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馒头说
晚明有个大儒,叫朱之瑜,他曾对吴三桂有句评价:“愚騃竖子,失于较计。”
仔细想想,吴三桂这一生,真的是成也较计,败也较计。
△影视剧中的吴三桂
北京城破,大顺掌权,按常理吴三桂作为一个边关总兵也没啥好较计的,随大流,投降就行。但他偏不,几番审时度势,决定还是开关放满清铁骑进来,让自己的利益能够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决定不投降李自成之后,他闪电奔袭山海关——不是因为他对这座关口有多深的感情,而是他深知,要投降满清后获得尊重,那也是需要筹码的。
满清入关,进而夺取天下,吴三桂可以说是押对了宝(当然,他自己也是促成押宝成功的一部分),但满清对他还是存有戒心,只让他打击李自成残部。而吴三桂自己也乐得骑墙,暗地里和南明朝廷眉来眼去。
荡平李自成余部以后,吴三桂眼看着满清在中原羽翼已丰,心中有数,开始断绝与南明的往来,全心全意打击反清力量,包括征讨南明最后的残存势力,把永历帝押至昆明处死——他深知,此时除了表忠心,别无选择。
一番举动让清朝廷觉得吴三桂确实忠勇可嘉,最终让他坐镇云南。那是吴三桂一生的高光时刻,却也是衰败的开始。等到康熙决定“削三藩”的时候,吴三桂几经算计,最终决定扯起造反大旗。但有意思的是,他处心积虑提出的口号是“兴明讨虏”,从掐灭明朝残存血脉,又变成为明朝报仇雪恨了,也不讲究个逻辑自洽。
△影视剧中的吴三桂
跪大明,跪大顺(名义上的),跪满清,所以有人戏谑吴三桂为“吴三跪”。吴三桂在最初做出决断的时候,未必没有想到过自己的身后名是怎样的,但作为一个没有执着信念和理想的人,每一步,都是他发自内心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
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史,更替过多少朝代,其中清取明而代之,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可以说是在历代王朝更迭中排在前几位的大变动。
在这种惊天的大变动中,势必会出现一批因为自己的言行而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无论正反,无论忠奸。
而吴三桂,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