浓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以“侨”而兴的海滨邹鲁,再次汇聚了向“海”图强的磅礴伟力。今天,我们汇集顶尖专家和企业伙伴,凝聚风电行业发展共识,分析海上风电产业走势,搭建全球海上风电技术信息平台,见证一批重点项目的签约和一系列优秀成果的发布。我们相信,通过本次大会的交流与碰撞,必将推动全球风电发展迈向新高度,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是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全球典型样本,更是世界级风电产业集群的中国实践。在风电创新港建设之路上,华润电力始终责无旁贷。
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辉:

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是必然趋势,我国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已经驶入快车道,在汕头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争取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试点开发。汕头市委、市政府对海上风电的大力支持,提振了我们在汕头投资开发的信心,坚定了我们深耕汕头的决心。汕头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可期,京能集团一定会进一步加大在汕头的投资开发力度,与汕头一起共享海上风电大发展的美好未来。
随后,美国工程院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张东晓作了题为“科学机器学习与智慧能源系统”的特邀报告。他重点介绍了在人工智能浪潮下,AI正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也进入了各行各业。通过将知识嵌入到数据的溢出阶段,模型构建阶段或模型评估提升阶段,构建物理上合理、数学上准确、计算上稳定高效的AI模型,可创造出智慧能源系统。通过具备科学机器学习能力的智慧能源系统,能应对可再生能源强的波动性,从而建设一个稳定、高效、绿色的电网。

添砖加瓦,促进产业链条高质量建设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地,汕头拥有得天独厚的海上风能资源、辽阔的海域面积、优异的开发条件。汕头海岸线长396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海上年平均风速达9~10米/秒,海上风电年有效平均利用小时数近4000小时。这些优势使汕头成为我国最早利用现代风电技术进行项目开发的城市之一,早在1987年,南澳岛就已经投运了第一台风电机组,因而被誉为中国风电的发源地之一。此后中国风电凭借30年的技术积累、开发实践、产业成长,逐渐登上了世界风电技术、市场与产业发展的高地。

然而,近年来供应链短缺、全球脱钩与贸易壁垒等国际化问题愈演愈烈,面对新形势,一直敢于开拓创新的汕头人意识到,只有以新的协同创新方式,依托垂直整合一体化的产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力,才可促使风电产业获取新动能,更上一层楼。

2021年11月,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谋划推动6000万千瓦海上风能资源开发,形成“1+3+3”海上风电生态体系,建成国际风电创新港。202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汕头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2023年1月,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汕头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智慧,打造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

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正在建设的“研发设计一体化、工艺流程一体化、生产制造一体化、检测认证一体化”四个一体化风电产业集群,是全球首个在一个产业园区,汇集了20MW级整机、叶片、轴承、齿轮箱、发电机等全产业链制造企业,以及检验检测实验室和大型科研装置,从而实现了从设计研发,技术创新,到生产制造交付的完整产业链。

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拥有全球领先的风电技术测试与验证能力。这里建设的“超大型风电机组动力学与电气特性研究测试实验室”,包括全球最大的40兆瓦级传动系统六自由度动力学加载装置等行业急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其40兆瓦级传动系统六自由度动力学加载装置,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向突破现有技术极限的多个参数指标发起挑战,包括代表六自由度加载能力的 75MNm级扭矩、13MN级推力、120MNm级弯矩和代表电网模拟能力的120MVA级电网模拟器装机容量等。其中,不论是75MNm级扭矩,还是产生该扭矩的拖动电机的尺寸,均与白鹤滩水电站安装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100万千瓦水电机组接近。13MN的强劲推力源自庞大的液压机构,该数值相当于10架波音747客机全力起飞时的发动机推力总和。而120MVA级的电力设备容量则等同于一座区县级的大型变电站,后者能够同时给1万户家庭提供电能。为了承载这一巨型装备,需要在其下方浇筑一个长60米、宽20米、深10米的巨大钢筋混凝土基座。

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有国际海上风电培训中心,持续推动海上风电创新能力螺旋式提升。该培训中心将拥有海上安全救生实训场馆、直升机水下救援实训平台、登高实训平台、机舱实训平台、航海仿真平台等。其中,全球首创一体化多功能海上安全救生实训场馆,通过声光电技术和全球最大功率造浪系统,极致还原海上风浪雷电环境。满足海上安全救生、跳水、潜水等专业培训要求。培训中心课程满足全球风能组织(GWO)、海洋石油工业培训组织(OPITO)、海事船员和海事交通安全培训标准,一学多证,证通全球。

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正在打造以出口为主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与风电母港。其正在建设的海工装备与风电专用码头,将成为集工厂、堆场、码头一体化运营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并可面向全球进行出口、运维、工程建设相关服务,是功能最齐全,建设标准最高的风电母港,成为覆盖粤东200公里范围的海上风电运维基地,覆盖东南亚地区2000公里范围的施工建设基地,以及辐射全球的装备及服务出口基地。

三年来,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已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同发起的“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体”已宣告成立,形成了汕头海上风电的“梦之队生态圈”。“四个一体化”产业园区中金风科技、中车永济、洛轴等企业的生产车间已按期封顶。40MW级传动系统六自由度动力学加载装置、国际海上风电培训中心、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风电专用码头也全部完成设计审批,正式开工建设。
在本次大会上,举行了全球首个“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投产、金风科技新一代深远海22MW风电机组下线、汕头海上风电潮阳登陆点集中送出项目(陆上部分)建设启动、《40MW级风电机组电气及动力学六自由度实验平台》协同创新合作组织成立及合作备忘录签订、粤东海上风电基地场址三300万千瓦项目及产业链项目集中签约、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国际海上风电培训中心与挪威ENERGY INNOVATION合作签约、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CEM)清洁能源海洋枢纽倡议中方工作组及汕头工作站成立等重要仪式。

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发展,已逐步实现完成一个个关键性节点,从蓝图走向现实。它的建设将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是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全球典型样本,是世界级风电产业集群的中国实践。

搭建平台,推动国际风电高质量合作

汕头港与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城市进行着贸易往来,汕头又是著名侨乡,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使这里一直具有面向全球的交通优势和文化基因。随着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持续建设,又为汕头打下了面向国际风电领域的产业基础,吸引着来自国内外风电领域的目光。

在由秦海岩主持的“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化制造:中国风电的国际化之路”的国际合作论坛I中,大观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施展和大观学者、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许小亮分别以“关于新南洋的思考”和“以能源基本权为核心的全球新能源体制之构想”为主题,做了主旨发言。
施展表示,风电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社会、文化、传统有足够多的理解,才清楚怎样与当地形成一种嵌入性的关系,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对其产生拉动效应。如果要想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经济学、商学甚至科学技术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的知识,才能把属地化做到位。到那时,中国风电企业的“出海”才能够算是真正地成功。“走出去”的理想状态不应该仅仅是企业的“出海”,同时也应伴随着知识供给的融入。

许小亮谈到,属地化不仅仅是承担一定的责任,符合ESG的标准,这只是制度上的问题。它应该被分几个层次:第一是法律秩序,比如税收、用工;第二是政治秩序,包括其的变动;第三是文明秩序。一家企业真正实现全球性的“出海”,要做到本地化,一定是在第三个维度上也实现了契合,否则就会面对各类障碍。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利他性的“出海”,也就是要关注当一个地方接受了企业的资本和技术,到底能够获得些什么。

随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担保业务部副总经理周尚志,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曹志刚,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勇,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国际产品线总裁徐刚针对两位专家的演讲进行了点评,并对中国风电如何更好地“走出去”进行了讨论。嘉宾们认为,中国风电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获得的重要能力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化思维模式的能力,二是全球化的组织文化体系的能力,三是以客户为中心,深入落地的能力。传统意义上的“走出去”,大多仅仅是从“power”这一角度来实现,如生产能力等。然而,仅仅依靠“power”并不能带来企业期待的新秩序,秩序里含有一系列的规则、规范、伦理、价值等,能够让更多的用户与相关方愿意参与进来。
在由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战略总监赵锋主持的国际合作论坛II中,阿根廷驻广州总领事馆副领事Ana Baqueriza首先做了名为“阿根廷:利用高风速地区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的引导发言。随后,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闫伟华,挪威NorSea公司资深顾问、Elevon公司总经理Knut Magne Johannessen,普华永道(英国)战略国际市场部大中国市场负责人王征,英国商品研究所首席分析师、线缆组主管王晨飞共同针对“从供应链到需求侧:全球风电供需精准对接的双向奔赴”相关话题展开了圆桌讨论。


为了推动全球风电发展,大会主办方组织了来自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的近20名学员调研团考察参访汕头风电产业,以期为南南国家提供可借鉴的 “中国样本”。在 “南南国家可再生能源合作与能力建设”对话专场中,南南学院埃塞俄比亚学员Tonda Otukana、尼日利亚学员Chaimang Mang Ayubada、马拉维学员Catherine Mzumara,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王仲颖、三峡集团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业师董秀芬、明阳智能全球化智造业务副总裁宋贞桢开展对话,探讨了风电等新能源在支撑各国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嘉宾们表示,风能作为一种用之不竭的绿色清洁能源,在重塑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推动产业升级、增强经济韧性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南南国家之间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加快合作与能力建设,不仅有助于共享技术与经验,更能促进彼此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独特力量。期待南南国家在风电政策规划、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紧密合作,希望中国的经验可以为更多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助力其实现可持续、可负担得起的能源供应。
为更好地了解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状况,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与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以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的召开为契机,联合策划编写了2024年版《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报告》,围绕整机、核心部件、关键配套设施,深入分析了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建设现状,并基于装机走势评估了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的供需情况,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和风电产业链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大会上赵锋发布了上述报告,并对目前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现状,中国风电对推动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产业链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作出预判,提供应对之策。

增强推力,促进创新水平高质量提升


技术创新的速度决定着未来海上风电产业能走多远。在本次大会上,海上风电技术创新论坛分为两个部分展开,主题分别为“磐石之基——海上风电设备质量可靠性保障与前瞻”和“海势传动—海上风电传动链的智能化与效能优化”。14名嘉宾就最新的海上风电技术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海上风电安全培训、大型化机组的可靠性、漂浮式风电技术创新应用、海上风电机组风险防范,以及海上风电叶片、变流器、齿轮箱、发电机、主轴承、风电海缆、润滑等整机与关键零部件的最新技术创新方向与实践经验。嘉宾们的演讲,让参会人员更好地了解了全球最新的海上风电技术发展趋势。嘉宾们还特别强调了保障设备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性,分享了各自在推动创新的同时关注质量的案例,对未来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多个产业实现融合发展,是海上风电创新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次大会举行融合发展论坛,7位嘉宾介绍了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能源岛及“Power to X”、风电制氢氨醇、风电母港在深远海风电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等。目前,我国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结合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些示范项目正在或已经完成建设。演讲嘉宾着重介绍了相关创新经验,以推动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从示范应用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Power to X”与风电制氢氨醇等技术目前尚处于开发验证阶段,嘉宾们着重针对适用于风电的柔性制氢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对相关技术创新工作起到了交流、推广与引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调研时强调,要充分利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找准定位,扬长避短,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今天,汕头已将海上风电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领域,并在风电创新与国际交流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以本届大会为契机,相信全球风电界的目光将进一步聚焦汕头,这里定将成为海上风电投资兴业的热土与技术创新的前沿。今天的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也将高扬风帆,乘风远航。


来源风能专委会CWEA

免责声明:非本网原创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每日风电
【每日风电】为中国风电新闻网旗下品牌栏目,专注“风电”新闻,每日为21万+风电行业用户传播风电正能量,致力于成为风电领域第一新媒体传播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