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潜规则:这3种聊天方式最让人讨厌

健康   2024-12-05 07:05   山西  

滚滚红尘中,人与人的交往,缘分很重要。

有的人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情投意合;

有的人相处很久却如陌生人一般,白头如新。

但不论哪一种,想要相处的舒适愉快,都离不开彼此的用心与经营。

就像聊天这件小事,一定要管好自己这张嘴,说话要讲究分寸。

蔡康永说:

“人和人的关系,如果超过了那个分寸,就叫添麻烦。”

尤其在微信上,经常用这3种方式和别人聊天,不仅会惹人讨厌,更是没礼貌的一种表现。

1

语音骚扰

网上有句话:

“就社交礼仪来说,情商高的人更会注重对方的感受,低情商的人会为了方便自己而忽略了对方的体验。”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类人,时时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从不顾及他人感受。

和他们微信聊天,就别指望他们会动手指打字,经常一打开聊天界面,就是十多条语音的轰炸。

短则十几秒,长则一分钟,不管你方不方便听,也不管你愿不愿意听,总之自己先说爽了再说。

和这种人聊天,经常会有精疲力尽的感觉,因为他们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都只是贪图自己的方便,却不考虑别人的处境。

记得在微博就看过类似的故事。

一位网友吐槽自己的同事,说他从来不打字,却一直发语音。

有一次和重要客户开会,需要他发一些相关资料,结果几分钟之后,同事发来了7、8条语音:

“嗯..就是那个..那个文件..啊对了...给客户的文件说的是...你和他们讲之前订好的方案...嗯...反正就是说....就大概是那个意思”。

整段听下来,这个同事说话断断续续,语言逻辑不通,还惨杂着不少方言口误,让网友百般无奈,特别奔溃。

有人在下面评论:

“有什么事不能一句话说清楚,非要长篇大论,还不让人一目了然呢?”

无他,就是不懂将心比心。

明明打字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却习惯发语音长篇大论的人,说到底,就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眼里只有自己,才会“懒得”为别人考虑。

2

只问“在吗”

知乎上有人问:“在微信上,你们最怕收到哪种消息?”

下面最高赞的一个回答,只有两个字——“在吗?”

一语中的。

特别是那种很久不联络的朋友,什么话也不说,上来就问你“在吗”,这个时候,心里就会咯噔一下。

可能对方只是为了挑起话题,但被问的人,内心就会开始纠结:

他找我有什么事?是要借钱吗?还是找我帮忙?如果是真的,我该不该拒绝?到底怎么回复好?……

其实,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应该是有话直说。

而不是互相猜忌、彼此怀疑。

作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就说过:

“一定要学会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让别人猜。”

日常生活是这样,微信聊天也该如此。

有难处就直接说,有问题就直接提,打开天窗说亮话,关系才会舒服坦荡。

否则,太多的弯弯绕绕,就像织毛衣时的一针一线,只会留下无法解开的死结。

人与人之间,唯有懂得适当的“开门见山”,才能与对方建立真正的联结。

3

看到消息不回复

相信每一个用过微信的人,一定都遇到过这样令人崩溃的情况——信息发出去之后,就犹如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回音。

任你焦急忐忑,对方就是不回。

更气愤的是,那些不回信息的人,多半都是看到了却懒得回。

这种人,最不可深交。

因为,不论是自作聪明将不回消息当作特立独行,还是自以为是情绪化去处理事情,都是不够成熟的表现。

有句话说得好:

“‘收到’两个字看似简单,里面却蕴含着一种契约精神。

遵守契约,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就是一个人靠谱、有担当的表现。”

一个收到即回复的人,必然是一个懂得体谅他人的人;

一个收到即回复的人,也必然是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与这样的人聊天,不仅高效,而且舒服。

相反,那些从来不认真回复的人,根本就没把你当回事。

既然不被重视,又何必苦苦哀求?

说到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基础,前提还是尊重。

只有推己及人,才能彼此愉快地有来有往。

因此,去和那个懂得为你考虑的人聊天。和他们相处,才能懂得什么叫贴心与温暖。

4

有人说:

“人生只有经历酸甜苦辣,才懂得人间的味道,因此也必须学会珍惜人生和珍惜感情。”

任何一段关系,都需要去小心维护。

生活中如此,微信上也一样。

只有给予对方尊重,体谅对方心情,守好彼此界限,人与人之间才能长长久久。

愿我们都能谨记以上三条潜规则,经营好远近相安的关系,收获高山流水的关系。

点亮在看,你我共勉。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微爱无疆
商务合作请添加vx:1853428420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